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一、 填空题(共38分)(第6题,第7题后两空每空1分 其余各题每空2分)1、 用力敲一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某同学用示波器记录了 图1 两次波形的幅度情况,如图所示,图1所示音叉发出的声音 比较______,图2所示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_____(均选填”响” 或“轻”)。
图2 2、 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 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
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_____乙物质的比热容(选填 “)”“〈”或“=”〉,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
3、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4、某兴趣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它们的重,记录了下表重的数据。
(1) 通过分析此表,小红同学发现液体的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
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分2 ρ(g/cm 33g/cm 3A. B. C.(2) 若小桶盛满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是弹簧的示数为2.3N,小红推算出了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取四个不同的阻值,可以得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四组对应的值。
这四组对应的值在图乙的U-I坐标中分别用a、b、c、d四个点表示(坐标原点表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均为0)。
由这四个点做出的U-I图象为一条直线,延长直线交纵轴(U轴)于E点,交横轴于F点,若电源电压为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据此分析:(1)E点表示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路处在________________状态。
(2)F点表示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电路处在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图甲 图乙6、根据右图(1)v甲=_________米/秒。
(2)第3秒时,v乙=_________米/秒。
(3)甲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乙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甲、乙两物体在第__________________米(通过计算回答)。
7、在学习了摆的故事和启示后,小王同学用乒乓球做了一个实验,先将乒乓球举到1米的高处,然后斜抛在水泥地面上,观察乒乓球在水泥地面上的运动情况,利用手中的计时器记录了乒乓球在跳动构成中不同时刻的位置情况,下图是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图。
时间/秒由上图可知,该乒乓球跳动的周期是秒。
小王在这个实验后,又提出了疑问;乒乓球跳动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设想一下,乒乓球跳动的周期可能与、有关。
二、选择题(28分)1、已知力F 所做的功是15焦,则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图象大致是:( )2、受力面积为S(m2)(S为常数,S≠0)的物体,所受的压强p(Pa)与F(N)的函数关系为p=F/S,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 ( )3、两个物体A、B所受压强分别为PA(Pa)与PB压力F(N)与受力面积S(m2()A.PA<PB B.PA=PBFss F(N) m2)A. B.A. B. D.C.PA>PB D.PA≤PB4、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v=s/t。
在图中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v甲<v 乙 B.v甲>v 乙C.v甲=v 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ρA>ρB>ρC且ρC>ρ水B.ρA>ρB>ρC 且ρA >ρ水 C.ρA<ρB<ρC 且ρC>ρ水 D.ρA<ρB<ρC 且ρA >ρ水6、课外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它们的重,记录了下表数据通过分析此表,小红同学发现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规律,能正确反映这一规7、在相同条件下,对质量m 1、比热容为c 1的物质A 和质量m 2、比热容为c 2的物质均匀加热,物质A 、B ( ) A .若c 1= c 2 ,则m 1 <m 2B .若c 1> c 2 ,则m 1 >m 2C . 若m 1 =m 2 ,则c 1< c 2D . 若m 1 <m 2 ,则c 1> c 28m/gV/cm 3关系的图像,其中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B .若深度相同时,乙液体的压强比甲大。
C . 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D . 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9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B.40cmC.20cmD.10cm10、葡萄熟了,从葡萄架上落下来,下列图像可以大致反映葡萄下落过程中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A.D.A.1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应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关系的图象,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象大概是()13、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
下面的哪个图象可以近似地刻划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A.)(B.)B.C.A. D.A.B.D.A.(C.) (D.)14、一杯水越来越凉。
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这杯水的水温T(℃)与时间t(分)的关系变化的是 ( ) (A.) (B.)三、作图题(2分+6分)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在右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 -t 图象。
2、将一只量程为5牛的弹簧秤悬挂起来,取四只质量为100克的 钩码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如图所示①观察图中的数据,并将他们填在下表中。
②在图中所示的方格纸上建立坐标系,将上述表格 中的数据标在G-m 坐标系中。
B. D.A.③用代数式表示出图线所显示的重力G和质量m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并说明式中比例关系得意义。
四、实验题(10分)1、如右图所示,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丙三种液体不同体积时的质量,记录了有关数据,并依据数据作出了质量与体积关系的m-V图象。
(1)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点B、D、G(或C、E、H或F、I)可知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点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进一步综合分析甲、乙、丙三条直线的物理意义,可归纳的结论有:(a)。
(b)。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表示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五、计算题(6分+10分)1、如图所示为某种玻璃的m-V图像,求:(1)体积为3厘米3玻璃的质量为多少克?(2)质量为10克的玻璃体积为多大?(3)该玻璃的密度为多大?2、如图所示的是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I-U图像(1)据图像求出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和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由图象可知两灯泡的电阻有什么共同规律?(3)两只灯泡串联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根据图像,求每只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多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响、轻2.<、甲3.他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15分钟运动200米;跑步者25分钟运动200米;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等等;4.B、1.5×1035.(1)0、U0、电键s断开;(2)0,u0/R o,电键s闭合变阻器的滑片处于左端6.6、8、匀速、加速、2、127.1、抛球的高度、地面的硬度、球的质量、斜抛角度等等;二.选择题1.B2.A3.A4.B5.B6.D 7.C 8.D 9.D10.C11.B12.D三.作图题1.略2.Array此图倒了,请老师向学生说明3.略四.实验题1.(1)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相同(2)ABC或DEF或GHJ(3)(a)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不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4)的值五.计算题1.解:(1)通过作图得出m=7.5克(2)通过作图得出V=4厘米3(3)ρ=m/v=10克/4厘米3=2.5克/厘米32(1)两只灯泡为普通照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都为220伏,通过图象发现:两灯正常工作的电流分别为I1= 0.45安,I2=0.28安P1=220v×0.45A=99wP2=220v×0.28A=61.6w(2)由图象分别计算50伏、110伏、150伏、220伏时甲乙的电阻发现,两只灯的电阻都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3)两只灯泡串联在220伏的照明电路中,所以两灯的电压之和为220伏,由于他们串联电流相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找出两灯电流相等,电压之和为220伏的工作状态:当电流为0.24安时,一个电压为70伏,另一个电压为150伏P1=U1I1=70v×0.24A=16.8wP2=U2I2=150v×0.24A=3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