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相关的文章【名词解释】图文推荐【名词解释】精华文章【名词
1.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2.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
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
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4.粘
5.对
6.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
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
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合起来叫作拗救。
7.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
这是正格。
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
句法结构相同。
对仗一般平仄相对。
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8.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
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
是一句话。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
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
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
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填空
1.押韵分为三种:
①句句押韵。
②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如《诗经》
③交韵。
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2.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4.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①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
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②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
篇幅短小,用韵。
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③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
体赋。
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
所以说八韵律赋。
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
字数有限制,不
超过四百字。
④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
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
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
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5.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6.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①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②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③代称。
④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⑤隐喻,没有比喻词。
⑥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⑦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⑧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7.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
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
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
古绝一般
只限于五绝。
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8.《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
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写作与
百科知识之名词解释2017-04-0909:53|#2楼
1.战国: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
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代是中国
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是华夏历
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2.儒学: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
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
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
如果对儒家学说
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
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
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
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
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不少摄影新入门的朋友往往被网上...
古代文学的意思是什么?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