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血液透析机资料
透析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PH、T 检测
机 械 过 滤
活 性 炭
离 子
逆 渗 透
测离 加子 温检
脱 气 机
浓缩透析 液 血路管
透 析 器
动 静 脉 瘘
血泵
空气、气泡 检测器
抗凝
凝块过滤
2.体外血液输送回路
体外血液输送系统(体外血液回路) 使病人的一部分血循环,即使之经 过透析器并返回到病人。
2.1动静ຫໍສະໝຸດ (AV)瘘进行正常的血液透析必须有一个血液通路,把患者血液与透析器连接起 来。早年的临床工作者,使用中空的玻璃或金属管插入患者动脉和静脉 进行血液透析,透析结束后拔除导管,结扎血管。以后采用柔软的尖端 较细的聚氯乙烯或其他塑料管取代玻璃管或金属管。1950年以后,一些 医生开始给某些患者重复血液透析,动脉或静脉插管希望能使用多次, 他们将插管与透析器分开后分别注入少量肝素,防止凝血,或用一小段 塑料管将动静脉管连接起来,形成短路循环。这些努力得到了一些成功, 但是凝血、伤口感染和导管滑脱的事件常常发生。 1960年Scribner等,在华盛顿大学设计出一种能够保留的动静脉插管, 它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可以固定在体表任何部位。管腔光滑不容易 发生凝血,对组织刺激性很小,不引起组织反应,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明 显减少。以后,Quinton又改进了这种插管,仅用聚四氟乙烯制成导管 插入动静脉部位和连接动静脉的桥。动静脉管路应用高度硅化的胶管制 成,该管柔软、易弯曲,有一定弹性,也能进行很好的消毒处理,使血 液透析得以迅速发展。这种血管通路又称动静脉外瘘,一直延用至今。 1966年Cimino等首先在尿毒症患者前臂将挠动脉与浅表静脉吻合, 建立动静脉内瘘,血液从动脉直接流入皮下静脉,待一段时间后,静脉 扩张,动脉化,可以直接穿刺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直到今天,长期血液 透析患者,还是主要应用这种瘘进行血液透析。 外瘘管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使血液透析可以重复进行。慢性肾功能衰 竭患者通过规律性血液透析能够维持生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终末期肾病 的治疗状况,开辟了血液透析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一、血液透析机de 用途及市场潜量
进行体外透析以替代肾功能受损病人肾脏的主要功能, 治疗晚期肾衰竭(ESRD)病人。健康的肾脏可维持体液、电 解质和酸/碱平衡,抵制新陈代谢活动和经常变化的体外环 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旦肾功能受损会使体内堆积新陈代 谢废物和水。血液透析疗法就是从血流中清除这些物质以及 离子和有机盐,虽然它不能恢复肾功能或促进肾痊愈,但通 过部分地执行肾功能可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从而将对其他 器官和生理系统的进一步损害降至最低。 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尿毒症病人约12000例,其中 80%为青壮年。由于目前一般药物对此症难以奏效,必须终 生依赖透析治疗。倘若有条件接受换肾手术,尿毒症患者才 能有希望重获新生。 美国政府每名透析病人每年给付(包括住院)美金六万二 千八百元,约等于人民币54万元。 中国台湾每名透析病人每年给付(包括住院)美金二万零四百 元,约等于人民币18万元。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分 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
二、血透机的原理
血液、血C、 蛋白等大分子 物质不能透过
具半透膜特性的 材料
代谢产物、尿素氮、 肌酐等中小分子物 质可以透过
电解质双 向交换 H2O渗透、 超滤
中、小分子物 质,由流体静 压强迫通过半 透膜的特性
透析液输 送系统
肾脏的基本结构
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二、肾的血液循环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 指血液流过 肾小球时 , 血 浆中水分和 小分子物质 通过滤过膜 进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的 过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尿的成分
1.尿的成分 2.尿的颜色
淡黄色透明液体 3.尿的比重 1.010-1.025 4.尿的酸碱度 pH值:5.0-7.0 5.尿量 1-2升 /日,当环境气温升高, 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劳动时,由于出 汗多,尿量减少。
体外血液输 送回路系统
三、透析系统的组成
透析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透析液输送系统
体外血液输送回路 透析器。
1.透析液输送系统
透析液输送系统准备透析液--含有 一种电解质成分类似血液的净化水溶液-并将之输送到透析器。透析液从血液中 清除代谢废物,并作为离子源以保持血 液适当的电解质和pH水平。 醋酸盐或重碳酸盐浓缩液是透析液一部 分,作为缓冲液。附加的水混合进透析 液,以接近正常的重碳酸盐离子血液浓 度。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血浆晶体渗 透压的改变;另一条是通过循环血量的改变, 进而反射性地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 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 2.尿的酸化 3.铵盐的形成
动静脉(AV)瘘。绕过毛细血管床(此处动脉血 压明显下降),血液进入瘘仍保持高压,引起 静脉直径极大扩张。 此时,可将一根或两根大口径针插入扩展血管 中。 单针技术要求一个Y接口和一个控制器来交替 进行血液的流出和输入,或一个特殊的单针入 口导管。 另一种血管入口技术是体外动静脉吻合分流器, 分流器由聚四氟乙烯和硅橡胶制成,连接到前 臂或小腿的动静脉处。由于有感染、血栓和偶 然脱落的危险,极少使用这种技术。
1.2透析液的控制
处理过的水进入透析机,在与浓缩液混合形成透析液 之前,通常经过加热器和脱气器。 有两种比例系统用来混合水和浓缩液: 固定比率控制器混合各一定量的水和浓缩液; 伺服控制系统监测透析液的传导性,并调整浓缩液 的输送以符合特定的传导性和pH限值。 透析液的温度保持在34~42℃范围内,以防止血液过 凉或过热。 如果传导性或温度不在特定限值范围内,温度和传导 性传感器会开始报警,并转移透析液远离透析器。 一些系统也监测其他参数如pH,来测定透析液状态。
1.1水处理
为防止长期毒害作用,输入的水必须经处理以消除其 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诸如矿物质和细菌。水处理系 统通常使用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消除电离(DI)和逆 渗透(RO)来使污染物达到标准的可接受水平。 用高压将污水挤压透过反向渗透隔膜,将已溶解的盐 分、药物、化学物质和病毒等较小杂质过滤出来,最 后再经过紫外线消毒,就得到了可循环利用的新生水。 其中,反向渗透隔膜技术是生产新生水过程中的主要 技术。反向渗透隔膜的微孔非常小,能挡住细菌、病 毒和化学物质。假设将反向渗透隔膜、水分子和污染 物都放大一亿倍,那么反向渗透隔膜微孔的体积有网 球大小,细菌的体积相当于一幢两层楼,病毒的体积 相当于一辆大卡车,受污染的化学物质和药物体积有 足球大小,都无法通过微孔。而水分子的体积如同乒 乓球,可以通过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