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1.评价财政收支活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1)政府机械论①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②自由主义者信奉的是职能非常有限的政府,反对政府有更多的经济作用③社会民主主义者认为,为了个人的利益,政府要进行大量的干预(2)政府有机论①社会被看作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②个人只有在有助于社会目标实现时才有价值③目标由政府来确定本题为多选题,分值2分。
2.亚当斯密的政府观(1)政府只有三项重要而且人们都能理解的职能:①保护社会②尽可能保护每个社会成员③建设并维护某些公共事业或公共设施本题可能为选择题,分值1分3.公共部门的概念(1)政府与公共部门的关系:公共部门可以说是最广义的政府,它还包括公共事业部门和公共企业部门。
本题可能为判断题,分值1分二、财政学的分析工具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用来描述事实,但没有评判这一事实好坏的功能。
(2)规范分析:确定一个恰当的公共福利标准,来评价政府的行为对人们的影响,评判好坏有两个维度:一是效率,二是公平。
本题为选择题2.收入效应: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完全是由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的变化所致。
替代效应:当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人们会倾向于多消费其中一种物品,而减少对另一种物品的消费。
本题为判断题,分值1分3.帕累托效率条件帕累托效率:没有人能使自己的境况变好除非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境况变好。
本题为选择题与判断题4.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每一竞争性经济都是帕累托效率的。
“福一”的假设条件:a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 b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每一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都可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告诉我们竞争性的市场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结果。
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告诉我们在初始的资源禀赋给定之后,帕累托效率就能通过竞争性市场程序来实现。
本题题型未知5.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在埃奇沃斯盒状图中,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斜率相等,该切点就是帕累托最优点,且在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本题题型未知6.计算题题目在ppt上三、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1.投票悖论与单峰偏好投票悖论:虽然每个选民的偏好是前后一致的,但整个社会的偏好却不一致投票悖论的出现是因为有双峰(多峰)偏好的存在。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双峰偏好出现,不一定出现投票悖论,投票悖论出现,一定出现双峰偏好。
本题题型未知2.尼斯卡官僚模型在尼斯卡官僚模型中,官僚是通过追求预算最大化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尼斯卡官僚模型说明了政府有扩张财政支出的冲动。
本题题型未知四、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两种特征分别代表什么基本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A.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该物品的另一个人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
B.非排他性:要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就是不可能的。
本题为判断题,分值1分2.公共产品的特征的进一步说明A.消费数量相同并不意味着评价相同B.公共产品的分类并非绝对C.公共产品的性质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程度的变化D.有些通常不被认为商品的事物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本题为判断题,分值1分3.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之间的关系(1)公共产品一般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并不意味着公共部门提供的商品一定是公共产品。
(2)某种商品由公共部门提供,并不意味着它一定由公共部门生产。
(3)由公共部门生产的商品也不见得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
(4)经济中还存在着大量混合提供和混合生产的情形。
本题题型为判断题和选择题五、外部性1.外部性的概念当某一实体(个人、家庭或者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时,这种影响就称为外部性(因为一个实体影响它“以外”的另一个实体的福利)。
本题为判断题,分值1分2.外部性的性质A.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有可能产生外部性(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B.外部性具有相互性C.外部性有正负之分D.公共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极端的正外部性本题为判断题,分值1分3.计算题课后习题与ppt上的内容六、公共支出理论1.财政支出的概念公共支出,也就是财政支出,一般指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所以又称为政府支出。
本题题型未知2.财政年度A.历年制B.跨年制本题题型未知3.财政支出与政府支出的口径区分在我国,财政支出和政府支出口径经常不一致。
财政支出通常指一般预算支出,政府支出还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等。
本题题型未知4.财政支出的分类A.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B.按预算科目分类a.按支出功能分类,共有15项,具体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
b.按支出经济分类,共有12项,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助、转移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C.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本题题型未知5.公共支出的规模增长理论(1)①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
②政府职能的扩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
(2)阶梯增长说:假定前提:政府愿意多支出;公众不愿意多纳税。
(3)外在原因通过三个方面的效应导致公共支出的增长:置换效应、集中效应、审视效应(4)经济发展阶段说根据他们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的发展一般应经历五个阶段:①传统阶段;②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大众高额消费阶段。
(5)尼斯卡宁的官僚模型本题题型未知七、主要公共支出分析1.政府介入教育的理论依据①教育具有正外部性②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商品平均主义③资本市场不完善④教育为政治灌输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2.政府介入基础设施的原因: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有些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性;基础设施有利于减轻贫困,促进公平;基础设施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3.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范围及介入方式: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模式4.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克服“逆向选择”问题;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需要;家长主义(认为个人缺乏远见);节省决策成本。
5.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部分基金式;完全基金式。
6.计算题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八、成本—收益分析1.三个指标a.净现值(NPV):净现值=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b.收益-成本比率(B/C):收益-成本比率(B/C)=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c.内部收益率(IRR):使该项目的净现值(NPV)为0的贴现率。
结论:当面临多个备选方案时,内部收益率和收益-成本比率这两个标准都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判断,净现值(NPV)是最可靠的。
本题题型未知2.计算题记住b/r,以及课后地铁的习题九、公共收入概念1.课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为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表明对什么征税。
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
本题题型未知2.纳税人与负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指的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本题题型未知3.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本题题型未知4.税收三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只有同时具备三个特征的财政收入才可以称之为税收:强制性、无偿性(非直接偿还性)、固定性十、税收理论1.超额负担由于税收扭曲经济决策,福利损失超过所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超过的部分称为超额负担,又称为福利成本或无谓损失。
超额负担的衡量人头税是一种古老的直接税,或按人头等额征收,或按个人性别、身高等身体的不同而差额征收。
由于人头税是以人身为计税依据,税款的支付不受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因而,与其他税种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个人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保持中性。
除非离开征税国或者离开人间,否则没有办法逃避或减轻纳税义务。
在诸多的税种中,人头税是唯一不产生超额负担的中性税收。
总额税--纳税人必须支付一定数额,而与纳税人的的行为无关。
人头税就是典型的总额税。
总额税没有超额负担。
2.税收归宿大小的决定因素a.从量税的归宿取决于供求弹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越平坦),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越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大(越平坦),生产者负担的税收越小。
b.税收归宿的无相关定理:税收的归宿与它是对消费者征税还是生产者征税无关。
3.税收与效率税收效率:经济效率(超额负担),行政效率(税制运行成本)税制运行成本:征管成本(管理成本),纳税成本(遵从成本)4.计算题十二、公共债务1.公债与国债区分公债,又称公共债务,就是公共部门举借的债。
国债指中央政府公债。
2.公债规模衡量指标公债依存度公债负担率公债偿债率十三、政府预算1.政府预算体系我国的政府预算体系是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
我国有五级政府,相对应的有五级预算。
2.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年度性、法律性3.预算的程序a.编制是工作程序的开始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的工作“两上两下”的程序b.审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预算的审批权初审+审查和批准(整体否决)c.执行预算收入执行预算支出执行d.调整全面调整局部调整e.决算是工作程序的终结经授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决算有审批权十四、政府间财政关系1.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承担什么职能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稳定财政联邦主义认为,资源配置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能,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是中央政府的职能。
2.财政转移支付的理由弥补纵向财政不平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矫正外部性补偿中央委托地方事务的资金本题为判断题,分值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