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地点及主管建设单位 (1)1.2编制依据 (1)1.3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1.4编制范围 (3)1.5项目所在地概况及自然条件 (3)1.6建设内容 (4)1.7投资估算 (5)1.8效益分析 (5)第二章项目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11)3.1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 (11)3.2项目的技术情况 (12)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3)4.1建设内容 (13)4.2建设规模 (13)第五章项目建设的目标 (16)5.1排水管网系统 (16)5.2污水处理系统 (16)5.3垃圾处理系统 (16)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工程内容及进度 (17)6.1管网工程 (17)6.2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方案 (18)6.3垃圾处理系统工艺方案 (25)6.4某某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的具体建设内容 (26)6.5工程实施进度 (28)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9)7.1投资测算 (29)7.2资金筹措 (29)第八章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30)8.1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30)8.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32)第九章项目实施及管理计划 (34)9.1项目的实施 (34)9.2项目的运营 (35)9.3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35)第十章节能规划 (36)第十一章工程效益 (37)11.1环境效益 (37)11.2社会效益 (37)11.3经济效益 (37)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39)12.1结论 (39)12.2建议 (39)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地点及主管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3)建设单位: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4)主管单位:某某县环保局1.2 编制依据(1)《国家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10;(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3)《安徽省生态省建设示范基地管理办法》2004.4;(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8)《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1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 16889-2008);(12)某某村村委会提供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基础资料;(13)某某镇人民政府与编制单位签定的编制委托书。

1.3 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积极配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生态省建设的规划,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准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文件的编写工作,使工程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相协调。

主要的编制原则如下:(1)突出污染防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针对项目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先解决当地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重点保障项目区开展污染防治必需的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3)循序渐进的原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自然生态条件等循序渐进地建设,必要情况下考虑分期实施。

如山区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可考虑先期建设四格式化粪池等初级处理构筑物,待经济条件提高后再考虑适合当地经济条件和处理要求的后续处理构筑物。

(4)坚持科技先行,多方筹措资金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选择满足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节约能耗、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方案。

①选择设备力求经济、实用、高效,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②妥善处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③选用高效、节能的机电设备,降低运营成本。

(5)将村民的满意率作为项目设计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的原则。

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避免生搬硬套和强行建设,要将村民的满意率作为项目设计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

1.4 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述了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拟建项目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建设规模、工艺方案选择、项目目标、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安排、工程效益、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处理工艺等进行了方案选择。

1.5 项目所在地概况及自然条件1.5.1 地理位置某某村位于某某县西南边陲,风景秀丽的天仙河北岸。

东、南与潜山县毗邻,西与某某镇撞钟、某某村接壤,北与白云寨村相连。

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563户2142人。

村内交通便捷,公路总里程14.4公里,村组道路全部实行了硬化。

村内主导产业为茶叶,茶园2240亩(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960亩)。

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

1.5.2 自然条件和经济概况(1)地理气候某某村位于某某县某某镇东部,2004年6月由原某某、张畈两村撤并而成。

全村属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平缓。

耕地大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坡度较小。

土壤以棕壤为主,具有质地松散,抗蚀力差的特点。

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期,春秋冷暖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8℃,多年平均无霜期240天,日照时数2000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2)水文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较为丰富,天仙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灌溉方式为塘堰结合,串灌为主,径流大多以过境水的形式流走,土层厚度在15—100厘米之间。

(3)植被区内植被较为完整,植物品种多样化,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树等,木本和草本中药材资源较为丰富,可供开发利用。

(4)经济状况村内交通便捷,公路总里程14.4公里,村组道路全部实行了硬化。

电话普及率98%,实施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进户率约95%。

村内有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1处,村级卫生室和卫生站各1处。

天仙河主景区三分之一位于本村境内,有文潭、石人湾、龙头石、青蛙石等多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洞。

1.6 建设内容某某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污水收集系统:建设集水暗渠800m,排污管道500m,圆形检查井8座。

(2)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调节池1座,厌氧池1座,在已建生态氧化塘增加曝气装置,处理规模为30m3/d。

(3)垃圾收集转运系统:购置垃圾桶80个,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

1.7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0万元,计划地方配套30万元,申请环保专项资金30万元。

1.8 效益分析工程的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造福社会的环境保护工程,主要工程效益就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某某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当地投资、旅游环境,招商引资都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章项目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某某镇某某村位于某某县西南边陲,风景秀丽的天仙河北岸。

东、南与潜山县毗邻,西与本镇撞钟、某某村接壤,北与本镇白云寨村相连。

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563户2142人。

村内交通便捷,公路总里程14.4公里,村组道路全部实行了硬化。

村内主导产业为茶叶,茶园2240亩(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960亩)。

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

某某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全国茶叶标准园”、“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村为主’示范村居”、安庆市“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13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被安庆市评为2013年度“美好乡村建设模范村”,荣获“首批安徽省宜居村庄”称号,多次被安徽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号村党组织标兵”。

根据现场调查及某某镇政府委托,此次某某村农村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覆盖崔冲、大塘、某某、储屋等四个村民组,共109户,404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崔冲、大塘、某某、储屋、双井、大屋、月形、石桥等八个村民组的农田灌溉,受益户232户,受益人口867人;垃圾收集转运覆盖全村563户,2142人。

该项目覆盖村民组居民居住比较集中,根据现场踏勘,居民生活污水(灰水)经管道直接排入排水渠,后直接进入天仙河。

雨水主要是沿路边沟漫流,旱季部分生活污水存集在居民附近的低洼处或水塘;雨季生活污水和雨水一起自然漫流,最终进入天仙河,黑水采用旱厕收集,无集中收集处理设施。

现阶段,村民聚集区设有部分垃圾桶,但随着某某村知名度提高,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垃圾桶数量已不能满足现状要求。

图2-1 某某村现状图因此,建设项目区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收集转运系统,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区的生态环境,减轻对天仙河的污染,已成为某某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的建设是保护天仙河水质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某某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村区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污水量不断增多,由于污水未经处理或经简易处理直接排入天仙河,已给天仙河带来严重的污染,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流域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治理村区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2.2 项目建设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以全面、协调、持续的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全适性的生活条件。

项目建设将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净化美化城区,为村镇人民创造了洁净优美、生态健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2.2.3 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