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手机触摸屏情况调查

中国手机触摸屏情况调查

电容式手机触摸屏应用情况一、触摸屏发展历程1、历史背景:触摸屏(Touch Panel,简称TP)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搭载于显示器件上,利用手指或输入笔,通过触摸来实现信息输入的新型人机界面装置。

触摸屏过去一直广泛应用于PDA、ATM、POS机等等。

而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后,触摸屏出现井喷式增长。

其中手机是触摸屏应用最多的电子产品之一,并开始大规模渗透入智能手机、传统的功能型手机市场,手机触摸屏年出货量可达每年15亿单元,市场规模庞大。

2008年,苹果成功推出iPad,触摸屏需求量继续大幅增长,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成为触摸屏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技术发展趋势触摸屏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相继发展出表面声波式、红外线式、电阻式、电容式、电磁式、光学成像式等多种应用技术。

电阻式、电容式、光学成像式被公认是最为主流的三种技术。

触摸技术在带触控功能的手机上的应用技术主要有投射电容(P-CAP)和电阻式触摸技术。

这两者合起来占据了95%以上的手机触摸屏。

电阻式技术曾经引领市场,但iphone的成功使得风向转变,促使大多数品牌改用投射式电容屏。

我们预计2010年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将首次超越电阻式。

然而,电阻屏将不会完全从市场上消声灭迹,因为它仍然在一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中拥有优势,而且在中国市场上还有手写输入技术的需求。

电容屏,主要分为玻璃式(Glass-based)和薄膜式(Film-based)。

其中,薄膜式电容屏在光电特性上的一些局限,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高端智能终端,均采用玻璃式结构的电容屏,未来的主流仍是玻璃式电容式触摸屏。

从2010年触控屏产值分析,投射电容已成为领先技术。

自2007年Apple采用此技术以来,投射电容市场呈现爆炸性增长,许多平板电脑厂商也都纷纷采用投射电容屏。

以2011年为例,我们预估投射电容出货增长将超过100%,同时占有70%触控产值。

除了原有触控屏供货商外,有好几家彩色滤光片厂商也转换部份产线以生产触控屏。

目前市场上估计有超过60家厂商供应投射式电容触控屏。

Sensor与盖板集成是触摸屏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资料来源:美国康宁公司3、各种触摸屏技术优劣(1)单片式玻璃,比传统的玻璃式更轻薄,比薄膜式更具优势—胜华领先,宸鸿赶上。

(2)On cell/In cell, in-cell触控屏出货,自2009年出现于市场上至今仍未有更具体的成绩,不过随着良率改善,in-cell有机会在2012年开始起飞。

而on-cell触控屏也有较好的应用,只是由于很难跟投射电容技术竞争,因此逐步转向较小尺寸应用如手机与数码相机等。

其他如整合触控笔与手指应用的触控技术也有持续成长。

(3)薄膜式的透光率和透明度得到改善,具有轻薄、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非苹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该技术,例如HTC、三星、华硕、宏基和惠普。

接下来几年,包括笔记本电脑、一体机、与车用显示器也会提高触控屏的使用率,到时候拥有高穿透率、低功耗、多点触控与较佳手势识别触控技术将会居于领先地位。

二、CTP市场分析:根据DisplaySearch最新出版触控面板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触控面板产值将达134亿美元,同时预估6年后产值将成倍增长,2017年营收有机会达239亿美元。

触控屏在手机、掌上型游戏机、平板电脑渗透率快速提升,总产值估计达105亿美元。

表1:2009-2017触控屏营收与预测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 2011触摸屏市场分析表2:触摸屏出货面积与增长率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 表3:触摸屏市场出货量与增长率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 表4:触摸屏手机出货量预测:灰色柱体:触摸屏手机出货量(百万部)年增长率资料来源:DisplayScreen,摩根大通表5:触摸屏手机在手机出货量中的普及率预测蓝色柱体:触摸屏手机/全部手机出货量资料来源:摩根大通从出货量来看,全球有三分之二触控面板应用于手机,是最主要的应用。

根据DisplaySearch最新统计,2011年手机触控屏出货量预计达8亿6千8百万片,年增长率为68%。

表6:触摸屏功能型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资料来源:德意志银行预测表7:电阻式和投射电容式在手机的市场份额蓝色柱体:电阻式黑色柱体:投射电容式灰色柱体:其他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摩根大通2009年电容式触摸屏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二、国内手机情况:1、国内手机用户情况: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2011年5月24日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今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4138.6万户,总数达到90038.9万户。

其中3G用户净增2052.1万户,达到了6757.2万户。

2011年6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用户关注度达到83.1%,创下历史新高,其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随着暑促的来临,热门智能手机产品的销量有望登上新台阶。

2、智能手机、功能性手机情况:IDC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制造商们共出货智能手机4.72亿台,2010年为3.05亿台,增长率将达55%;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将达9.82亿台,几乎是2011年的两倍。

而拓璞产业预测,2011年功能手机出货量为7.98亿台,智能手机为3.88亿台,其中,触摸屏在功能手机的渗透率为33.8%,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高达87.5%。

目前尚存全球超过60%的功能型手机用户。

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在全部手机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0%,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传统功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智能手机所蚕食。

IHS iSuppli公司的研究显示,2011年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有望取得创纪录的增长,预计出货量增长53%,从去年的3500万部上升到5410万部。

其中,超过1000万部智能手机将来自中兴通讯和华为。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国内智能手机总体出货量将继续增长。

IHS公司预测,2015年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1亿部,其中不包括走私到中国的苹果iPhone和销往中国的HTC手机——2010年这两类手机约为700万部。

国内手机市场与智能手机市场的成长情况资料来源:Gartner3、中国手机市场状况:(1)从品牌格局来看图1:2011年6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月,中国手机市场上,诺基亚仍以29.8%的关注比例位居用户关注度首位,与上月相比,小幅下滑0.1%。

三星、HTC、摩托罗拉三大品牌仍呈三足鼎立之势,尽管三大品牌排名稳定,但三星、HTC关注比例较上月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摩托罗拉则出现小幅下降。

第二、第三阵营中几大品牌尤其是几大国产品牌的关注比例及排名变化明显。

魅族、中兴关注比例较上月分别出现0.2%、0.3%的增长,排名也随之水涨船高,中兴排名逼近前十。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中国国产手机市场上最受用户关注的十大产品被魅族、联想、华为、中兴、酷派、多普达、OPPO七大品牌分割。

2010年12月中国国产手机市场上,联想为最受用户关注的品牌,以18.9%关注度居榜首。

魅族则以15.3%的关注比例位居亚军,这主要归功于其即将正式发售的魅族M9产品。

多普达、华为、酷派、纽曼、OPPO五大品牌位于品牌关注格局的第二阵营,关注比例集中在5%-10%之间。

(2)不同类型手机产品关注分析ZDC统计数据分析,2011年6月,中国手机市场上,智能手机仍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手机类型,关注比例高达83.1%,智能手机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的3G手机本月用户关注度达到78.3%。

作为智能、3G手机的重要参数及功能,触摸屏手机及具有GPS功能的GPS手机关注也上到了一个新台阶,分别达到79.3%及80.5%。

图:2011年6月中国手机市场不同类型产品关注比例ZDC对2011年手机用户购买智能手机意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国产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实力薄弱,2011年打算购买国产智能手机的用户比例不足10%。

通过与整体手机市场不同参数用户关注比例的对比可见,国产手机在智能、3G、GPS手机领域实力偏弱,各参数用户关注度水平均远远低于整体市场。

只在传统音乐手机领域,关注比例与整体市场较为接近,差距较小。

(4)不同屏幕尺寸智能手机关注分析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2.9英寸以上中大屏等各尺寸智能手机的用户关注度均高于整体市场该屏幕尺寸手机产品的关注度,可见,智能手机产品中,中大屏、大屏产品更受用户青睐。

(图) 2011年6月中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不同屏幕尺寸产品关注比例对比屏幕聚焦3.2英寸以上超大屏,超大屏概念将被改写功能手机时代,2.8英寸的手机屏幕已经堪称大屏幕。

而在智能、3G 手机发展初期,3.2英寸的手机屏幕才算超大屏,随着智能、3G手机市场的发展,2010年3.2英寸以上超大屏手机用户关注度达到25.7%。

2011年智能、3G手机进一步风靡,4.0英寸以上屏幕尺寸手机已经屡见不鲜,如雨后春算般上市,3.2英寸屏幕尺寸已经不能再划入超大屏的行列。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3.2英寸以上屏幕尺寸产品的用户关注度已经达到44.9%,较去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

预计2011年年底,3.2英寸以上屏幕尺寸产品关注度将接近八成。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上,4.0英寸以上手机在售产品数量为94款,占据着16.6%的关注比例,预计下半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只有4.0英寸以上屏幕尺寸的手机产品才能归到超大屏手机阵营,且其用户关注度将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