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培训企业版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培训企业版
• 收汇凭证(进口项下退汇、转口贸易和境外承包工程需提 供)
• 进口合同、发票及差额说明材料(单笔合同项下付汇与实 际到货或收汇差额超过合同金额10%且金额超过等值10 万美元的进口付汇需提供)
• 退汇协议(进口项下退汇时需提供)
• 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注意:逐笔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影响非现场总量
• 货物总量核查规则:以进口报关单进口日期与进口付汇凭 证上“最迟装运日期”+30天在同一季度内的进口报关单 金额与付汇金额进行总金额比对。
名录管理
一、不在名录的进口单位,不得直接为其办理付汇 二、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后,系统将实时向银行及进口单位
发布名录信息 三、核查系统中进口付汇名录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
异地付汇无需到外汇局办理事前备案手续 四、进口单位列入名录后,外汇局对其自发生进口付汇业务
之日起三个月内的进口付汇业务进行辅导管理。辅导期内 的进口付汇业务应向外汇局进行事后逐笔报告。
• 转口贸易、境外工程使用物资及进口退汇等贸易项下外汇 收入的结汇或入账手续时,须在《出口收汇核销专用信息 申报表》上签注“转口贸易收汇”、“境外工程使用物资 收汇”以及“进口退汇”等字样,并加盖业务公章。 返回
非现场总量核查
外汇局对进口单位进口付汇数据和进口货物 数据或进口项下收汇数据按季度进行总量比对核 查,核查规则如下:
4.外汇局规定的其他管理措施。
• 对“C类进口单位”实施以下管理
1.所有进口付汇业务实行事前登记;
2.不得以信用证、托收、预付货款等方式付汇;
3.外汇局规定的其他管理措施。
返回
单证审核
• 信用证(售付汇银行不一致的,售汇银行凭开证银行出具的审单结论及其
他凭证售汇)
• 货到付款(无需进行联网核查)
• 托收
• 预付货款(对于单笔预付货款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B类进口单位,还需审
核经银行核对密押的外方银行出具的预付货款保函)
• 境外承保工程项下
• 转口贸易项下
• 退汇
• 深加工结转
返回
进口付汇逐笔核查报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进口付汇逐笔核查报告表
• 进口付汇核查凭证
• 进口货物报关单(货到付款项下还需根据进口货物报关单 的贸易方式,提交相应凭证)
↓
对进口单位实施分类管理措施
名录登记
• 企业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后,持以下材料到所在 地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手续,并签署进口付 汇业务办理确认书。
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 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 记证书》。 5.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的《货物贸易进口付汇 业务办理确认书》。 6.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3.单月进口退汇频次大于五次或单笔退汇金额大于等值50万美元, 经现场核查属实的。
4.进口单位被外汇局列入现场核查,但未如实向外汇局提供相关 资料的。
5.未按规定向外汇局逐笔报告或办理登记进口付汇业务的。 6.存在逃套骗汇等严重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受到外汇局立 案调查的。 7.外汇局认定的其他情况。
考核分类标准
•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进口单位,应被列为“C类进 口单位”
1.外汇局实施现场核查时,拒不接受或拒不配合核查的。 2.存在逃套骗汇等严重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受到外 汇局处罚或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3.外汇局认定的其他情况。
返回
分类管理措施
外汇局原则上每年4月和10月通过核查系统发布“B类进 口单位”和“C类进口单位”名录,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随时发布分类信息。
名录登记
• 注意事项
1.进口单位名录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 之日起30日内到外汇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2.改革前已在外汇局进口名录内的进口单位需 自《办法》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签署《确认书》, 未在规定期限内签署的,外汇局将取消其名录资 格;
3.进口单位名录资格取消后重新申请进入名录 的,按进口单位辅导期管理规定办理进口付汇业 务。
返回
进口付汇登记表
• 进口付汇业务登记范围:
1.不在名录进口单位的进口付汇 2.“C类进口单位”的进口付汇 3.其他需要登记的进口付汇
返回
进口付汇管理
• 业务范围
1.向境外支付的进口货款 2.向境内保税监管区域、离岸账户及境外机构境内账户支付
进口货款或深加工结转下境内付款 3.其他货物贸易项下付款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培训
2010年11月
企业业务流程图
名录登记
↓
属进口付汇登记业务的,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
↓
按规定办理进口付汇(核查信息填写) 在海关办理货物报关手续
↓
外汇局对进口单位进口付汇情况
进行非现场总量核查、监测预警
↓
↓
不纳入现场核查
纳入现场核查
↓
↓
接受、协助、配合外汇局现场核查
↓
↓
外汇局对进口单位进行分类
• 对“A类进口单位”进口付汇业务实施便利化管理, “A类进口单位” 按《暂行办法》及《细则》规定正常办理进口付汇业务
• 对“B类进口单位”实施以下管理
1.所有进口付汇业务实行事后逐笔报告;
2.单笔预付货款金额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需提供经银行核对密押的外方银行出 具的预付货款保函;
3.约见进口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进行风险警示谈话;
• 考核分类标准
• 分类管理措施
• 单证审核
考核分类标准
•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进口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应被列为 “B类进口单位”
1.核查期内进口货物金额与进口付汇金额的比率小于80%或大于 120%且核查差额大于等值100万美元,经现场核查属实的。
2.核查期内转口贸易、境外承包工程收汇金额与相应付汇金额的 比率小于90%或大于110%且核查差额大于等值100万美元,经现场核 查属实的。
核查及现场核查结果。
返回
进口付汇核查信息填写
• 审查进口单位是否在进口付汇核查凭证上准确标注该笔付 汇“是否为进口核查项下付汇”。
• 审查进口单位是否按其货物实际装运日期在进口付汇核查 凭证上填写“最迟装运日期”。
• 审查申报号码、交易性质、交易编码、付款性质等要素是 否填写完全并准确。(204010(境外承保工程)和 211011(转口贸易)收支的交易编码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