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调查报告: 总结 计划 报告 汇报 合同 方案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调查报告: 总结 计划 报告 汇报 合同 方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选修课情况调查报告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充自己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普通高校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都开设有选修课,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但是,目前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违背了开课的真正目的,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峻的问题。

开设大学选修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在学校交流并存.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充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引导学生用新视角看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选修课开设不合理、学生对选修课"选而不修、修而不学"、选修课人数过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选修课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等现象。

为了了解我校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情况,同时更好地服务同学,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并优化选修课的有关制度,在司林胜院长的指导下,08级统计学系师生于2011年4月下旬对新校区同学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第一部分调查概况(一)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主要了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情况,对选修课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并协助学校开设选修课,以提升学校资源利用,为学校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建议,以便真正的使学生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调查内容包括:1.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1)学生关于选修课的选修的目的(2)是否选了自己所喜欢的科目(3)在选修课上能否学到真正的知识(4)学生的课堂表现(5)学生对教学和考核方式的看法2.选修课开设的不足之处(1)学校选修课的开设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2)学生注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3)什么形式的课程更适合学生(三)调查对象和单位1、调查对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新校区的大二、大三在校生。

2、调查单位:被选中宿舍的成员。

(四)组织形式、调查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1、调查组织形式本次调查样本数760,共计380个宿舍。

对象是新区大二大三的全体同学,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抽样过程分两步:首先按院系进行分层,根据大二大三宿舍总数比*各层样本总数得到每层各年级需抽样本数,再根据我校男女宿舍总体比例对每层各年级的男女宿舍进行抽样得到每层每个年级男女生应抽样本数。

其次,在层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来确定访问对象,考虑到拒访等因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调查员在指定宿舍范围内任意选择访问对象2名。

2、调查方法:入户面访3、调查数据的分析方法(1)审核问卷:检查回收的调查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遗漏。

保证记录的一致性和通一性;(2)统计分析:对于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和百分比,做出所需的表格和分析图。

(五)调查时间2011年4月28日晚上21:00—22:30。

(六)问卷回收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60份,回收问卷760份,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760份,有效率100%。

(七)调查样本分布情况1、性别分布如下图1-1:样本中男性被访者及女性被访者比例分别为35.8%和64.2%2、年级分布如下图1-2所示,各年级被访者比重分别为:大二45%,大三5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校本科大一的学生无法参与选课,大四不在新校区,无法进行调查,因此本次样本中出现的只是居住在新校区的大二、大三本科学生。

图1-1 男女生比例图1-2 年纪分布3、院系分布表1-1被访者院系分布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分析(一)选课前,对选修课的认识。

表2—1 选修课的了解渠道分析调查显示,我校同学了解选修课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渠道:学长介绍、同学间相互告知、选课系统介绍、学校官方网站等。

由表2-1所显示的结果可知,39.4%的同学是通过同学间相互告知了解到选修课的,其次是29.7%的同学是通过选课系统了解,还有19.4%的同学通过学校官方网站获知,另外有9%的同学是通过学长介绍了解。

可以看出,同学们了解选修课的主要渠道是同学间的相互告知。

图2—1 了解选修课内容的必要性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由于选修课的普遍使用性和广泛存在性,我校60%的同学认为开设选修课是必要的,只有13%的同学认为开设选修课是没有必要的,如图2-1。

说明我校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程度比较高,选修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受学生欢迎。

(二)选修课的选修情况分析1、选课情况图2-2 选修公共课门数分析通过调查统计,本学期我校同学选修公共课的门数,如图2-2,60.7%的同学选修了2门公共选修课,有34.9%的同学选修了3门,只有3.0%的同学选修了1门,1.4%的同学一门也没选。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同学在一个学期为自己安排了2门选修课的课程。

其中导致同学一门也没选的原因有:①没选上;②该专业在该学期无法选课;③学分已修够。

而对于同学是否是喜欢所选修的课程,通过分析如图2-3,67%的同学认为所选课程中部分是喜欢的课程部分不是喜欢的课程,只有10%的同学认为所选课程都是自己喜欢的课程。

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同学对自己本学期所选课程不甚满意。

2.学分对选修课的选修影响表2-2 选修课学分的看法图2-4 选修课学分的看法我校规定选修课学分是30学分左右,其中公共选修课是12分左右,由表2-2和图2-4可以看出,67.2%的同学认为我校的选修课学分还行。

大多数的同学对我校的选修课学分制度比较满意,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太多或者太少。

我校选修课与学分挂钩,而如果不与学分挂钩,同学们会选几门选修课?通过调查分析,如图2-5,大部分同学仍会在一学期为自己安排2门或者3门的选修课程,但相对于选修课与学分挂钩时,选修2门和3门的同学减少,而选修1门,和一门也不选的比重增大。

说明,学分对同学们选修选修课有很大的影响,有部分同学因为修学图2-5 选修课不与学分挂钩,选课门数分的原因而选择选修选修课。

在某种程度上说,学分决定着某些同学对选修课的选择。

(三)公共选修课课堂表现1、出勤情况分析从图2-6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选修课的出勤情况非常乐观,基本不去、从来不去的比例非常小,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同学对公共选修课比较重视。

虽然出勤情况比较乐观,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少数同学不去上课的现象。

就此现象,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以期获得导致公选课缺课的主要因素。

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3 不上课的原因ResponsesN PercentPercent of Cases $不上课的主要原因a选修课程内容没有实用价值302 18.1% 39.7%老师上课应付,学不到东西271 16.3% 35.7%不是自己喜欢的选修课269 16.2% 35.4%有事冲突384 23.1% 50.5%老师不点名202 12.1% 26.6%选课是为了得学分,上不上课233 14.0% 30.7%无所谓其他 3 .2% .4% Total 1664 100.0% 218.9% 如表2-3结果所示,导致公共选修课缺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老师上课应付,选修课内容实用价值低、有事冲突、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

在这三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为老师上课应付,选修课内容实用价值低,高达34.4%。

然而有事冲突等客观因素也不应忽略。

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14.0%)持有“选课是为了得学分,上不上课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仍然还有部分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态度不够端正,同时反映出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课堂表现表2-4 课堂表现ResponsesPercent of CasesNPercent $课堂表现a认真听课78 7.2% 10.3% 主要听课,偶尔干别的事情 440 40.4%57.9% 学习其他课程(包括学外语,做其他课程作业等形式),偶尔听课 24922.9%32.8%看自己喜欢的书(包括小说、杂志以及除本专业之外的各种书籍),偶尔听课212 19.5% 27.9%发短信,聊天,睡觉,听音乐,看视频等,偶尔听课 103 9.5% 13.6% 其他7 .6% .9% Total1089100.0%143.3%分析可得,同学们对于公选课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如表2-4,40.4%的同学上课主要听课,偶尔干别的事情;22.9%的同学主要学习其他课程,偶尔听课。

(四)公选课满意程度分析图2-7 喜欢的选修课图2-8 最不喜欢的课程由图2-7数据显示在关于满意情况的调查中,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为艺术类和哲学伦理类;图2-8数据显示在关于不满意情况的调查中,36%的同学没有明显不满意的课程,其他同学对于外语、数学统计等课程较为不满意。

针对此种现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选课目的表2-5 选课目的ResponsesN PercentPercent of Cases$选修目的a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多的523 30.0% 68.8%了解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519 29.8% 68.3%提高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190 10.9% 25.0%为了拿学分,满足学校的规定472 27.1% 62.1%要求结交朋友32 1.8% 4.2%其他 5 .3% .7%Total 1741 100.0% 229.1%由表2-5所反映的数据可知,同学们的选课目的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和扩大知识面等方面,因此艺术类、哲学伦理类等趣味性强,能够拓宽视野的课程广受欢迎。

2、图2-9 喜欢的教学形式如图2-9,视频播放这种教学方式最受同学们欢迎,而数学统计、外语等专业性强的课程由于不便结合视频教学,相对枯燥乏味,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大打折扣,导致同学们对此类课程不满意程度加深。

3、喜欢的考核方式图2-10 喜欢的考核方式如图2-10所示,最受欢迎的考核方式为写论文,约占54%.艺术类和哲学伦理类等课程思维发散,论文易完成,多为感悟性,同学们作业完成压力较小,受到欢迎。

而数学统计、外语类等对课程掌握程度要求较高,且适合闭卷考试,完成难度大,通过率低,导致满意度较低。

综上所述,同学们普遍喜欢趣味性强、课堂表现形式多样且易通过的课程,例如天文学、心理学等;而对专业性强,枯燥乏味,通过率低的课程兴趣不高,如运筹学、数据库技术等。

第三部分本次调查发现问题及解决建议通过此次关于本校选修课的调查活动,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对选修课认识的第一手资料,初步了解了他们的态度及意见要求,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与建议: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和对学生的管理,严肃教学秩序。

树立公共选修课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意识,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课,完成作业。

2、学校应对每学期要开的选修课的内容、授课形式、目的、作用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加大宣传力度,以减少学生对所选课程及其任课教师的盲目性,避免上课后学生改选和退选的情况,指导学生选修理想的课程。

3、学校应加强对选课系统的建设,避免出现选课拥挤以及选不上等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