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新民村集中居住区 57#、63#地基处理方案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特点甘溪镇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新民村。
57#、63#工 程±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600.500m,设计底标高为-1.5m(599.00m)。
根据 2013 年 8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本工程自然地面为-1.1 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9.4 m ,自然 地面下-1.8m~-3.9m(598.7m~596.6m)范围内含有大量的杂填土及软弱土,基础将 埋置在软弱土层上,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该 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建议将该软弱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垫 层标高。
按设计要求及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基 底下部杂填土及软弱土全部换填,挖槽深度按平均-3.9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6.6m 考虑, 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
由于挖 槽深度加深,换填段基底外墙线须预留出 1000mm 换填土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承载 力设计要求。
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地层构成: 根据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堪察院对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所示:拟建场区位于新民村四组,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 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组成。
按地层岩 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深 15.0m),现自上而下 分述如下:按地基土的构成从上至下描述如下: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①1 素填土(Q4ml):灰褐色~褐灰色,多呈松散状,稍湿~湿,成份主要为粘性 土,含植物根系,揭露层厚 0.40~1.80m,该层场地内局部有分布。
②1 粉质粘土(Q1+2fgl):褐黄色,褐红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普遍分布,厚度 0.5~4.4m。
②2 粉质粘土(Q1+2fgl):褐黄色,褐红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普遍分布,厚度 0.5~2.2m。
②3 粘土(Q1+2fgl):灰黄~褐黄色,软塑状,含铁锰质氧化物,厚度 0.5~1.0m, 层顶深度 2.0~3.2m,平均埋深 2.5m,层底深度 2.6~4.2m,层底平均深度 3.2m,仅 在部分钻孔有揭露。
②4 粘土(Q1+2fgl):灰黄~褐黄色,可塑状,含铁锰质氧化物,厚度 0.4~5.2m, 层顶深度 0.5~4.2m,平均埋深 1.3m,层底深度 1.5~5.9m,层底平均深度 3.25m,场 地均有分布。
②5 粘土(Q1+2fgl):灰黄~褐黄色,硬塑状,含铁锰质氧化物,厚度 0.3~2.7m, 层顶深度 0.5~3.4m,平均埋深 1.1m,场地内大部分钻孔分布。
③1 卵石土(Q1+2fgl):灰、灰黄色,湿~饱和,松散,岩性以砂泥岩为主。
卵石 亚圆形,卵石互相不接触,含量 50~55%,粒径一般 10~25mm,最大粒径 30mm, 含少量圆砾,其余为粘土充填。
局部地段含约少量圆砾及黑褐色有机质土,个别地方 有机质土富集。
③2 卵石土(Q1+2fgl):灰、灰黄色,湿~饱和,稍密,岩性以砂泥岩为主。
卵石 亚圆形,卵石互相不接触,含量 55~60%,粒径一般 20~40mm,最大粒径 30mm, 含少量圆砾,其余为粘土充填。
57#、63#楼:基础埋深-1.5m,±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600.500m。
基底下部杂填 土及软弱土,须全部挖出,采用经充分碾压的级配良好的砂石回填,回填系数不小于 0.95,承载力标准值约 130kpa。
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3 地基处理方法3.1 地基处理措施 根据 2013 年 9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7#、63#楼±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600.500m,设计底标高为-1.5m(599.00m)。
根据 2013 年 8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 本 工 程 自 然 地 面 为 -1.1 m 相 当 于 绝 对 标 高 599.4 m , 自 然 地 面 下 -1.8m~-3.9m (598.7m~596.6m)范围内含有大量的杂填土及软弱土,基础将埋置在软弱土层上, 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建议将软弱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垫层标高。
按设计要求及 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1)基底下部杂填土及软弱土全部换填,挖槽深度按平均-3.9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6.6m 考虑,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 实。
由于挖槽深度加深,换填段底板外墙线至支护下口线须预留出 1000mm 换填土 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
基槽四周回填至放坡位置,如下图。
㈠、 ㈡、采用经充分碾压的级配良好的砂石回填,回填系数不小于 0.95,承载力 标准值大于 130kpa。
将杂填土及软土层全部挖出,杂填土及软土层平均深度为 3.2m,四周按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1:0.5 放坡,分层回填天然级配砂石,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 500mm,压实㈢、系数 不小于 0.95。
为了避免机械扰动基底,破坏基底土的结构,机械挖出剩余覆土,预留200mm 采用人工清槽挖至原土(即未扰动土层)后,采用分层换填天然级配砂石的方法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㈣、采用小型碾压机械分层充分碾压,每层厚度虚铺不得大于 500mm,碾完 后底部必须密实、均匀、无空洞;,以保证基底的承载面受力均匀。
3.2 施工部署: 地基处理施工顺序如下:第一步:先进行坡道(出土部位)基底范围内的级配砂石回填处理,即采用级配砂石将坡道基底填至设计标高(基础坑底边线外扩 1000mm 范围),该部位四周采用 1:0.5 放坡的方式进行级配回填施工。
第二步:第一步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处理,先按 1:0.5 放坡的方式采用分层换填天然级配砂石的方法对该地基进行处理,如槽底需要局部加深,处理方法如下:① 将杂填土及软弱土局部进行下挖,挖至老土层。
② 人工进行清理边坡,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第二步施工完成后由北向南依次进行换填,基底范围内的级配砂石回填 处理具体施工方法同第一步。
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3.3 施工方法: 3.3.1、清槽:⑴主要机具:平头铁锹、手推车、小白线、钢卷尺和坡度尺等。
⑵人工清运土体倒退进行,若手推车不得不在垫好的基土上行走时,必须垫好木板或厚铁皮,不得扰动基底土层。
3.3.2、钎探 (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要求标高后,即可进行钎探,要求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按梅花型布置 ,纵横间距均为 1.5m,钎探孔深度为2.1m,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触探杆上预先划好 300mm 横线。
探孔排列方式表1槽宽(m)排列方式及图例间距(m) 深度(m)梅花型>1.01.52.1(3)工艺流程: 确定探孔顺序就位触探记录锤击数整理纪录拔探杆盖孔移位检查孔深灌砂①就位触探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会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 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 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①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 30cm 时,记录一次锤击数。
②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③灌砂:打完的钎孔,先盖砖保护,经过甲方、监理、设计、地勘检查孔深与纪 录无误后,方可进行灌砂。
灌砂时,每填入 30cm 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 捣实一次。
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 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
④整理纪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经过触探 人员签字后归档。
(4)质量标注: ①主控项目:触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纪录准确。
②一般项目:孔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探孔灌砂应密实。
(5)成品保护:钎探完毕后,宜用砖盖孔做好标记,保护好探孔,未经质量检 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应注意的问题: ①如触探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工地技术负责人,适当移位。
不得随意填锤击数。
②纪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 a、在纪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锤击数)的探孔分开。
b、探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勘察设计人员或有关 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3.3.3、基坑(槽)验收: 基坑开挖完毕后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部门等 相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方工程地质勘 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经 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纪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3.3.4、换填级配砂石: ⑴材料要求: a 采用天然级配砂石对该地基进行处理,要求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大于每层虚 铺厚度的 2/3,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
b 级配砂石材料,碎(卵)石含量不得超过 50%,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物。
含泥量不宜超过 5%。
⑵作业条件:a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回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检验基槽地质情况,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以及 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好隐检手续。
c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
如水平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上钉上水平木 桩或弹上水平线。
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 5×5m 网格标桩,控制每层铺设厚度。
{3}施工准备: a 机械:50 铲车 1 台、220 履带勾机 1 台、18t 振动碾 1 台。
b 材料:级配砂石 800-1000m3/天。
c 卸料地点:结构西侧 d 倒运方式:机械倒运。
{4}操作工艺:开挖完成后处 理地基表面辗压级配砂石分层铺筑砂石找平验收洒水(1)处理地基表面:将地基上表面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平整地基,并妥善保 护基坑边坡,防止塌土混入砂石垫层中。
(2)按设计要求采用天然级配砂石对该地基进行处理,控制材料的含水量,参 见下表:项次 1压实方法 辗压法虚铺厚度(mm) 含水量(%)施工说明用 18T 的振动碾往复碾压密实,平碾行使速度可控制在4508~122km/h 碾压次数以达到要求的密实为准,一般不少于 4 遍(3)倒运方式:页脚内容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①由于本工程换填级配砂石方量较大,而现场无法堆放级配砂石,我项目部 决定从料场直接运至基坑边,采用 1 台 50 铲车同时向结构内倒运,槽内采用一台 220 履带勾机人工配合整平、洒水、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