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④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⑤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⑥《登幽州台歌》中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huǎng惚在那香气四yì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既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huǎng()惚四yì( ) 修葺.(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下面是“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四个义项。
文中“漫步”的“漫”的意思应为( )(2分)A.水过满,向外流B.到处都是C.淹没D.不受约束,随便(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中的主人公。
祥子第二次为买车攒的钱被________(填人名)敲诈去了。
(2分)(2)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________》,讲述了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区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
例如: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________不幸被捕。
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2分)4.学校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1)解“孝”字:仔细观察右边的图片。
这幅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的,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分)(2)明“孝”道:时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请仿照示例把语段补充完整。
(2分)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主持人写了一段总结语,请你帮他修改。
(4分)人之初,性本善。
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通过今天的主题活动,使大家对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日行一善”就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行动让【A】善之叶枝枝繁茂,【B】善之树深深扎根,【C】善之花朵朵绽放,希望大家与善为伴,与善同行。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把“________”或“________”删去。
(2分)②【A】【B】【C】三个句子语序混乱,应将【__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2分)(4)班委决定于5月8日下午3点在七年级(1)班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德育讲座,班长曹明打算邀请学校德育处的李老师前来做嘉宾,请你代拟一则邀请书(只写正文内容)。
(4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宗月大师老舍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
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
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
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
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他自己没有钱,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
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老舍全集》第14卷,略有删改) 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5分)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找出一处。
(3分)7.“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中“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指什么?(6分)8.宗月大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二】(20分)一张船票的温暖崔立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码头处的风特别大,我站在长长的码头上的长廊前无助地徘徊着。
越过长江的码头的对岸,就是我想回的家。
看着购票大厅上方大红色的显示屏,不停在显示着下一班船的时间和购票金额。
而我,却是一脸的茫然和无助。
出来时走得急,忘了带钱包,身上的钱根本不够买一张船票。
我眼巴巴地看着排着队购票的人群,希望能遇上一个认识的人。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蚕食着我那一点点的希望,看着越发变暗的天空和越来越少的购票者,我知道我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
接下来,我唯一该做的,就是赶紧去乘上公交车,回到我住的地方。
到明天一早,我再赶到码头来。
可我的住处离码头太远了,回去得转三辆公交车,花上两个多小时。
即便我在想着回去,我的眼光还是不自觉地在购票的人群中穿梭着。
先生,是不是有难处啊?一个声音叫住了我。
我看到一个戴着帽子的中年男人正看着我。
我点了点头,告诉了男人没钱买船票的事。
男人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说了个数字,男人二话没说就把钱掏给了我。
看着男人给的钱,我反而有些发愣了。
我居然问他,你为什么给我钱?男人笑了,说,难道你不需要吗?我从包里掏出纸、笔,要记下他的地址,好还他钱。
男人制止了我,我有些急了,脸都涨得通红,说,你不信我?男人却摇摇头说,不用还。
男人想了想,又说,下次如果你碰到像你今天这样没钱买船票的人,我希望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帮助他,让这张船票的温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男人边说,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如我一样曾经窘迫的他,一次遭遇过的,关于一张船票的温暖的故事。
我点了点头,说,好。
之后,我还真在码头上碰到了如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那是一个穿着有些时尚的学生,我能在他焦虑的目光中看出他和我以前一样的窘迫。
在他一片惊讶中我毫不犹豫就给了他买船票的钱,在他一脸感激时告诉了他如他一样的我以前的遭遇,并希望他能把这一张船票的温暖延续。
那个学生很高兴地点着头,再三答应着。
那次是我第一次帮助别人。
而至今,我已记不清帮助过多少这样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不是他们真的会和我和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个男人一样,去延续那一张船票的温暖,我始终有些怀疑。
直到有一天,在购票排队的人群旁,有一个如我当年一样表情的人在不停徘徊着,满脸都是焦虑。
我刚想迈开步要去帮助他时。
在我身后的那个年轻人,居然先我一步走上了前。
我很清晰地听到年轻人问清了那人的缘由,并且很快就把那人需要的钱给了他。
紧接着,我还听到年轻人和那人讲着一张船票的温暖延续的故事。
这很让我震惊。
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被谁帮助过的,也许正是我帮助过的人帮助过的。
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这比什么都重要。
9.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11.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1)我眼巴巴...地看着排着队购票的人群,希望能遇上一个认识的人。
(2)在他一片惊讶中我毫不犹豫....就给了他买船票的钱。
12.本文以“一张船票的温暖”为题,有何妙处?(6分)【三】(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