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怂勇(yǒng) 怅然(chàng)惩戒(chěng) 阔绰(chuò)B. 逞能(chěng) 恍惚(hū)甜腻(nǐ)娴熟(xián)C.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残壳(ké) 彪悍(biāo)D. 栅栏(shuān)抽搐(chù) 不羁(jī) 沟壑(hě)2.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 不动声色蹦来蹦去临空越起目瞪口呆B. 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进退维谷略胜一筹C. 眼花缭乱秩序井然石破天惊慷慨以赴D. 遒劲有力相得益章面面相觑团结玉侮3.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鼓声对观众心灵的震撼)B.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夜间远山的形状和船行之快)C.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形状的可爱)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猫》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

B. 《华南虎》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牛汉。

C. 《马》选自范希衡的《世界散文精华。

欧洲卷》,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D. 《狼》选自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5. 默写古诗文。

(4分)(1)——————————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2)——————————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

(违应物《滁州西涧》)(5)赵翼的《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学名著。

(3分)《水浒传》中行者_____(人名)在寻找哥哥武大郎的途中,路过______(地名)时,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于是备受百姓喜爱;当及时雨________(人名)坐了梁山第二把交椅时,接老母上了山,于是李逵也下山接母,行至沂岭时其母被老虎吃掉,他愤怒之下,连杀四只老虎。

7. 修改病句。

(2分)①.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②.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8. 仿照例句的格式,在下面两句的横在线补写相应的内容。

(2分)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

9. 口语交际。

(3分)三个浑身是泥土的淘气小子抱住珍妮太太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珍妮太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三个干干净净的乖孩子。

”儿子们异口同声地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啦!”(1)珍妮太太话中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啦”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溟,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一狼洞其中()③屠自后断其股()④止增笑耳()9. 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狼阴险狡诈的一句是(2分)()A. 缀行甚远B.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 目似暝,意暇甚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 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对付像狼一样的恶人?谈谈你的看(2分)2.现代文阅读(10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栓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挂鳞、剃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子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的时候,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着急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热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服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是他的成就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

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

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2.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那些感情?(2分)13.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4分)(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14.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

(3分)(1)大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二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和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3分)3.棉花糖周波“嗯,先喝口水。

”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

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从那天起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

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

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

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

父亲说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棉花糖化了变的?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竿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

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

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湿漉漉的我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

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子的竹竿来打我。

“你这是做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到。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里去。

”母亲生气的说。

我受不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竿。

但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

第二次他换成扁担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

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

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

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拔一根草。

拔草做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

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

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问:“丫头,疼吗?”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