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汇总
(三)机器设备和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
机器设备和电器设备是工厂生产的主要设备,也是最容易发生伤 亡事故的设备。 机器设备的危险部分应安装防护装置;各种机器设备的放置和使 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违规操作;机器设备和工具应当起检 修,如有损坏,应当及时更换或维修。 电器设备的放置和电线的绝缘、布线,必须符合防止触电和发生 火灾的要求;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设置安全装置和警示标志,;电 器设备应安装可容保险器或自动开关;电动工具必须采取保护性 接地或接零的措施; 产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的生产场所,应使用密闭式电器设备; 产生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 配电室、电气设备的开关等应当由有上岗资格的专人管理。
二、工厂安全技术规程
(一)关于建筑物和通道的安全要求 工厂内的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符合防火防爆的规 定。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厂区内的道路应当平坦、畅通,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 设备。因为生产需要而设置的坑、壕、和池,应当有 围栏或盖板。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当符合安全 和防火的需要。容易产生危险的各种设施应当有明显 的警示标志。
三、 加强劳动安全卫生 立法和执法的意义
(一)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始于1802年英国 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资本主义各国在19世纪普 遍确立了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制度。 进入20世纪后,各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了进一步发 展。劳动卫生标准不断提高,劳动条件不断改善,专 门性立法不断出现,劳动法典日益完善。 例如:美国于1969年颁布了《煤矿安全与卫生法》, 1971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日本于1972 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英国于 1974年颁 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其他各国的《劳动法典》 中也设专章对劳动安全卫生作出规定。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
2001年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特大 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压 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职业安全健康管 理体系指导意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 范》; 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调查处理办法》; 2003年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4年颁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二)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规定
1、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 准,如一氧化碳不得超过30毫克/每 立方米。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 的侵害,如通风、吸尘、净化、冲 洗等。
(三)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 来考虑。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 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 梭织布等,均可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生产允许远置 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 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 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
案例三
打工妹离厂后得 职业病该由谁负责?
打工妹李珊于2004年3月到福建的一家台资制鞋企业打 工,2005年6月被辞退。因感觉身体不适,只好返回家 乡。 2005年10月,因连续高烧而住院检查。经医生询问得 知,打工期间由于车间通风不畅,胶水中的有毒物质 对身体造成严重侵害,是典型的职业病。但由于已经 被辞退,面临高昂的医疗费,家境贫困的李珊一家不 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打工妹离厂后得职业病该由谁负责?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概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 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和身体健康而制定的劳动安全技术 规程、劳动卫生规程和安全卫生管 理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的严峻形势
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之一。 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如煤矿中的瓦斯爆炸、 生产场所的电击伤害、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等,对劳动者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我国是一个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近十几来每年因各类事故 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 据专家分析,因工矿事故发生重伤的人数是死亡人数的4倍,轻 伤人数是死亡事故人数的30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 2001年全国职业病发病人数计1300多例。 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 新发现病人数量,我国目前居世界第一,而且新发尘肺病人仍以 每年1万例左右速度增长。
案例二 农民工40度高温下施工
2006年7月底,济南连续高温天气。齐鲁 晚报记者到省城的几处建筑工地采访时 发现,建筑工地的劳动者在四十多度的 高温下正在挥汗如雨地忙碌着。 来自临沂的农民工老王告诉记者:“这 样的天气下干活我们已经习惯了,你不 干到哪里去挣钱?” 深度思考:劳动者的健康谁来保护?
沉痛的数字
2004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 来有100万人,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 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去年我国 的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这个数 字是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陈家山遇难矿工家属到矿井口追悼亡人
被困矿工家属
山东新泰华源煤矿矿难: 172名矿工生还渺茫
三、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2、施工现场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3、六级以上强风时禁止露天进行起重工作和 高空作业 4、脚手架的负荷量不得超过270千克/平方米 5、建筑物周边应当有防护网 6、施工人员和进入现场的人员应当戴安全帽 7、土方施工和拆除施工应当按顺序进行。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
1991年2月又发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 定》。1992年11月国家制定并颁布《矿山安全法》。 1994年7月的《劳动法》中设专章规定“劳动安全卫 生”。 1995年先后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尾 矿设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重大事故隐 患管理规定》、《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 定》。 1996年颁布的《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 规定》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
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 山安全监察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暂行条例》。 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 的决定》。 1987年11月,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 全国总工会修订颁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 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 了《尘肺病防治条例》。 198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 序暂行规定》。
阳泉矿难
悲痛欲绝的矿工家属
重庆客车燃烧纵一辆客 车在从重庆万盛区开往重庆主城的高速 公路上突然起火,酿成客车燃烧重大事 故,致二十七人死 亡。
沉痛的数字
据专家保守估计,近几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 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左右,仅仅2001年因事故造成 的损失约在18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据统计,2004年全国GDP达到13.6万亿元,有13.6万 人死于安全事故,1亿GDP死亡1个人;全国每1万居民 当中有一个人死于安全事故。另外,还有70万人因安 全事故导致伤残。 2004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有100万人, 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 去年我国的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这个数字是 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我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 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一、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概念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 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和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 护措施及规章制度。
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要求
(一)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 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 准,即每立方米中的粉尘和石棉尘不得超过2 毫克。 2、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措施或低尘 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3、对在职和离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定期 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防尘浓度并建立测尘 资料档案。
(四)动力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
动力锅炉和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企业和交通运 输企业常用的生产设备,也是易发生伤亡事故 的设备之一。 工业锅炉应当有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仪应保 持准确、有效。 使用和维修应当由经过专门培训、拥有上岗资 格的人员担任; 各种压力容器应当定期维修; 放置的地点必须距离明火10米以上并避免阳光 爆晒,搬运时不能碰撞。
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2、控制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吸声 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 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 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 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 消声 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 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 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 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 隔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 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 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结果。 隔振 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 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