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9.1 编制依据及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19.1.1 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是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该醒目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力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做到文明安全生产。
19.1.2 国家及行业的规范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199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94,2000年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9.2 职业安全19.2.1工业毒物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
毒性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所需的剂量越小,表示毒性越大。
常用LD50表示半致死量。
毒性分级如表19-1所示:表19-1 毒性分级表19.2.2 本项目主要物质危险性(一)本项目主要物质有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等,其危险性如下所述:(1)苯无色透明液体。
有芳香气味。
具强折光性。
易挥发。
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
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
相对密度(d154)0.8787。
熔点+5.5℃。
沸点80.1℃。
闪点(闭杯) -11.1℃。
易燃。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
有致癌可能性。
密度比水小。
毒性作用:丁烯被认为是一种纯窒息剂,在高浓度下有麻醉作用,丁烯有一种愉快的气味,浓度达0.8~1.0mg/l,较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粘膜刺激,头痛、嗜睡、血压微升。
一般情况,在低浓度下较长时间接触或在高浓度下相对短时间接触,对人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LD50: 93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LD50: 4700 毫克/公斤(溶剂苯)急性中毒症状: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
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
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
轻度中毒病员,一般经脱离现场与及时对症处理,在短期内即可逐渐好转,无任何后遗症。
2)重度中毒:病人除有以上神经系统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谵妄、震颤、昏迷、强直性抽搐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缺血或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
不论轻度或重度中毒,都可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如多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以及血压波动等。
这些症状持续l周左右后逐渐消失。
少数患者出现四肢远端皮肤感觉减退,经治疗后可以恢复。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装修材料所使用的油漆严重不合格所致,注意提防。
慢性毒性:小鼠100mg/m3整天接触,连续140天,36天后拮抗肌时值比值减小;53天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可见吞噬活性减弱和吞噬指数降低等。
慢性苯中毒的症状是逐渐发生的。
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等也有一定关系。
故工种、工龄相同的人,中毒情况并不一致。
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程度也不完全相称,一般有如下—些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
开始经休息后可改善,以后则持续存在。
根据临床观察,慢性苯中毒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其他有机溶剂引起的相对为轻。
自主神经失调也较少见。
极少数病例有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和麻木等,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
文献报告有因重度慢性苯中毒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脊髓炎、球后视神经炎、癫痫及精神失常,但仅系极个别报道。
2)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但其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
可归纳为:①早期血象异常;②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继发性白血病。
职业标准:TWA 16 毫克/立方米; STEL 20 毫克/立方米(2)乙腈(2)对二甲苯对二甲苯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沸点138.5℃,闪点25℃,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
毒性作用: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标准:长期暴露上限(以一天工作八小时):100 ppm (435 mg/m),短暂暴露上限150 ppm(655 mg/m)。
(3)间二甲苯理化性质:间二甲苯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沸点139℃,闪点25℃,爆炸上限(%):7,爆炸下限(%):1.1,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职业接触:为合成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的主要单体或原料,也是生产ABS树脂、绵纶-66、己二腈和聚氯乙烯增塑剂癸二酸的重要原料。
毒性:属低毒类。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其麻醉作用比丙二烯强,但仅为丁烯的一半。
急性毒性:人吸入1%浓度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口干、嗜睡、脉速等,并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17.6g/m3,8h接触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人在30%~35%浓度下,很快出现头痛、头晕、咽喉痛、耳鸣、全身无力、口有甜味、恶心,有时有呕吐、醉酒状态、皮肤苍白、胸闷呼吸、困难和表浅、脉速,后转入意识丧失和抽搐。
脱离接触后迅速恢复,但头痛和嗜睡有时可持续一段时间。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一定浓度丁二烯,对人的慢性影响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易激动或表情淡漠、失眠、记忆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鼻及咽喉不适、恶心、嗳气、胃烧灼感、心悸、嗅觉减退等。
也常有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及眼睑、舌和手震颤。
合成橡胶工人长期接触产品100mg/m3左右的浓度时,有类神经症,血压偏低,血沉偏快,血红蛋白偏低,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减低,C-蛋白反应阳性,眼和鼻咽粘膜轻度刺激症状等。
有的橡胶厂调查尚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降低及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的现象。
皮肤损害:气体丁二烯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液体可造成皮肤冻伤。
(4)邻二甲苯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臭味。
密度0.88(水=1)、3.66(空气=1),凝固点-25.5℃,沸点144.4℃,闪点30℃,自燃点463℃,爆炸极限1%~7%。
易燃。
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沿低处扩散相当远,遇明火会回燃。
毒性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沮、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5)三甲基苯理化性质:分子量120.19,分子式:C9H12,沸点:164.7 ~176.1℃,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性质性:稳定。
毒性作用:属微毒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二)燃烧和爆炸各物质性质如表19-2所示(详细MSDS数据参见第十七章物质安全数据表):表19-2易燃、易爆介质特性表(三)腐蚀腐蚀是材料在周边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破坏或变质。
这种破坏或变质可由化学、生物、物理或电化学等作用引起。
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本项目生产中无强腐蚀性物质,腐蚀的负面影响几乎可以不计,故在此不予以考虑。
19.2.3 事故预防措施(一)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加强巡回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加强员工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和事故应急处理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和预防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各种消防、防护器材必须保持完好备用,各种报警设施,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本项目设计中,各专业严格遵循有关安全标准、规范和规定,并结合工厂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有效的防范措施。
(1)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全过程密闭化生产。
(2)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总体布置的安全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各装置区之间、装置与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
各装置区内外道路保持畅通,以利消防及安全疏散。
(3)各装置的工艺设备布置尽量露天化,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氢气、一氧化碳、甲醇、二甲醚、丙烯等可燃/有毒气体的积聚。
根据规范要求,在可能散发可燃和有毒气体的设备、阀门和法兰集中的地点、易燃易爆物料罐区等设置固定式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
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
(4)严格按规范划分防爆区域,在防爆区内电气设备和仪表均选用防爆型。
(5)对高大的建构筑物、设备、储罐等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
电气设备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