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1课探索自然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目标:•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准备:•10~12个蒙眼罩或大人的手帕。

•一定要侦察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

可以让他们穿过一片草地(从灌木丛走过以便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他们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子,抚摩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他可能使孩子们摔倒的东西。

检查该地区是否有蚂蚁、蛇以及其他危险动物。

留心那些令人不喜欢的东西,如动物粪便等。

•如有可能,每组选一名学生,课前将他们训练为引导员,这会有助于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样进行:(1)导入语:“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2)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

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

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

帮他们戴上蒙眼罩,要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可以警告他们偷看者就不会获得很多的乐趣)。

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

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做出评价。

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

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行程结束,大家都去掉蒙眼罩,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参考询问点:我们非常习惯于依赖视觉。

这项活动表明其他感官是怎样给我们提供有关我们周围的不同信息的,鼓励孩子使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

询问:“什么声音使你非常高兴呢?什么声音使你烦躁呢?”“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2、五官游乐场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

感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自主、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教学重点: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三、教学用品准备:1、手区:在纸箱上剪一个洞(只可以把胳膊伸进去),箱内有:柚子、带叶子的菠萝、玻璃瓶(里面可以装一些温水)2、眼区:苹果(有不同颜色)、桃酥饼(有香味,好吃的食品)、小摩托车(会动的东西)3、耳区:小鼓、琴、空瓶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4、鼻区:梨汁、醋、酒精、酱油(有不同的气味)5、口区:麻辣片、酸楂片、有花生味的点心、洋葱(有不同的味道,有各自香味的东西)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活动今天,我们来到阶梯教室上科学课。

大家先观察一下阶梯教室。

然后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说出:我叫-------,我在阶梯教室里观察到---------,我是通过---------(感官)观察的到的。

只要没人发言你就可以站起来发言,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要认真听这个同学发言。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

今天,我们再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五官兄弟”游乐场进行游玩,(出示课件:“五官兄弟”游乐场)在这里进一步体验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学习游乐场的规则既然是游乐场就有游乐场的规则,我们先来看一看游乐场有什么规则。

(出示:游乐场的规则)游乐场活动规则:1、每个小组必须顺着游乐路线行走,不能逆行。

2、游乐场内要轻声细语,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3、每个游乐区活动时间为5分钟。

4、游乐时必须及时把自己的收获、提出问题填到记录表上。

在游乐场的五个游乐区也有各自的游乐规则,请大家认真阅读规则,理解规则,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遵守规则:眼睛游乐区规则:只能用眼睛进行观察,只记录用眼睛观察到的所有内容。

鼻子游乐区规则:只能用鼻子嗅瓶口散出的气味,猜测瓶子里面是什么物体。

手游乐区规则:手区在箱子里面。

只能把手伸进箱子里观察。

偷看箱子里的东西就会减少游戏的乐趣。

耳朵游乐区规则:(1)组员蒙上眼睛。

(2)组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组员猜猜是什么物体?发音的物体在哪里?舌游乐区规则:(1)组员蒙上眼睛,捏住鼻子。

组长拿出食品让组员尝一尝,让组员说出食品的味道,猜一猜是什么?(2)再让组员松开鼻子尝尝东西的味道,比较和捏鼻子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进行五官游乐活动布置入场:下面,各组分开活动。

第一组从眼区开始,第二组从手区开始,第三组从耳区开始,第四组从鼻区开始,第五组从舌区开始,各组长到讲台上来领记录表。

学生在游乐区活动时,指名一个学生掌握时间,提醒学生交换场地。

教师要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提醒学生遵守活动规则,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收获和问题。

(四)讨论和整理好,刚才大家到五官游乐场进行游玩,体验了五官的作用。

各组讨论一下你们在游乐场中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问题。

把活动中的感受整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都有很多收获,体验了“五官”在科学观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种感官只能观察到物体的部分特征。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才能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

所以,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感官。

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观察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当对一个物体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用嘴去尝、用鼻子去闻,因为有些物体是有毒的,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3、瓜果交易会学习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

谈话导入:你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挑选西瓜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挑选西瓜中的科学。

讨论:如何选购西瓜:学习“交易会”活动规则:将全班分成6-8组,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的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重新买进,但小组成员必须协商进行。

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交易时,可以用支票的形式进行交易。

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一起参与活动总结。

观察蚂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

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

2.学具准备: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放大镜、羽毛、白纸、水槽、石头、水果、饼干、白糖、蜂蜜。

3.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

蚂蚁是我们的老朋友,它现在过的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望这位老朋友呢?看望老朋友可别忘了带上它喜欢的礼物,蚂蚁喜欢吃什么呢?(把蚂蚁当做老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学生对蚂蚁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携带礼物既是日常礼仪又为后面的观察做准备。

)2.你还记得蚂蚁的家吗?还能找着蚂蚁的家吗?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蚂蚁的生活地点,寻访蚂蚁的栖息地,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3.蚂蚁的邻居住着哪些动植物?蚂蚁与它们相处得好吗?蚂蚁的家门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蚂蚁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4.看,小蚂蚁正在家门口玩耍,它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拿出我们的礼物,看看谁的礼物最受蚂蚁欢迎?(让学生观察蚂蚁的食性及偏好。

)5.我们的礼物太丰盛了,蚂蚁怎样享用这顿美食呢?吃不完的食物它们是怎样带回家的?(观察蚂蚁吃食物及搬运食物。

)6.我听说蚂蚁最爱学习,特别擅长书法,我们请蚂蚁给我们题几个宇,好不好?(将事前准备好的白纸拿出来,放在蚂蚁窝边,白纸上事前用蜂蜜写上“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这一环节利用蚂蚁的食性写字,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7.我们已经看望了操场上的蚂蚁,老师想邀请操场上的蚂蚁陪我们一起到花坛上的蚂蚁家做客,好不好?怎样不伤害蚂蚁,并把它请到花坛上?(这一环节着重研究蚂蚁的种群关系,如果操场上的蚂蚁不受欢迎,别忘了将它们送回家。

) 8.快下课了,同学们邀请小蚂蚁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同学们想一想,请回去住在哪里?用什么去招待蚂蚁?(下课前捉蚂蚁,喂蚂蚁,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观察蚂蚁,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第2课时1.导入。

小蚂蚁在同学们的家里做了几天客,它们住得习惯吗?请同学们谈一谈喂养蚂蚁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2.了解蚂蚁的外形。

(1)上一节课蚂蚁送给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这一节课蚂蚁听说同学们的画画得好,想请同学们给它画一张全身像,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

(让学生凭印象给蚂蚁画全身像。

) (2)画画得像不像呢?我们与真实的蚂蚁比较一下,怎样才能看清楚蚂蚁的真面目呢?这个爱动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静一会呢?(3)学生交流,老师指导。

(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块石头,让石头在水面上只露一个小尖角,把蚂蚁放置在石头的尖角上,用放大镜观察。

)投影或实物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4)通过投影,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实物的对比看看哪里画得像,哪里画得不像?在点评中让学生认清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几只眼睛?几只触角?几条腿?它们分别长在蚂蚁的什么位置?(5)学生交流后,对蚂蚁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后请一位同学再画一只蚂蚁,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正。

(6)小组合作,做一个蚂蚁模型。

(展示、评价作品,进一步认识蚂蚁的形体结构。

)3.课堂小结。

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观察沙和石头活动目标:1、通过玩沙、玩石,比较了解石头与沙子的异同。

2、了解石头、沙子的用处,懂得保护自然资源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1、课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头,沙子2、筛子、沙网、铁罐(分别装有石头、沙子)大盆、矿泉水瓶(有石头、沙子)中号盆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石头、沙子、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看我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想玩吗?”2、提出要求:①“小朋友玩石头、沙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别用石头砸着小朋友,别让沙子迷着你的眼睛”②“玩的时候,石头和沙子不能举过肩膀和头。

”③“玩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二、学生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间大胆交流1、“你玩的是什么?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2、“跟你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吧!”3、“谁能说一说,你玩了什么?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沙子小,石头大;沙子踩上去软,石头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