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度文库-典型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百度文库-典型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典型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其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是人类主要食用油脂,如果油料品质好,制取工艺科学,则其毛油的品质是较好的。

一般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于1%,经过粗炼即能达到普通食用油的品质,其精制油的精炼工艺也较简单。

两种品级食用油的精炼工艺如下:
1.一级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操作条件:过滤后的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60-6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3~3.5倍,水化搅拌时间30~40分钟,沉降分离时间不少于6小时,干燥温度不低于95℃,操作时极限真空6.6kPa(50mmHg).若有残留溶剂时,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脱溶温度160~170℃左右,极限真空为4.0kPa,脱溶时间需要3小时。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脱色脱臭)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6~18Be’,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
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
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95~98℃,极限真空为4.0~4.7kPa。

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分钟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70℃。

脱臭温度180℃左右,极限真空为
0.67kPa(5mmHg),气提蒸汽通量30~50千克/吨油·小时,脱臭时间’6~7小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2%(配制成乙醇溶液)在90℃油温时加入,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菜籽油
菜籽油是世界性的大宗油脂之一,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菜籽制得的菜籽油均含有较高的芥酸,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营养结构不及低芥酸菜油,但特别适合于制造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

由于制油过程中芥子甙在芥子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菜籽毛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含硫化合物,从而影响食用。

一般的粗炼工艺对硫化物的脱除率甚低,因此,从卫生观点出发,食用菜籽油应该进行精制。

目前市售菜籽油的品级有粗炼油、精制油和冷餐油,其精炼工艺流程分列如下:
1.一级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e’,超量碱为理论碱的
10~25%,脱皂温度70-95℃,转鼓冲洗水添加量为25~100升/小时,进油压力
490~785kPa,出油背压力196~392kPa,洗涤温度85~90℃,洗涤水添加量为油量的
10~15%,脱水背压力294kpa,干燥温度不低于90℃,极限真空为6.65kpa,成品油过滤温度不大于70℃。

以上是卓品科技工程师根据现场经验总结。

2.精制食用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全间歇)
操作条件:碱炼操作温度初温30-35℃,终温60-65℃,碱液浓度16Be’,超量碱添加量为油量的0.2-0.25%,另加占油量0.5%的泡花碱(浓度约40Be’中和时间0.5小时左右,沉降分离时间不小于6小时,碱炼油洗涤温度85-90℃,第一遍洗涤水为稀盐碱水(碱浓度
0.4%,添加油量0.4%的食盐),添加量为油量的10%。

以后再以热水洗涤二次,洗涤至碱炼油含皂量降至50ppm以下。

脱色前先真空脱水20-30分钟,油温95℃以上,极限真空
4kpa(3mmHg),然后添加活性脱色白土,白土添加量根据质量要求而定,一般为油量的2.5-3%,脱色油温95-98℃,脱色时间20分钟,冷却至70-75℃进行过滤。

脱色过滤油输入储油缸备用5吨脱臭锅,三级蒸汽喷射泵抽真空,操作时先开一、二级蒸汽喷射泵,脱臭锅内形成真空,将待脱臭油吸人脱臭锅内,待脱臭油量达到标准,开间接蒸汽加热使脱臭锅内油温升至100℃,开启第三级蒸汽喷射泵,调节冷凝器冷却水温在正常范围,如冬季在华东地区冷凝器水温控制在30℃左右。

如脱臭油温175℃,极限真空0.665kpa(5mmHg),气提直接蒸汽压力0.30Mpa左右(3kg/cm2),通人量30-50千克7/吨油·小时,卓品科技工程师认为脱臭时根据不同油脂,脱臭时间为5-8小时,脱臭结束后将脱臭油温冷却至70℃左右过滤即为精制食用油。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米糠油
毛米糠油从大米加工的副产品米糠中提取,属于半干性油,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24-36%和33-50%,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油脂。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米糠资源的利用尚未普及,加之米糠保管和制油工艺不完善,使得这一极富营养的油源的利用受到限制,毛油
的质量也比较差,给精炼过程带来困难。

因此,我们在研究米糠油精炼技术的同时,应该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米糠油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

1.皂用米糠油的精炼工艺流程
制皂用糠油质量要求为:水分杂质不超过1%,色泽为(罗维朋比色计25.4mm油槽)黄35、红16绿4以下,酸值15-30(夏季在30以下,冬季15以上。

精炼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油脂色泽,去除杂质,有时也附加脱蜡工序,以便综合利用。

其工艺流程如下:
操作要点:过滤油含杂不大于0.5%。

酸炼初温50-65℃,先添加油量0.5-1%的浓硫酸(浓度50Be’),搅拌片刻再添加10-12%的热水,温度为80-90℃,搅拌加热45-60分钟,使油温升至90℃以上。

添加占油量1-2%的锌粉,维持油温在100-103℃,强烈搅拌脱色2-2.5小时。

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然后需要静置沉降2-3小时,分离出废酸水,再以热水洗涤一遍即得皂用糠油。

2.精制米糠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过滤时将毛油加热到85-90℃,热滤后再冷滤,卓品科技工程师曾在现场遇到过,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2%,中和前先添加占油量2%的热水脱胶,脱胶温度60-70℃,搅拌15分钟,随即添加碱液中和脱酸,碱液浓度18-20Be’,超量碱为理论碱的25%,碱液于5-10分钟内加完,搅拌20-25分钟,加热终温75-80℃,到达终温后添加油量3-4%的食盐溶液(浓度10%,温度为95℃),继续搅拌5-10分钟。

然后静置沉降10-12小时,洗涤温度85-90℃,第一次水洗添加油量5%的盐水(浓度5-6Be’,温度85℃)。

然后再以热水洗二次,直至残皂量符合要求。

脱色温度95-100℃,极限真空为5.32kpa,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3%左右,脱色时间30分钟。

脱臭温度175-180℃,极限真空为$2.66kpa,气提蒸汽通量30-50千克/吨油·小时,脱臭时间6小时,冷却脱蜡温度6-10℃,结晶时间50-70小时,过滤温度15℃。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棉籽油
棉籽油是大宗油脂之一,其脂肪酸组成中棕榈酸占20~22%,油酸占30~35%,亚油酸占
40~45%。

棉籽油也是人类主要食用油脂之一,由于毛油中含有棉酚(含量约1%)、胶质和蜡质(含量视制油棉胚含壳量而异),毛油品质较差,不宜直接食用。

其精炼工艺如下:1.一级棉清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式)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e’,超量碱为理论碱的
10~25%,脱皂温度70-95℃,转鼓冲洗水添加量为25~100升/小时,进油压力
490~785kPa,出油背压力196~392kPa,洗涤温度85~90℃,洗涤水添加量为油量的
10~15%,脱水背压力294kpa,干燥温度不低于90℃,极限真空为6.65kpa,卓品科技工程师建议,成品油过滤温度不大于70℃
2.精制棉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碱炼前操作同粗炼油,复炼碱液浓度为6~12Be’,添加量为油量的1~3%,复炼温度70~90℃。

转鼓冲洗水为油体积的5~10%,出油背压200~300kpa,洗涤、脱色、脱臭等操作条件与花生油精制食用油的操作条件相近。

如果在脱臭后再进行脱脂,其成品油的品级就为精制冷餐油。

脱臭工艺以后的工艺流程为:
操作条件:冷却结晶温度5~10℃,冷却水与油脂温差5℃左右,结晶时间8~12小时,养晶时间10~12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