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知母林下套种栽培技术

中药材知母林下套种栽培技术

中药材知母林下套种栽培技术
徐艳柏
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九江地区林业发展迅速,中幼林逐步增多,为充分利用林地空间,笔者结合知母的生长习性,在林下进行了多年的试种和研究,总结出林下知母科学种植的技术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知母又名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状茎。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味苦;性寒。

主治烦躁口渴、肺热燥咳、消渴、午后潮热等症。

常生于向阳干燥的山坡、丘陵、草丛或草原地带,常成群生长。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一、特征特性:
知母株高60—130厘米,全株无毛,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

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上面密生金黄色长绒毛,下生多数粗而长的须根。

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

花期5—6月。

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内有数粒黑色种子,种子三棱形,两端尖,黑色,果期8—9月。

知母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干旱。

知母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壤土和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而在阴坡地、粘土及低洼地生长不良,根茎容易腐烂。

二、播种育苗
知母分为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种子繁殖3年才能收获,分根繁殖第二年就可以收获,种子繁殖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等优点,我们这里就以种子繁殖为例
向您介绍知母种植技术,种子繁殖又分春播和秋播。

以秋季播种为好,因为秋季播种不用进行种子处理,出苗率高,来年4月长出的苗子,苗齐、苗壮,所以生产上多采用秋播。

(一)播前准备:在江西九江地区,秋季播种多在10—11月期间进行。

1、选地:栽培知母最好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富含腐殖质的壤土
和沙质壤土种植,也可用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散土地栽培。

2、测土施肥:地块选择好后,还要经过农技人员对土壤进行化验,看看
地块的肥力条件,也就是我们的地里缺什么肥,就给它补充什么肥,这样不仅能发挥我们所施肥料的最大效力,还能增产、增收,杜绝肥料浪费。

根据农技人员的化验结果这里我们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2000-3000千克,饼肥40-50千克,磷肥30千克,均匀撒入地内。

整地:施肥后,我们将地块深翻,整平耙细就可以了。

一切准备就绪,那这土壤的墒情符不符合知母的种植要求呢?一般情况下咱们这个旱地播种,有这个墒情最好,湿度差不多手握成团,松开即散,温度在18-20度左右最好。

(二)播种
1、种子选择:用来播种的知母种子必须是3年以上知母结的种子。

种子
需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子粒。

2、开沟:我们用工具按照25厘米的行距,开深约2—3厘米的浅沟。

3、播种:开好沟后,我们将种子均匀撒到沟内,播种量为每亩2—3千
克,播种后覆土,并用脚踩实就可以了。

知母播种后我们要保持土壤湿润,这样到第二年的4月份就开始出苗了,为了做好育苗工作,我们应把好苗期管理这一关。

(三)苗期管理:
1、浇水:幼苗出土后一个月左右,就长到4—5厘米左右高了,这时若天气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2、中耕除草:浇水3—5天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而影响知母苗的正常生长,我们要及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以2—3厘米为宜,中耕同时还要将滋生的杂草除去,防止杂草与知母苗争肥争水。

3、追肥:肥料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进入6月份,在苗高大约15—20厘米左右时,为保证养分供应,我们要追施一次15—15—15,总养分含量大于等于45%的氮磷钾复合肥,每亩用量为30千克。

施肥后要马上进行喷灌浇水,以防养分流失。

除此之外,我们应在追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喷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4、中耕培土:中耕在知母的生长过程中是要不定期进行的,只要发现土壤板结,就应该及时进行中耕,这次我们结合中耕还要为知母的苗子进行一次培土。

知母本身是一种草本植物,它以根为药,所以它的药根是以横生为主。

它不是深根、深扎,而是一个浅根系作物,所以在苗期30-50公分的时候,需要培土,培土的目的就是起一个根系发育、松土的作用。

再结合施肥,起到根系茁壮,促进苗期生长。

5.防治虫害:知母的抗病能力比较强,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病害。

知母在苗期主要的虫害是蚜虫,蚜虫在6—8月份,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因此在此时我们要做好防治。

在蚜虫发生初期我们采用0.3%苦参碱乳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喷施2—3次即可防治住。

这样一直到8月底,这时苗子应该能达到60—70厘米高,而这个季节土壤中的水分比较适中,栽完以后成活率比较高,因此这个时候是移栽的最佳时期。

知母林间间作宜选择林木行距在3米以上,郁闭度在0.6以下的生态林或经济林,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较多的壤土为好。

移栽定植前,先对林地普遍浇一次透水,待土壤持水量达到50%一70%后在林间进行精细整地。

1、起苗:当苗高60—70厘米高时,就可以起苗了,用叉子等工具将苗
起下来,这时我们可以看到,苗子的根系已有十几厘米长了,注意起的时候最好不要伤及知母苗的根系。

2、切苗:将起下的苗子逐棵分开,然后置于案板上用菜刀从苗根部往上
10厘米左右处切开,这样有利于幼苗保持水分,移栽后能尽快缓苗。

(一)整地施肥:我们按照育苗时的地块要求,选择好地块后每亩地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氮磷钾含量为15—15—15,总养分含量大于等于
45%的复合肥20千克。

整平耙细后就可以开沟了。

通常做宽1.2m的
畦,与树干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二)开沟:开沟时我们可用锄头按照35厘米的沟距开深约10—15厘米,宽约10厘米左右的沟。

沟的深和宽以能顺利放下苗子为宜。

(三)移栽:接下来就要移栽了,我们先将幼苗斜着摆放到沟内,幼苗之间的株距为20—25厘米,若发现较弱的苗子,可将两棵栽到一起,苗子摆
好后,我们先在根部覆少量土,然后用脚踩实,以防一会浇水时将苗子
冲跑,每亩用种苗160kg左右。

(四)浇水:栽植完毕后,我们要向沟中灌水了,灌水时要注意,尽量使水管贴近地面,避免水流冲刷幼苗,水量以灌满整条沟为宜。

(五)覆土:待沟内的水渗干之后就可以覆土了,我们将四周的土回填,在回填过程中要将秧苗扶正,保持直立,留苗高度约为幼苗的1/3左右。

知母移栽后大约10天左右即可缓苗,缓苗期间不用进行任何管理,缓苗后一个月左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中耕锄草。

(一)中耕锄草:这次中耕要浅锄,搂松表土即可,但杂草要除尽,保持地面疏松无杂草。

(二)追肥:合理施肥是知母增产的重要措施,知母移栽后以长根为主,这时追肥以氮、钾肥为好,因此我们每亩施入含氮10%、含钾25%,总养分
含量大于等于35%的氮钾复合肥50千克。

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三)浇灌冻水:这次浇水后直到入冬不用再进行管理,入冬后要在封冻前浇灌1次越冬水,以防冬季干旱和保持地温,使知母能安全越冬。

五、第二年管理
知母生长的第二年,除了正常的中耕锄草外,最主要的就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了。

(一)肥水管理:在每年的6—8月份是知母旺盛生长时期,这时我们要合理使用肥料,促使知母根部的发育。

6月初应每亩使用含氮10%、含钾25%,总养分含量大于等于35%的氮钾复合肥25千克,施肥后浇水。

另外还要每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00千克,每隔半月喷施1次,连续2次即可。

进入7、8月份,是知母根部快速膨大时期,也是需肥、需水的重要时期。

咱们根据刚才挖出来的这个药材来看,这个属于营养不足,要尽快的使用措施,使用的措施就是七八月份使用复合肥或者利用磷肥,磷钾肥壮大它根部的发育,否则过了膨大期它的根系长不大,这就是说在防疫种植上得需要这方面肥料上的使用,每亩50公斤,在浇水或雨后在根部施肥,这样可以解决根部发育减短的问题了。

起码一亩地增产20%以上。

(二)虫害防治:知母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和蛴螬,蚜虫按照上面介绍的进行防
治就可以了。

蛴螬的防治最佳时期为每年的6—7月份,在这期间,每亩可以使用3%辛硫磷颗粒3—4千克,与细沙10千克混匀,均匀的撒到田内后浇水就可以了。

(三)除苔:知母在第二年的夏季开始抽苔开花,为了防止抽苔过分消耗植株养分,不留种的地块要及时将花苔打掉。

到了后期会有大量的花苔抽出,我们可用镰刀或其它工具将花苔割掉,这样可促进地下根茎粗壮、充实,有利增产。

第三年知母的管理措施与第二年基本一样,我们就不再讲述了。

但是用来留籽的,第三年抽出的花苔我们就不要打掉了。

这样到第三年的9月上旬就可以收获种子了。

六、采收与加工
(一)收籽:当知母的果实80%以上的外壳裂开,露出里面的种子时就可以进行采收了,在收籽时,只需用手从下向上将种子捋下即可。

(二)收根:知母一般于春、秋两季采挖,育苗移栽的知母一般3年才能收获,在第三年进入10月份以后,您可以根据行情进行采收,最佳采
收时间是在小雪之前收获就可以。

由于知母为横向生长植物,在挖出时
比较容易,挖出后趁脆去掉须根,将芦头剪掉,就可以了, 2-3年采收
一次,亩产400-700公斤。

晾干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毛知母。

江西弘盛药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