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现状及发展之思刘蒙复旦大学商学院摘要:广东是经济大省,但是在文化上的发展却远远赶不上文化大省的标准。
广东文化在发展上既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处在弱势,在文化产业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提升广东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参考这样一些途径:借助市民社会,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提高思想原创力,弘扬岭南文化,塑造“新广东人精神”:建设一批文化大品牌等。
关键词:广东;文化;现状;发展一、关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其中,硬实力是在国家实力中有形的国际要素,一般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归纳起来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另外,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软实力是一种软的力量,具有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而且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和内生的,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长远的未来。
因为这些特性,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绝对不会像有些硬实力项目那样可以一蹴而就,不具有速效特性,因此,软实力的建设比硬实力的建设更艰难。
二、广东文化软实力之“软”(一)岭南文化的某些先天不足。
世俗性是学术界广泛认同的岭南文化特点,这种现实优先性的特点,曾经使它在市场中国文化中获得一种优先地位,但当广东的现实特性在中国普遍化时,代表这种现实的岭南文化的优势也随之减弱,岭南文化暂时还无法摆脱这种现实的强大支配而去激发自身内在的创造力。
岭南文化往往表现着一种生活风格和生存精神,但它没有超越现实多少,而主要保持与现实的同步,保持与最前沿时尚生活的同步。
它是追随现实、不超越现实的平面化文化,普遍缺乏一种超越性和创造性。
岭南文化的“实”很少有仰望星空的高蹈情怀,而是更多地关注眼前所见的利益与权力,始终没有确立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
岭南都市文化的可敬之处在于平民意识,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卓越意识。
而文化是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选择,它的使命是引导人们走向人性美好的社会。
岭南文化的现实性和世俗性与文化的这种超越性质格格不入。
(二)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大省不相匹配。
尽管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近些年来,广东呈现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改革意识却相对衰减、思想观念更是裹足不前。
广东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8,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但几乎没有人会说广东是文化大省,也较少有人为文化而来到广东。
广东其实很少具有权威性和原创性的文化人才。
以广东地方文艺为例,要列出几个比较成熟的粤剧编剧都不大容易。
广东的人口、面积、经济规模可与一个欧洲大国相比,却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也没有一个领先全国的创意城市。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有诸多不足。
广东的文化产业已形成了相对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且各类文化产业均在全国内遥遥领先于其他地方,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如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广东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比重过大,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娱乐业等为主体的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文化创意和内容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缺少高质量、高品位,切合文化市场需要的内容产品和服务。
区域分布不平衡:广东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文化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相对落后。
产业主体“小、弱、散”:广东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和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总体上缺乏竞争力。
文化市场发育不完全:广东经济基础雄厚,随着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消费正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文化消费需求在全省居民消费需求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广东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
但由于大众消费习惯、城乡差距和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文化消费在广东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并不高。
三、如何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一)借助市民社会,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第一,增强意识形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
要赋予主流意识形态多层次的内容,使各种社会力量都能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得到思想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改变对“主旋律”的狭隘理解,只要是表达了对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向往,都应该纳入“主旋律”的框架之内,扩大“主旋律”的合法性边界。
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思想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使主流意识形态可悟、可信、可感、可亲、可用。
第二,把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现实的政策。
生活的价值之源就在这个现世的世界,大众总是根据具体的利益而不是抽象的理念来衡量和评判意识形态的。
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关注群众社会心理,摸准群众思想的实际,了解群众心理的变化特点和现实的利益诉求,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群众关心的和所想的,主要是现实的问题和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几代或几十代人以后能否实现某种理想社会制度的问题。
因此,通过把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政策,在这种转化中,达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与认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需求,使群众由拥护国家的政策进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生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三,重视现代传媒的力量。
主流意识形态不应该只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体系,只有当它融入于大众的心理结构和日常生活,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凝聚力。
传媒作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随着现代文化传媒化不断扩大带来的主体接收方式、存在空间和构成结构的变化,现代传媒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和话语空间,并且通过对内容语言和过程的操纵,不仅控制人的思想,而且能渗透到人的心理结构,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化解意识形态的权威冰冷面孔,将抽象转化为浅显,使“服从”真正转化为“同意”。
传媒在带来巨大商业利益之外,也负载着处理人类精神事务,彰显进步价值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完全能够利用其来达到净化世道,浸润人心,引领精神的作用。
(二)提高思想原创力,弘扬岭南文化,塑造“新广东人精神”。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思想创造力和感召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广东要再造改革开放之初那种思想锐气和理论勇气,破除小富即安的自满情绪,改变坐吃祖业的依赖心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
在传承岭南文化的开放、务实、兼容的优秀传统的同时,要大力倡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大力培育创业、创新、诚信精神,打造新时期广东人精神。
创新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弘扬广东人精神,发掘和锻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极大地激活和升华了岭南文化。
广东人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等都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
尤其是经过抗击非典、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的洗礼,形成了“新广东人精神”。
应结合当代岭南文化发展的新内容、新情况、新特点,立足当代岭南文化的发展战略,借鉴和合学文化理论观点。
“新广东人精神”将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一是创新求异。
广东是我国新文化现象的重要发源地,“广东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广东人作为时尚、创新、超前的代言人,应该保持一贯的精神,继续引领时代潮流,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文化上都同样如此。
二是务实致用。
新岭南文化与市场和经济生活的结合度高,文化发展要服从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创新,不尚务虚,讲求实效。
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上,要求“贴近改革开放、贴近经济建设、贴近领导决策”。
在文艺取向上教育功能必须服从娱乐功能和经济效益。
这种文化与经济和市场的结合与渗透恰恰体现了当下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是宽容大度。
广东人胸怀宽阔,气量宏大,宽以待人。
“排污不排外”,不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心理对待异质文化。
人们不嘲笑事业上的失败,不打压观念上的新奇,不歧视生活方式上的独特,体现出一种文化平权主义。
只要不涉及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广东接受和接收一切有差异的文化观念、文化方式和文化模式,给其以存在的合理性。
这种宽容大度构成广东文化创新和快速成长的沃土。
四是兼收并蓄。
文化的宽容和平权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样化,形成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
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港台文化的渗透,更能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润和岭南文化的承传。
广东实际成了境内外文化汇集的“蓄水库”,成了中西方文化展示的“大舞台”。
这种文化的兼容并蓄精神和多元共存格局为实现文化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是大众为先。
广东人更多地关注世俗生活,加上它的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度又高,这就使得广东文化在品位上是以通俗性、娱乐性为特色,在文化结构上以大众文化为主体,文化的旨趣注重直观,讲求感性的娱乐,以获得人们心理上的平衡和放松,而较少诉诸理性和思辨,因为它较少承载学术的使命。
大众为先体现出广东文化的平民色彩,正是这一特色使得广东文化极富活力和生命力。
总之,广东从地理上来说是中国南方一个省,从文化圈来说,广东语言文化历史民俗与南洋文化圈有密切的关系,广东与南洋的文化关系亲密度甚于中原文化圈,所以要强盛广东文化,则不能着眼于一个省的概念,而是要着眼于全球,着眼于一个文化圈的概念。
如果把中国内地文化与世界华人视为一个大文化区域的话,可以看到,广东正处于中心的位置,它就北方内地文化而言是南方边陲,发挥着反思、批判、新变的作用,同时,它就南方港澳、东南亚文化圈而言,它具有中国权威,汉文化中心和大国经济的声音,对于南方各区域负有更大的文化传播交流的作用。
广东文化历经近代欧风美雨,三十年来的开放改革,移民大潮,南北交融,已发生创造性的变化,成为一种新广东文化。
新广东文化是一种显示中国市场经济雏形,是一种既超越西方和传统,也是一种呼唤探索,进取,创新,与世俱新的文化。
今天的广东文化,理应彰显其现代性、多元性、宽容性、移民性、国际性、平民性等。
(三)建设一批文化大品牌文化软实力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力,而文化竞争的核心体现在:文化企业要有市场竞争力,文化产品要有市场占有率,文化品牌要有社会影响力,文化人才要有开拓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