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超塑性及应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材料超塑性及应用
英文名称:Superplasticty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Materials
学分:2
先修课程基础:《晶体结构与缺陷》,《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二者之一。
教材:自编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于材料超塑性的力学、微观机理、应用等方面具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初步掌握超塑性的研究路线及方法。
对超塑性力学行为与显微组织及其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本质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超塑性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具有比较明确的分析,对超塑性的试验研究手段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超塑性的应用及超塑性成形工艺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对超塑性实验、理论、应用,及其与常规塑性变形的关系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为其在今后研究和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基础知识:超塑性力学特征,材料超塑性宏观行为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几种典型超塑性材料及其成形应用。
实验及技能:超塑性力学性能实验应力、应变、应变速率、m植等的热力模拟试验,数据分析、实验报告;超塑性材料显微组织及其在超塑性变形
中的变化。
三、内容概要
第一章材料超塑性概述(2学时)
1.1、超塑性研究及应用的历史
1.2、超塑性的分类
1.3、对超塑性变形机理的认识和争论
1.4、几位对超塑性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物研究工作介绍
第二章超塑性力学特征(4学时)
2.1、超塑性本构关系
2.2、超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速率关系
2.2、超塑性力学实验方法
第三章超塑性变形微观机理(6学时)
3.1、常规塑性变形、蠕变、绝热剪切等变形的微观机理
3.2、对超塑性变形微观机理的认识及争论
第四章几种材料超塑性(5学时)
4.1、低熔点合金超塑性
4.2、锌铝合金超塑性
4.3、钛合金超塑性
4.4、黑色金属、高温合金等材料的超塑性
4.5、先进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等)的超塑性第五章几种超塑性成形的典型方法及典型零件(3学时)
5.1、超塑性气压成形方法及典型零件
5.2、超塑性体积成形方法及典型零件
5.3、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复合工艺
四、实验(3学时)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测定材料的m值;
观察超塑性变形前后材料的显微组织变化
五、参考书
1、刘勤,金属超塑性,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2、O.A.Kaibyshev, Superplasticity of Alloys, Intermetallides and Ceramics, Berlin, Spring-Verlag Heidelberg New York,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