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池的原理及电池种类

电池的原理及电池种类

电池(习题)一、电池:利用产生的装置。

1.(1)电池:─→。

(2)电解:─→。

2. 电池的种类:(1)伏打电池:电池、电池。

(2)干电池:电池。

(3) 电池。

(4) 电池: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5) 电池。

二、伏打电池:1.起源:贾法尼以铜制解剖刀碰触到放在铁盘上的蛙腿,发现蛙腿立刻发生抽搐2.伏打认为:在两种不同的金属间放置非金属物质,可能是提供的原因3.全世界第一个电池:(1)以含盐水的湿布夹在和的圆形版中间(2)原理:将不同的以导线连接,中间隔有,就可产生电流。

4. 锌铜电池放电:─→(1)盐桥未放入前,电路断路,毫安计读数(2)盐桥放入后,毫安计发生偏转。

半反应式:负极:正极:全反应式:(3)负极上的会溶解,重量;正极上有析出,重量。

甲杯中〔Zn2+〕↑,乙杯中〔Cu2+〕↓∴乙杯溶液由溶液中负离子移向负极,正离子移向正极。

(4):内装有易解离的盐类水溶液。

例如:功能:○1可将不同的两种溶液连接起来,并避免其混合。

○2可作为电流的桥梁。

○3可使水溶液保持。

(5)因为减少,反应速率变慢,所以电流变小,检流计读数变小。

(6)整个电流的移动:电池外部:电池内部:(7)上述反应因为电子被释放出来,经过导线至另一金属板,被称为(8)因为电池的化学反应中,伴随电子的转移,因此科学家以电子的得失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称为,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为三、电池的种类一次电池:使用完后,无法再充电的电池,如、等。

二次电池:使用完后,可以再充电的电池,又称为,如铅蓄电池、锂电池等。

1. 干电池(1)一般多指电池。

(2)中间的为,外壳由包覆,作为,内部填充糊状的电解质,主要成分为氯化铵、二氧化锰等。

(3)一般市售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即电池正极的电位比负极高1.5伏特。

2. 碱性电池(1)碱性电池的构造与干电池相似,仅将电解质改为或等水溶液。

(2)碱性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3. 铅蓄电池(1)铅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在中浸泡()和(),多用于汽、机车等交通工具。

(2)放电时,两电极皆变成,并产生水,使硫酸溶液浓度变小。

(3)充电时,将两电极接上电源(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电池内部会产生和放电时相反的反应,使内部的物质还原成没放电前的样子。

(4)铅蓄电池充放电的反应式:4. 锂电池(1)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和数位相机等。

(2)具有重量轻和放电平稳等优点,缺点则在于价格较高。

5. 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2)太阳能电池可作为无人灯塔、登山小屋或人造卫星等之能源。

(3)太阳能无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电池是一种怎样的装置?(A)转变电能为热能的装置(B)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D)以上均可() 2. 相较于其他电池,具有重量轻及放电平稳等优点,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数位相机和行动电话等产品的电池为下列何者?(A)碱性电池(B)镍氢电池(C)锂电池(D)太阳能电池() 3. 下列关于电池的叙述,何者错误?(A)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B)一般常见的干电池为碳锌电池(C)太阳能电池一般会与蓄电池串联,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先行储存(D)用过的碳锌电池无法再充电使用() 4. 有关铅蓄电池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A)通常使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B)放电时,电子的流向是由二氧化铅极板→外电路→铅极板(C)放电过程中,两电极板的质量均增加(D)充电时,铅蓄电池内硫酸水溶液的浓度会渐渐变小() 5. 铅蓄电池充电时,其线路的接法何者正确?(A) (B) (C)(D)二、题组题(每格4分,共60分)1. 锌铜电池放电时电子的流向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A电极的材料为【】,属于【】极;B电极的材料为【】,属于【】极。

(2)甲烧杯内盛【】水溶液,乙烧杯内盛【】水溶液。

(3) A电极的反应式为【】;B电极的反应式为【】;锌铜电池的全反应式为【】。

(4) 盐桥中装有KNO3,则其中K+有游向【】烧杯的倾向,NO3-有游向【】烧杯的倾向。

(5) 放电后哪一电极棒的重量增加(A或B)?答:【】(6) 烧杯内Zn2+浓度【】(增加或减少);Cu2+浓度【】(增加或减少)。

(7) 甲烧杯溶液的颜色变化是如何?答:【】。

(A)蓝色变淡(B)保持蓝色(C)保持无色 (D)无色变蓝电池(参考答案)一、电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

1.(1)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解:电能─→化学能。

2. 电池的种类:(1)伏打电池:锌铜电池、锌银电池。

(2)干电池:碳锌电池。

(3)碱性电池。

(4)充电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5)燃料电池。

二、伏打电池:1.起源:贾法尼以铜制解剖刀碰触到放在铁盘上的蛙腿,发现蛙腿立刻发生抽搐2.伏打认为:在两种不同的金属间放置非金属物质,可能是提供电荷流动的原因3.全世界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1)以含盐水的湿布夹在锌和银的圆形版中间(2)原理:将不同的金属以导线连接,中间隔有可导电的物质,就可产生电流的装置。

4. 锌铜电池放电:化学能─→电能(1)盐桥未放入前,电路断路,毫安计读数=0(2)盐桥放入后,毫安计发生偏转。

半反应式:负极:Zn─→Zn2++2e–正极:Cu2++2e–─→Cu全反应式:Zn+Cu2+─→Zn2++Cu(3)负极上的锌会溶解,重量减轻;正极上有铜析出,重量增加。

甲杯中〔Zn2+〕↑,乙杯中〔Cu2+〕↓∴乙杯溶液由蓝色─→无色溶液中负离子移向负极,正离子移向正极。

(4)盐桥:内装有易解离的盐类水溶液。

例如:KNO3,NaNO3,KCl功能:○1可将不同的两种溶液连接起来,并避免其混合。

○2可作为电流的桥梁。

○3可使水溶液保持电中性。

(5)因为〔Cu2+〕减少,反应速率变慢,所以电流变小,检流计读数变小。

(6)整个电流的移动:电池外部: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电池内部:正离子向正极移动,负离子向负极移动(7)上述反应因为电子被释放出来,经过导线至另一金属板,被称为放电反应(8)因为电池的化学反应中,伴随电子的转移,因此科学家以电子的得失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反应,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三、电池的种类一次电池:使用完后,无法再充电的电池,如干电池、碱性电池等。

二次电池:使用完后,可以再充电的电池,又称为蓄电池,如铅蓄电池、锂电池等。

1. 干电池(1)一般多指碳锌电池。

(2)中间的碳棒为正极,外壳由锌片包覆,作为负极,内部填充糊状的电解质,主要成分为氯化铵、二氧化锰等。

(3)一般市售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即电池正极的电位比负极高1.5伏特。

2. 碱性电池(1)碱性电池的构造与干电池相似,仅将电解质改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强碱水溶液。

(2)碱性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3. 铅蓄电池(1)铅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在硫酸中浸泡铅板(负极)和二氧化铅板(正极),多用于汽、机车等交通工具。

(2)放电时,两电极皆变成硫酸铅,并产生水,使硫酸溶液浓度变小。

(3)充电时,将两电极接上直流电源(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电池内部会产生和放电时相反的反应,使内部的物质还原成没放电前的样子。

(4)铅蓄电池充放电的反应式:Pb+PbO2+H2SO4 2PbSO4+2H2O4. 锂电池(1)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和数位相机等。

(2)具有重量轻和放电平稳等优点,缺点则在于价格较高。

5. 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2)太阳能电池可作为无人灯塔、登山小屋或人造卫星等之能源。

(3)太阳能无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B ) 1. 电池是一种怎样的装置?(A)转变电能为热能的装置(B)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D)以上均可(C ) 2. 相较于其他电池,具有重量轻及放电平稳等优点,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数位相机和行动电话等产品的电池为下列何者?(A)碱性电池(B)镍氢电池(C)锂电池(D)太阳能电池(A ) 3. 下列关于电池的叙述,何者错误?(A)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B)一般常见的干电池为碳锌电池(C)太阳能电池一般会与蓄电池串联,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先行储存(D)用过的碳锌电池无法再充电使用(D ) 4. 有关铅蓄电池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A)通常使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B)放电时,电子的流向是由二氧化铅极板→外电路→铅极板(C)放电过程中,两电极板的质量均增加(D)充电时,铅蓄电池内硫酸水溶液的浓度会渐渐变小(C ) 5. 铅蓄电池充电时,其线路的接法何者正确?(A) (B) (C)(D)二、题组题(每格4分,共60分)1. 锌铜电池放电时电子的流向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A电极的材料为【铜】,属于【正】极;B电极的材料为【锌】,属于【负】极。

(2)甲烧杯内盛【硫酸铜】水溶液,乙烧杯内盛【硫酸锌】水溶液。

(3) A电极的反应式为【 Cu2++2e-→Cu 】;B电极的反应式为【 Zn→Zn2++2e-】;锌铜电池的全反应式为【 Zn+Cu2+→Zn2++Cu 】。

(4) 盐桥中装有KNO3,则其中K+有游向【甲】烧杯的倾向,NO3-有游向【乙】烧杯的倾向。

(5) 放电后哪一电极棒的重量增加(A或B)?答:【 A 】(6) 烧杯内Zn2+浓度【增加】(增加或减少);Cu2+浓度【减少】(增加或减少)。

(7) 甲烧杯溶液的颜色变化是如何?答:【 A 】。

(A)蓝色变淡(B)保持蓝色(C)保持无色 (D)无色变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