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批改的几点建议

作文批改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参考一些专家的作文指导意见,我们尝试着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作文的批改上下了一点力气,慢慢地对作文的其它方面也进行了一点尝试,从学生的作文来看,效果不错。下面介绍一下作文教学批改尝试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二、作文教学批改尝试的上课思路
1、我来问,你来答。教师结合自己事前抽批本次作文发现的问题(像审题立意等)进行重点点拨,学生对作文仍存在的问题质疑,先生生互动,再师生互动。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进入高三的作文批改参照高考评分要求和说明
一等(60—50)
四、作文教学批改尝试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组应注意学习基础,考虑到能够交流起来。强强结合、中中结合、弱弱结合、强中结合和中弱结合都是可以的,强强结合、中中结合、弱弱结合能够相互提升水平,强中结合能够帮扶中等生提高,中弱结合有利于鼓舞弱生的学习劲头。
2、合作课堂对教师的水平要求很高,作为教师,上课前必须充分备课,最起码能把本次作文方方面面给学生讲明白,能当堂解决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可能组内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来解决。
附作文教学批改尝试的参照
(一)、前期作文批改的十个方面
1、看是否符合文体要求。通过印刷的小报向学生介绍不同文体的特点,通过作文批改进一步积累这方面知识。经过反复批阅,学生作文文体意识增强了,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越来越多,四不像的作文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2、看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他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这样,一两次作文学生卷面不整洁的就几乎没有了,所有的学生都想给别人留个好印象。
5、教师抽查翻阅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和总结性评价,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批改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批阅能力。还可节省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6、不断的指点其他同学的作文,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当组长,每个人都想在自己当组长时出彩,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7、我再来一次。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收获,写好作文满分卷(即升格作文)。要求必须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所有学生的作文要达到50分才算合格。(如果本课重点训练了一个点,总体来看学生作文还不错的话,可以重点做局部的修改)
学生的作文满分卷交上后,教师挑一部分写得好的在教室门前的展示区展示(个别地方写的好的也展示出来),还可以印范文集发给学生。总结性评价写的好的也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学习。学生通过再次咀嚼品味,真正做到写一次成功一次。个别基础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仿写或再次学习进行三次作文,书写不认真的同学必须再次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二等(49—40)
三等(39—30)
四等(29—0)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3、每次作文换人换组,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都能听到不同同学的指点,被批的人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和听别人点评的兴趣,喜欢上作文课,进而喜欢上语文。
4、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一步步走向成熟。
10、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通顺,是否有文采。语言不简、重复、累赘者酌情扣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是否有文采主要指文章语言是否活泼、生动、形象、传真、富有生命力,引用是否贴切等。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这样,以上十点共50分,剩余10分列为发展等级评分,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个点中的某一点按等评分。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就可以按等评分。
5、我来夸你两句。大家把本次作文批阅过程发现的美的东西(像好的开头、结尾、结构、段落等)展示出来,也可以根据训练的重点只展示本次训练的重点内容(像有文采,就只展示作文中有文采的地方)。
6、我手写我悟。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加上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写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包括优点、缺点及改进措施,要求面要宽,每个方面都得有评价,一般不少于120字。(还可以由组长取三个人的平均分,确定该文最后得分,然后汇总三个人的评价整理成批语,让书写较好的同学认真誊写在作文后面的空格处)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3、高一高二可以参照前期作文批改的十个方面,高三的学生可以参照高考评分要求和说明,也可以采用高考阅卷的形式。
4、批阅小组成员一定要在考虑基础的前提下经常交换,这样学生的新鲜感才会长盛不衰,永葆热情。
5、教师要彻底的转变学生角色,就像一个老教师如何教会一个新教师批作文一样。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作文批阅“老师”。
转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批改尝试2009-02-24 14:34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批改尝试
一、作文教学批改尝试的初衷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好坏。然而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所有的语文老师,很多教师收效甚微。甚至有个别学生三年都没有改变,高一能得45分,最后高考还是45分,更有甚者还下降了不少。
5、看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所有病句,凡病句,在下面画横线,写出病句类型,并写进批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毫无疑问,此举锻炼了学生做语病题的能力。
以上五条,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批改实践,基本能够熟练掌握,之后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结构。就结构而言,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7、看文章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要求。
8、看文章的内容是否充实。凡是材料丰富可充分表现主题的可视为内容充实。
9、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教师一般先印4篇(两美两病)文章,进行批改尝试,指导时先简介两篇好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美病两篇例文中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每次自己的作文都要给人家批,学生比以前更重视卷面了,因为他觉得要不显得不尊重同学。反复批阅,学生养成了卷面整洁规范的习惯。
8、通过一次次批阅,学生每次作文最后自己都比较满意了,极大的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不像以前高一写一篇文章值42分,高三再写文章还是42分,三年没有变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丧失殆尽。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3、看有几个错字。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标记改正,并且写进批语,发现错别字,每1个扣1分。这样,每批出一个错别字学生都自觉的改正了,而且以后很少再写错了,学生的错别字明显少了,做字形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