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学实录
JIAO X U ESH ILU
课前谈话 (师课件出示一段自我介绍 的文字:徐俊,字沐修,号栖心斋 主,别号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 读诗、爱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 (师动情诵读《我想》片段: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 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 望— — —蓝天是我的课堂。”在课 堂里,我看见了 30 朵云彩,30朵 云彩,每一朵都有神奇的想法: 这 朵 云 彩 用 眼 睛 看 着 我 ,他 在想— — —) 生:我想变成一只蝴蝶飞啊 飞。 师:变成一只蝴蝶在课堂里 飞啊飞,可是你的心不能飞到教 室外面。这朵云彩他在想— —— 生:我想变成一棵大树,在 阳光下成长。 师:好的,一棵大树。蓝天是 我的课堂,这朵白云在想— —— 生:我想变成一株小草。 师:变成一株小草,但是你 不能无声无息。 师:知道我刚才朗诵的这一 段诗是哪篇课文里的吗?
二、初读课文 1.认识闰土 师:这少年便是闰土。(切换 课件,出示画面) 2.浏览课文 师 : 三 十 多 年 过 去 了 ,当 “我”再回忆起闰土的时候,你觉 得留在“我”记忆中最有趣的是 些什么事呢?不着急说,再浏览 一下课文,把这些事情找出来。 (生浏览课文,师巡回关注。) 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用 简单的小标题把一件一件的事 情标注在旁边。 师:好,来看一看,在作者的 记忆当中,有哪些特别有趣的事 儿?一个人就讲一件事。 生“ :我”看到他在抓鸟。 师:他在抓鸟。没错,抓鸟这 事儿没错,但是,有没有更好的 办法?取一个概括性强,而且又 比较有意思一点的。 (生:思考) 师:你们想,在哪儿抓鸟? 生:他在沙地上抓鸟。 师:在沙地上。这沙地跟平 时的沙地不一样,这儿是— ——文 章中是怎么说的? 生:雪后的沙地。
为了帮助学生读懂小古文, 徐老师给出了“两根拐杖”— —— 文本和主要内容,学生依靠它们 理解了古文大意。读懂小古文的 活动其实就是第二次讲故事活 动。相比上次,第二次讲故事基 于小古文,在讲清楚的基础上多 了几分古味、几分神奇。
平台三:品味语言,发挥想 象把故事讲神奇。
品味语言环节设计,徐老师 颇有创意。在学生体会到了古文 的精练之后,徐老师又引导他们 进行教材和小古文的对比学习, 体 会 课 文 中 详 写 的 好 处— ——突 显了“神奇”二字。
生:少年闰土。(重读“少 年”,中间停顿。)
师:是少年闰土,不是中年 闰土,也不是老年闰土。
生:少年闰土。 师:中间不要停顿开来。 生:少年闰土。 师:很好!再请两位孩子来 读读。(生读题)还有一种读法, 强调“闰土”这个人,该怎么读? 生:少年闰土。(重读“闰 土”) 师:很好,少年闰土,不是少 年迅哥儿。 生:少年闰土。 师:好的,不要咬牙切齿的, 再读一遍。 生:少年闰土。 师:好。这篇文章选自鲁迅先 生的自传体小说《故乡》。认识鲁 迅吗?刚才课前你们看到的照片 就是老师在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三 味书屋前拍的。少年闰土是小说 当中的人物。文章写的就是小说 当中“我”的儿时小伙伴闰土。 (师板书: “我” “儿时伙伴” “闰土”) 师:小说的后面还写到成年 以后的闰土。那么在这篇课文 中,我们该用哪种读法? 生:第一种。 师:对,强调少年时候的闰 土,我们一起读— — —(生齐读“少 年闰土”)但是你们看,老师为什 么给这个“我”加上双引号,知道 为什么吗? 生:知道。 “我”不是我, “我” 指闰土。 师:对吗?想一想,请坐。 生“ :我”不是我,而是指鲁迅。 师:是指鲁迅吗?这个“我”, 不是指作者,是小说当中的一个 人物。在他身上,有很多鲁迅小 时候的影子。因为它是自传体小 说,但是这个“我”不代表作者, 也就不等于鲁迅。 师:时间一晃,三十年过去
的 幸 福 和 欢 乐 ;童 年 / 是 一 个 梦 ,梦 里 / 有 我 们 的 想 象 和 憧憬。)
师:真好,我真的非常喜欢 你们,你们帅呆了。童年是最美 好的,就像冰心先生在诗中写 道— ——谁来读?(大
生:是梦中的真。 师:我的童年,已经是过去 的一场梦,但那梦却是真实的, 想起来令人心醉,是梦中的真。 师:你们的童年呢? 生:是真中的梦。 师:你们现在就是美好的童 年时代,美好得像梦一样。 师:一起读。 (生齐读) 【点评:未成曲调先有情。 上课之前,课堂便有了浓浓的 味道。首先,课件首页是徐老师 的简介加照片,以三味书屋为 背景,中装折扇的徐老师潇洒 儒雅,边上注着一行小字: “徐 俊,字沐修,号栖心斋主,别 号 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读诗爱 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其次, 学习资料里给我们提供了两份 教案,这两份教案的呈现,徐老 师一定做过很多次思考,5 次, 10 次,甚至更多,在许许多多的 思考中,他最后择取了这两份 呈现在我们面前,努力 、严 谨 、 上下求索的精神令人感动。再 次,课前有几分钟的诗话酬唱, 美的嗓音、美的诗歌、美的互 动,特别是孩子们的朗诵,给人 梦一样的感觉。】 一、破题开篇 师:今天的语文课,我们一 起来读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关于 童年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 书课题:少年闰土) 师: “少年闰土”这四个字有 两种读法。第一种,强调“少年”, 该怎么读?
徐老师充分挖掘神话故事 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关注了神 话故事古今两个版本的语言表 达,巧妙地将“精简”和“详细”结 合起来:先让学生画出文中自己 觉得特别神奇的句子,谈谈自己 的理解感受,再让学生从小古文 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他随机在 旁边补写关键词。如,当学生谈
完夸父倒下后的神奇变化,找到 小古文中相对应的文字“弃其杖, 化为邓林”时,徐老师批注补充了 “一座大山”,并让学生想象夸父 倒下会发出怎样的声响。就这样 逐步达到了第三层学习目标:学 生可以看着小古文,结合关键词, 发挥想象讲出故事的神奇。
26 小学语文教学 2016.02
教学实录
JIAO X U ESH ILU
个鱼和别的鱼还真不一样,是什 么鱼?
生:跳鱼儿。 师:对了,是会跳的鱼。 “我” 觉得这种鱼特别有趣。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生: (齐读) 我们沙地里,潮 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 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 师:有两个字特别有意思, “潮汛”这两个字,发现什么特点 了吗? 生:都是三点水。 师:知道为什么吗?潮就是 汛,汛就是潮。潮分潮涨、潮落, 潮涨在前,潮落在后。就像“朝 夕”一样,朝是早晨,夕是傍晚。 潮涨的时候叫— —— 生:潮。 师:潮落的时候叫— —— 生:汐。 师:你看,汉字多有意思。 【点 评 :承— ——演 奏 、合 作 。 在整体感知部分,徐老师用一个 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指 导批注,渗透学法,归纳课文”的 环 节— ——当“ 我 ”回 忆 儿 时 记 忆 中的闰土时,还有哪些稀奇的事 呢?这样的设计,不仅梳理了课 文的主要内容,更借助师生合作 指导了批注阅读的实践,将学法 渗透其中。这正是汪潮教授点评 时所说的“环节上的大气是教学 的大智慧”。课堂上,关于“潮 汛”, “瓜地刺猹”与“夜里刺猹”, “拾贝”与“捡贝”, “罩”与“缚”的 区别等,让学生亲历了语言学习 的过程。】 四、披文入情 1.发现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看一 看,理解了“我”回忆的这 四 件 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生:我有个问题。这些事都 是闰土小时候发生的事,而不是 “我”的事,这只不过是在闰土的
了。当“我”回忆起少年时的这个 伙伴时,脑海里有一个非常非常 深刻的画面。(舒缓幽静的音乐 起,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并范读: 深蓝的天空中 // 挂着一轮金黄 的圆月,下面 / 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 // 一望无际的 // 碧绿的 西瓜。其间 // 有一个十一二岁的 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 // 尽力地刺去。那猹 / 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 / 逃 走了。)从作者回忆的这个画面 当中,你感受到作者回想起的是 一种怎样的感情?
2016.02 小学语文教学 25
教学实录
JIAO X U ESH ILU
徐老师让孩子们在课题的两种 读法选择中明白,要强调“少 年”闰土;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主 人公的时候思考文本介绍“我” 为什么加引号,因为这是小说 中的人物,不是作者鲁迅。这篇 文章虽然经典,但毕竟和学生 之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时空距 离。如何用文本的魅力化解这 种距离感呢?徐老师选择了用 “读”立意。他用课件出示画面, 配乐中唯美地范读课文第一自 然段,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基 调。徐老师用那份追忆、那份怀 念,把学生的心与文章与课堂 融合了,课文的立意也有了,一 个学生一下就回答出了“思念、 向往”的答案。】
生:还有一种怀念的感情。 师:是的。一种怀念的感情。 写下来,写在课文纸旁空白处, 做好批注。(生批注,师电脑批 注。)再读到这幅画面时,这是一 种让人思念的、渐渐远去的怀 念。深蓝的天空中— ——(音乐起, 指名读。) (生动情接读) 师:是的,在记忆中,这个儿 时的伙伴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多么令人怀念的一段往事。来, 你读— —— (生动情地读) 师:是啊,这个美好的夜晚, 有一轮金黄的圆月,还有那猹, 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回忆。咱们 一起读— ——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点 评 :起— — —定 调 、立 意 。
生: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 也有,观音手也有。
师:见过吗? 生:没有。 师:最为有趣的是— —— 生:鬼见怕。 师:肯定是长得— —— 生:很恐怖,很丑。 师:还有什么事儿?接着来。 生:夜里刺獾(ɡuàn)。 师:那个字读獾(huān)。是 夜里刺獾吗?可不可以表示得更 准确一点?自己再想一想。 生:夜里刺猹。 生:瓜地刺猹。 师:写到黑板上去。 师:为什么我会选她这个答 案呢? 生:因为她把面积缩小了, 把范围缩小了。 师:主要是地点,在干什么, 讲得很清楚。 师:还有一件什么事儿? 生:吃西瓜。 师:吃西瓜这事其实跟哪件 事是一起的? 生:瓜地刺猹。 师: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儿? 生:海边瞧院。 师:海边瞧院是什么意思? 生:课文中说“闰土在海边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 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 :这 个 是 不 是 闰 土 讲 的 事儿? 生:不是。 师:但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好 好研究一下。闰土讲的还有什么 事儿? 生:潮汛来的时候有许多跳 鱼儿。 师:简洁地说。 生:海边瞧鱼。 师: “瞧”比较难写,用一个 简单一点的字叫— —— 生:观。 师:可以写“海边观鱼”。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