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 2.脑膜炎型: • 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 治疗脑水肿和脑疝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吸氧 • 药物及物理降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预防接种、提高 人群免疫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最高 •病后对该群产生持久免
疫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特征
•隐性感染率高 •明显季节性 •周期性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发病机理
• 细菌数量、毒力 • 机体防御功能 • 形成菌血症、败血症致全身小
血管病变,引起临床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理解剖
• 脑、皮肤、肺、心、胃肠道、肾 上腺皮质等广泛受累
• 脑膜病变为组织充血、肿胀、坏 死、出血致颅内高压,CSF浑浊, 脑疝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三)轻型:症状轻微
• 婴幼儿流脑的特点 • 老年人流脑的特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WBC、N、Pt (二)脑脊液:压力、外观、细胞数及
分类、Pro、糖、氯化物。 (三)细菌学检查:1.涂片 2.细菌培养 (四)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 (五)其他:CSF2微球蛋白、鲎试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人群易感性 • 流行特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源
•带菌者、病人 •带菌者为重要传染源 •流行期带菌者可达 50%以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播途径
• 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
• 由于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 弱,故很少间接传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概述
•脑膜炎奈瑟菌 呼吸 道传播 化脓脑膜炎
• 主要临床表现 •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 冬春季、儿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 G-双球菌 • 鼻烟部、血液、CSF、皮肤淤点 • 培养的要求 • 病原体分13群,我国A群占90% • 内毒素-致病 自溶酶-菌体自溶 • 抵抗力:很弱
• 皮肤、肺、心、胃肠道、肾上腺 皮等广泛血管内皮损伤相应病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日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占全部病例的90%
1.前驱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 显,皮肤粘膜的改变突出 3.脑膜炎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恢复期:体温及症状逐日改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二)爆发型:危重,儿童多见,
治疗不及时可于24小时内死亡 1.休克型: • 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皮肤粘膜淤斑淤点、出血明显 • 循环衰竭的表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2.脑膜脑炎型: • 脑实质损害症状 • 脑水肿表现 • 脑疝 3.混合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
表现,极危重
4.败血症休克型:其他细菌引起 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后
• 预后与临床类型有关 • 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一)普通型
1.一般治疗 2.病原治疗:青霉素、磺胺、
氯霉素、头孢霉素等 3.对症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二)爆发型
1.休克型: 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抗休克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DIC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并发症
• 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 膜炎、心包炎、肺炎等
• 后遗症已少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 2.主要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2)
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