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食危机优秀论文素材

粮食危机优秀论文素材

粮食危机优秀论文素材————————————————————————————————作者:————————————————————————————————日期:粮食危机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第一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突破历史水平,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造成农业生粮食危机产所必需的肥料和柴油价格的上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

第二不利气候因素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出口量大幅下降。

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连续数年遭受干旱气候,小麦出口锐减,仅2007年的出口量就减少400万吨。

同年,乌克兰小麦出口也减少300万吨。

此外,孟加拉国遭受台风袭击,造成大米减产300万吨。

第三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美国、欧盟和巴西等国将大量原本出口的玉米、菜籽、棕榈油转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传统农业出口大国的农业生产格局并降低了出口。

美国20%的玉米已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欧盟65%的油菜籽、东盟35%的棕榈油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

这些政策的变化不仅造成了食物供给的减少,更引起了市场对于稳定供给的担忧和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价格上涨预期。

第四美联储的不断降息,房地产市场低迷等都释放了大量的投资资本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由于市场预期国际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400多亿美元进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炒作。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国际小麦的出口价格就增长了130%、大米价格增长98%、燕麦价格上扬38%。

世界大量的粮食贮备被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基金炒家手中。

第五由于粮食价格在短时间内持续上涨,导致一些传统的粮食纯进口国,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加速粮食进口,以确保国内粮食供给;另一方面,一些出口国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短缺和市场恐慌。

第六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严重扭曲了贸易,人为压低了国际农产品价格,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小粮食生产者和农民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生产其他经济作物,致使许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来维持国内粮食供应。

同时,多年来,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传播也钝化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农业生产的愿望,天真的认为世界粮食供应永远是充足的,可以完全依赖便宜的进口来替代国内生产,这也是许多国家对这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准备不足的潜在原因去年粮食丰收,却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挨饿关键是丰收的粮食被送给谁吃了一部分给了生物燃油,而比生物燃油更多的给了畜牧养殖的动物们这些若是拿来给人吃,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挨饿了阿减少肉食,即使一周减少一半的肉食,能帮助的不只是动物还有那些正在挨饿的饥民!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被称为“货币的货币”,其生产供给的低弹性和消费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国际市场上的供需矛盾。

此外,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不可储藏性和农业劳动的职业特性也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技术特征上都比较困难。

因此,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正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民;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此前宣布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并且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

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可增强中国石油安全。

2001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为1.65亿吨,而石油产品消费2亿多吨。

今后长期大量进口石油已成定局。

发展立足于本国的生物柴油替代液体燃料,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

2011-09-02 中国市场研究报告网核心提示: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增加17%,达到1050亿升(280亿美加仑)的新高,而2009年为900亿升(美国240亿美加仑)。

世界瞭望研究院于2011年8月31日发布气候与能源项目实施分析报告,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增加17%,达到1050亿升(280亿美加仑)的新高,而2009年为900亿升(美国240亿美加仑)。

美国和巴西仍然是两个最大的乙醇生产国。

2010年,美国生产490亿升(130亿美加仑),即占全球总产量的57%;巴西生产280亿升(70亿美加仑),即占全球总产量的33%。

谷物是美国乙醇的主要原料,在巴西,甘蔗是乙醇的主要来源。

欧洲一些国家可能从生物柴油转向乙醇,因为欧盟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乙醇作物与生物柴油作物相比,有较高的能量含量,这使之成为更高效燃料的来源。

在阿根廷,生物柴油行业的增长,不仅是因为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归因于新的B7调合指令,指令要求燃料应为7%的生物柴油和93%的柴油调合油。

因此,阿根廷的生物柴油生产设施投入巨资,以增加生产。

支农惠农政策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

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一)制订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1)不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

(2)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具体涉及到的惠农内容一、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1、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根据2003年度核定的农业税计税面积,每亩补贴标准为13.5元。

2、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综合补贴。

根据2003年度核定的农业税计税面积,每亩补贴标准为76.9元。

3、国家对水稻生产的农户实行水稻良种补贴。

补贴对象是直接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不得补给未种植水稻的土地承包户。

补贴范围是按照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

补贴标准,双季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每亩补贴15元,双季晚稻每亩补贴15元。

4、国家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8年早籼稻谷最低收购价77元/50公斤,中晚稻79元/50公斤。

6、保护耕地政策。

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对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和个人弃耕抛荒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按该基本农田弃耕前三年平均产值一至二倍收取荒芜费;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同原发包单位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重新发包。

8、实行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年产粮食4亿斤以上的县进行奖励,以提高地方财力,促使产粮大县政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

四、鼓励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政策2008年,国家财政加大了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购机补贴专项资金1.9亿元,加上省财政配套安排700万元,全省购机补贴总规模达到1.97亿元,比去年9700万元增加一倍。

重点补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兼顾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渔业的生产机械化。

我市目前已到位资金1860万元,其中购机补贴资金1050万元,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资金810万元(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实施参照购机补贴项目执行)。

1、农机购置补贴对象。

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农业县市区,补贴对象为纳入范围内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七、鼓励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今年,国家增加了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20亿元,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省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今年安排2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万元;各类上型号型水库治理今年安排6.5亿元。

实施支农惠农政策的意义一、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之有能力进行更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三、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四、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

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

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的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

现行中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

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粮食储备是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调节省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项物资储备制度。

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1)省级储备粮食。

①储备数量:1997年,省级储备粮食2.5亿斤(折原粮食局3.4亿斤)、食油5000吨。

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新建省级储备粮食6亿斤(含食油5000吨),对原有省级储备粮食进行了处理。

⑤粮食轮换:实行滚动储备、动态管理,承储企业每年必须按储备粮食规模的1/3进行轮换,但当年10月至次年3月间,必须保证6亿斤的储备。

对储备粮油的轮换费用及价差盈亏由省粮食局及承储企业自行负责。

(2)县、市储备粮食。

储备数量:省政府规定,县、市储备粮食12亿斤,其中,武汉市5亿斤,其他县、市7亿斤。

中国粮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22% 安全有保障2012年02月02日16:26 来源:中国新闻社手机看新闻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有关情况。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亿7千多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城乡人均粮食消费在近10年内持续缓慢下降。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在1982年为144.6kg,10年内下降了22.89%。

2002年又进一步降至78.5kg,10年内又下降了29.6%。

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在1982年至1992年间减少并不明显,1992年人均消费为250.5kg,2002年降至236.5kg,10年内减少了5.59%,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呈减少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