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大象版《我给健康下“定义”》教案 新版

新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大象版《我给健康下“定义”》教案 新版

新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大象版《我给健康下
“定义”》教案新版
《我给健康下“定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给健康下“定义”》是本单元的引论。

开篇便以学生感兴趣的“健康到底是什么”话题引入,在所提供的几种关于健康的说法上,让学生争论。

在初步形成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幅图中学生的行为是否健康,接着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让学生在活动中测试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健康状况,从而印证自己对健康所下“定义”的内涵及外延的准确程度,为研究主题的确定做下必要的铺垫。

待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健康是什么以后,教材安排了“确定研究主题”的活动,旨在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生命世界中本单元要达到的知识训练点,即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大脑、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其保健。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些自主探究和观察总结的能力,他们能通过互相讨论、自主调查、合作探究、提出疑问来解决科学问题。

本单元也是要培养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注生
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并关注自身健康。

学习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健康,梳理正确的健康观,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后,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

评价任务
1.讨论交流:这些同学的行为健康吗,说出其中的原因。

2.测试自己的健康状况。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健康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并能分析其中的原因。

4.怎样让使我们更健康,确定小组的研究主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你平常进行体育锻炼吗?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呢?体育运动可以让我们更健康,比如我们的阳光大课间。

是啊,坚持锻炼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有人说,健康是金子,健康是快乐;有人说,健康是权利,健康是尊严,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和进步;有人说,健康等于没有病;有人
说,没有病不等于健康……那么,健康到底是什么呢?
2.提问:同学们,请谈谈你对健康的认识吧。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大家说得真好。

究竟什么是健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给健康下定义。

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 1.小组讨论交流。

师:这些情景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吗?说一说每幅图片的内容。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些同学的行为健康吗?为什么?请大家逐一进行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自主学习。

师:大家说的真好,能辨别生活中的健康行为和不健康行为,那么健康有没有一个标准呢?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请大家进行自学。

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健康。

自主学习后,提问:究竟什么才是健康?大家畅所欲言。

3.在此基础上再小结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和
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

三、测试反馈,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学习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你觉得自己健康吗?
1.下面我们就对照标准来测试自己的健康状况。

2.学生测试结束,师: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交流测试
结果。

并追问:你从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四、充分质疑,确定主题
提出问题:有很多同学感觉自己不健康,是什么原因呢?
1.讨论:大家认为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怎样使我们更健康。

2.师:怎样才能使我们更健康呢?从中选择你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请各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研究的主题。

3.师:要做好一个主题研究,就要做好研究计划,组内科学分工,运用各种
资源、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五、总结点拨,提高意识
提问:这节课大家玩得高兴吗?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为什么?师:身体健康是健康的表现,心理平衡、社会适应能力强也是健康的表现,我们一定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进步!
教学反思
一、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

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

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二、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

测试的标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意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或给自己打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会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能认为这几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

三、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
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活动。

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领学生研究的走向。

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


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但应
注意,教师切不可限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内容,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自主性。

待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应立即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并布置以组为单位课下进行方案设计,进而做好研究的衔接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