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防诈骗教育 主题班会教案二

中小学防诈骗教育 主题班会教案二

防诈骗教育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2.在生活中,提高警惕,能够趋利避害
3.当危险来临时,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4.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安全成长。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单纯、善良及某些学生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在各高校内行骗,给被骗同学造成了财产损失和心理伤害。

现就骗子常用的几种行骗手段介绍于后,希望广大同学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1.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1)假冒大学生,骗取银行卡。

诈骗分子往往谎称要马上返校,但银行卡被自动取款机吞掉,借用同学的银行卡让其家人给其汇款等手法,目的是借机窃取密码,并将银行卡掉包,分手后即将银行卡上的钱取走。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

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年有所增加。

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4)以次充好,恶意行骗。

一些骗子冒生会干部、高年级学生到宿舍推销相关产品,声称优惠赠送,要求先交订金,且最后能退钱等形式进行诈骗活动。

一些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2.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这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2)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等;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3)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

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4)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一旦上当受骗后,无法查处。

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这也是安全的需要。

“双十一”将至,如何安全购物防诈骗?
到正规网站,正规店,要合法产品,不点击其他链接。

最安全的是双十一,不购物。

怕你做不到!
你知道哪些防诈骗的小妙招?
分享一个我差点被医托骗的经历
是我上高一那会,父亲生病了,我带他去医学院看病,(因为我是农村的,高中在县城读,医学院在市里,我是第二次去,父亲没去过),走到医学院门口等红绿灯过马路的时候,就在我走神的一会儿时间里,我父亲居然和两个阿姨聊上了,而且像是老朋友重逢一样聊得热火,我以为父亲认识,就没在意听他们聊。

两阿姨也很热心问这问那的,,,,,,省略一万字
最后聊到重点问题上来了--我父亲的病。

两阿姨说她们认识一个医生,收费便宜,医术又高,是医学院退休老专家,什么看在朋友分上介绍给我们认识(我心生警觉,但看到父亲和他们聊天的样子,真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以为两阿姨是父亲早些年在县城认识的朋友,也就没多想了),说了很多好话,最后我和父亲和他们一起见了他们说的那个"专家",打车去的,左拐右拐,拐了不知道多少弯,才到一个
小诊所,医生到是个老医生,到了后两个阿姨借故离开了,这时我觉
得是有些不对劲,趁医生给前面一个病人看病的时候,我走出诊所四处查看了周围环境情况。

(如果真的被骗了,方便知道怎么跑)
查看完环境情况后,我就去了父亲看病的医生办公室,待医生给我父亲看完,医生说我父亲是什么什么病,要怎么怎么治,说了一大堆,不明觉厉的样子,,,,,最后重点要3000块治疗费,这时我知道真的是被骗了,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假装镇静地和医生讨价还价了一会,然后说我们没带那么多钱,我要和父亲出去商量一下,医生同意了,然后我和父亲出了医生办公室,眼见周围没人,我小声给我老爸说,是不是被骗了,我老爸说他也觉得,然后我两假装聊着,出了诊所,运气也算好,刚出来正好就碰到一个的士车,然后我和父亲就打车走了。

当时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情况,后来才知道那是传说中的医托,每天就在各大医院门口钓鱼,专钓像我们这种农村来的人。

还有次意外进传销的经历,后面在分享
如何防微信qq诈骗?
骗子太多,套路太多!不法之徒利用现在流行的QQ、微信、微博等互相联系、沟通的网络工具,冒充被害人亲友进行诈骗,成功率颇高,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避免上当受骗。

四月末的一个下午,正在某外企公司上班的张先生,突然手机接到了一位在美国的朋友的微信,说生意上急需周转用钱,问张先生可否先垫付10万元人民币帮忙解决。

张先生连忙回复没问题。

他们是多年的朋友,平时生意上又有往来,互相信任,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


国朋友于是发来了农业银行账号,要求他通过网银转账过去。

张先生不敢怠慢,马上通过网上银行向美国朋友提供的账户汇款了10万元人民币。

本以为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没想到晚上六点多,美国朋友的微信又来了,让张先生再汇8万元过去。

张先生觉得蹊跷,这不符
合美国朋友以往的行事风格啊,于是随手拨通美国朋友电话。

美国朋友知道事情后连连否认,说自己根本没发过微信,借钱的事情更无从谈起。

沟通中张先生和美国朋友渐渐意识到微信号可能被骗子盗用了。

市民罗女士的遭遇也大致相同。

一天她在家中上网时,突然接到正在法国出差的丈夫的QQ,让她速将35万元人民币通过网银汇给他,并反复声称急需用钱摆平事情。

罗女士怕丈夫遭遇麻烦,关心地一再询问。

对方却不耐烦的叮嘱她“只要钱到手,一切均平安”。

罗女士
立即通过网银将35万元钱汇入对方的账户。

钱汇出去后,罗女士却迟迟未等到丈夫与自己联系,怎么办?焦急的罗女士即怕误了丈夫的事又担心着他的安危,犹豫再三,直到晚上才敢拨打丈夫的电话,接通询问后让罗女士大感意外:丈夫好好的,什么事都没发生。

罗女士便询问丈夫之前汇钱的事,丈夫更是一问三不知。

罗女士恍然大悟:丈夫的QQ号被人盗用,自己是上当受骗了。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盗用被害人的QQ、微信、微博,然后冒名顶替在网络上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以有急事或有困难为由要求汇款实施诈骗,这是新型的诈骗手段,市民朋友一定要高度警觉,在使用微信、QQ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时,要保持警惕,一旦遇到对方提出汇款要
求时,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能轻易汇款,一定要先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当事人进行确认,然后再决定。


谨慎行事,确认在先,防患与未然!!
欢迎订阅,关注头条号,每天都有新内容!
如何防止诈骗?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想法,因为本人就上过当,之前在火车站被骗了100块,简单的经过就是对方没车票的钱不够,说差四块,等你觉的四块钱无所谓的时候,他却说不是四块是四十,你已经答应给了这时候反悔就会觉得不好意思,我还专门查了查网上,这就是一种套路,利用你的心理,有的还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你让你信任,这个人就给我留了微信号,也怪我脸皮薄,当时一听40,没零钱,本打算拒绝的,但是还是给了100,真么想到,,哎,怪自己傻。

就是这个鬼,当时还有个老人抱着个小孩子。

所以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我对陌生人,警惕相当高,而且,大家想真正记者都可以。

奉劝大家对于没有经任何组织确认的可怜人不要轻易信任,最好是完全不要信任,否则很有可能浪费自己的善心。

对于防诈骗,我有这么两点想说:
一是涉及自己钱财和物品的,熟人一定要见到本人或者通话确定,陌生人一定要保持警惕,最好是找相关部门核实或者找信的过的人商量好,老人尤其要注意,这种情况一定要让子女知道。

第二点就是个人信息要保管好,不要轻易泄露,哪怕是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你要知道,没有人会这样做慈善,给你便宜,一定是有更大的利益,等着他自己。

对了经常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链接千万不要点!
最后,大家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保管好财务,遇事冷静,有事尽可能尽量报警,不要怕麻烦
需要帮助的人完全可以找警察,找政府和慈善组织,哪怕找记者都可以。

奉劝大家对于没有经任何组织确认的可怜人不要轻易信任,最好是完全不要信任,否则很有可能浪费自己的善心。

对于防诈骗,我有这么两点想说:
一是涉及自己钱财和物品的,熟人一定要见到本人或者通话确定,陌生人一定要保持警惕,最好是找相关部门核实或者找信的过的人商量好,老人尤其要注意,这种情况一定要让子女知道。

第二点就是个人信息要保管好,不要轻易泄露,哪怕是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你要知道,没有人会这样做慈善,给你便宜,一定是有更大的利益,等着他自己。

对了经常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链接千万不要点!
最后,大家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保管好财务,遇事冷静,有事尽可能尽量报警,不要怕麻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