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电路复习资料.doc

电子电路复习资料.doc

(以下是个人总结,只供参考,错误和不解大家一起讨论) 一.选择题:
1、集成运放虚短和虚断的概念。

2、三种组态电路的特点比较。

3、反馈类型的判别。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直接联在一起。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没有直接联在一起。

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没有直接联在一起。

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直接联在一起。

u
例1:
u i
+U
CC 此电路引入的是电流并联负反馈。

例2:若要求放大电路取用信号源的电流小(ri大),且带负载能力强(ro小),在放大电路中应引入的负反馈类型是()
A.电流串联B. 电压串联C. 电流并联D. 电压并联
4、整流电路的简单分析算,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5、同4.
6、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7、三极管的工作条件及特点。

(1)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IC=βIB , 且∆IC = β∆ IB
(2) 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即:VCE<VBE ,βIB>IC,VCE≈0.3V
(3) 截止区:VBE< 死区电压,IB=0 ,IC=ICEO ≈0
例:当NPN型BJT的Vce>Vbe且Vbe>0.5V时,则BJT工作在()
A.截止区 B.放大区 C.饱和区 D.击穿区
8、同2.
9、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10、三种组态电路的熟悉。

二.填空题:
1、二极管的极性判别。

#万用表一定要用R*100或R*1K挡,
❖万用表欧姆档,黑表笔对应于表内电池的正极,而红表笔对应于表内电池的负极。

❖二极管正偏时导通,呈现的电阻阻值较小。

❖二极管反偏时截止,呈现的电阻阻值较大。

2.串联型稳压电源的输出范围估算。

P111
3.比例运算放大器同相、反相输入比较。

4.判别三极管的各管脚及材料、类型。

NPN:Vc>Vb>Ve;
PNP:Vc<Vb<Ve;
Ube=0.3 铸管
Ube=0.7 硅管
例:三极管在电路中放大状态,对地点位如图所示,求
1)标明b,c,e三个电极;
2)判断是NPN还是PNP管;
7.5v
2.2v -9
()材料()管()材料()管
总结:a.先判断b,三个点位中间那个2.2v
b.Ube=2.2-1.5=0.7 硅管,可判断e(1.5)。

b和e电位差0.3或
0.7(硅管)
c. 根据NPN:Vc>Vb>Ve; PNP:Vc<Vb<Ve;可比较管子的材料C(7.5)>B(2.2)>E(1.5)所以是NPN管
答案:硅,NPN 硅,PNP
5. 负反馈放大器框图。

Af=A/(1+AF)
6. 放大器开环、闭环。

输出加不加稳压管的区别。

7.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电路放大倍数降低。


a)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b)减小非线性失真;
c)改变输入输出内阻;
d)拓展通频带。

8.RC和LC震荡器的区别。

P85
9.参数、静态工作点、波形的关系。

1)静点Q下移,截止失真,输出电压波形的上半截被消掉;
2)静点Q上移,饱和失真,输出电压波形的下半截被消掉;
10.检修管子。

一, 判别题: 1、 放大电路熟悉结构。

2、 集成稳压电源型号的意义。

3、 共射放大电路Au=Rbe
Rl '
β-的理解。

4、 复合管的连接。

判断(画出)电流方向,不矛盾就正确。

5、
多级放大器的耦合及特点。

a) 直接耦合:前后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能放大直流、交流信号;
b) 阻容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放大交流小信号; c) 变压器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耦合交流电,阻抗匹配。

特点:(1) 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

(2) 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电阻。

(3) 总电压放大倍数=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An=A1·A2···An
(4) 总输入电阻 ri 即为第一级的输入电阻ri1 。

ri=ri1 (5) 总输出电阻即为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ro=ron
二, 分析题: 1、 整流电路的分析。

2、
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例:已知β=50, UCC=12V , RB1=7.5k Ω, RB2=2.5k Ω, RC=2k Ω, RE=1k Ω, 求
1) 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b,Ic,Ube,Uce 。

2) 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内阻ri 、ro 。

3) 放大倍数Au 。

4) 画出微效电路图。

u o
3. RC 桥式震荡器的分析。

注意:选频电路一定接在放大电路的正极(连线电路时小心)
满足相位条件:
=+F A ϕϕ
振幅条件: AF =1 F=1/3 只需:A =3 引入负反馈:
A=1+Rf/R1 即 Rf=2R1
PPT资料:
项目一:P60、P106、P136、P179.
项目二:P8、P13、P40、P83、P136、P143。

f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