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给我们遗留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给我们遗留了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作风,尤其是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他们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中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感情,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
对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马克思作了高度的评价,1866年2月20日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
恩格斯已成为马克思一家躲避生活风雨的港湾,马克思一到这个港湾,就显得安静和快乐多了。
1855年4月,马克思最喜爱的儿子埃德加尔病逝,这给马克思沉重的打击,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倾诉了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告诉我们: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一、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弥合矛盾的根本思想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战友,绝非那些为一时意气和庸
俗利益而苟且一起的同伴;而且他们的友谊经受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考验,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前提。
因此,他们能在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后,仍能以事业为根基,视友谊为生命,很快清醒过来,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修补裂痕,弥合矛盾。
因此,恩格斯在1月26日信中说:“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
马克思在1月18日信中说:“最近这几个星期我受尽了一切压抑,但是再也没有比担心我们的友谊发生裂痕的忧虑那样使我感到沉重。
”。
二、共同的理想是友谊的基础。
共同的崇高理想为他们以后几十年的并肩战斗打下了基础,为他们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解开了序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之上的、在共同劳动共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真挚的友谊,是他们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巨大的精神动力。
他们的这种新型友谊同他们的学说一起,都将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传万世,永远鼓舞人们前进。
三、友谊促成了共同的事业。
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密切合作,就没有《资本论》这部著作。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恰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
”
四、互相谦让,甘为人梯。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恩格斯却总是承认马克思的天才和贡献高于自己,并且认为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他自己不过是第二提琴手。
恩格斯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
我高兴我有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建的,但是,
恩格斯只让用马克思一人的名字命名。
他曾这样解释:“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
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的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
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中,虽然恩格斯总是谦虚地把自己比作第二提琴手,但是,他绝不仅是马克思的解释者和助手,而是马克思的一个才能不同而旗放相当的独立合作者。
四十年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不论是在政治斗争上还是理论研究上,也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感情上,两个朋友始终是亲密无间地、不分彼此地完全融合在一个共同的事业里了,他们每个人对自己为事业所作的牺牲都毫无怨尤,同时也都对这个事业作出了不同然而相等的贡献。
这就是他们的真挚友谊所在,也是他们的高贵品质和高尚风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