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

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

浅谈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
摘要:目前,世界森林资源正在急剧减少,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物质资源的破坏造成了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地球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不同,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成资源的自我更新与循环再生工作,保障了森林结构的稳定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但是,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人类不能保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节制的、合理的开采与运用,森林资源仍然会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

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天然林抚育采伐间伐天然林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森林,它是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由于以前的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利益,对天然林资源的采伐与破坏极其严重,导致我国原有的丰富的森林资源的数量急剧减少,森林覆盖面积与森林质量也下降许多。

因此,采取相关措施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的、全面的保护,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再度破坏,并通过植树造林等主要手段对森林资源实施补救工作,是我国相关部门与相关领导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

一、天然林的概述与重要性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实际上就是指在自然环境下植被自行进行生长发育而形成的森林。

它与人工林有所不同,人工林是经过人工进行栽种与培育的园林,而天然林则主要是自然生成的。

一般来说,
天然林的成长时间都比较长,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丰富,结构稳定,功能齐全,这是人工林不可能具备与拥有的特点。

天然林按照退化程度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原生林,一个是次生林。

从名字上解释,原生林主要是指从未经历过开采,一直保持自然状态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则是指经过人为开发与利用后,又通过自身的可再生能力再度生长恢复起来的森林。

天然林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为人类与其他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抚育间伐技术的概述
抚育间伐的概念是抚育采伐的概念上演变而来的。

抚育采伐主要指的是,在幼小森林成长到成熟森林的这一段时间内,为了保证森林的质量,对森林中的部分林木进行人工采伐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天然幼林的密度,及时清除林中生长不良的劣质林木,通过改善天然林中林木的生长环境,达到促进优良林木生长、提高木材利用效益的目的。

一般来说,在对天然林进行采伐时,前后两次的采伐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段,它并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要进行采伐的,而是要间歇性的进行采伐,给森林资源一定的再生时间,保证天然幼林的成长。

这以上就是抚育间伐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主要目的。

三、对天然林进行抚育间伐时应考虑多项技术要素
1、尊重原生历史,建立科学进展演替模型
天然林的起源、历史复杂,经过长期自然外力、人为影响等综合
作用,是森林类型中最稳定、最符合当地生态要求的产物。

因此,对其经营中,时刻考虑和借鉴其原生模型。

具体做法是,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立地及其分布的天然林,作为模板来研究其发展和要求,深入分析其各发展阶段的树种、密度、结构,甚至土壤、水肥、植被等综合因子,形成一整套的天然林正向演替模型,为当地各种类型的天然林经营建立技术参考模型。

2、遵照模型,严格控制技术指标,保证天然林正向演替
抚育采伐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始伐期、采伐强度、间隔期与采伐木选择等。

具体抚育作业中,要以建立的天然林技术参考模型为模板,采伐即将或可淘汰的非目的树种与劣质林木,使林分保持适宜密度,为目的树种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对于作业条件良好小班,考虑对林分的可持续利用,宜采用少量多次,增加中间利用频数。

作业条件差的小班,可适当提高强度,延长生产间隔期,促进生产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减少林业企事业负担。

3、注重整体协调,保持合理密度和生物多样性
天然林与人工林不同,树种复杂,径阶跨度大,密度分布不均,随机性太强,但乔灌草结构普遍完整。

抚育间伐中,在密度上,不宜强求过分均匀,保持整体密度合理即可,允许局部变化较大;在径阶分布上,适宜形成较大梯度分布,不必将弱小的一次性伐光,尤其在密度小的区域弱小个体的存在是自然选择要求;在树种上,力求每一珍贵物种、每一潜力物种极力保护,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水平和垂直结构上,多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保证林地植被覆盖
度尽量均匀,物种搭配合理,营养空间竞争度较小。

4、结合森林进展,抚育类型灵活多样,连续、有效实施天然林抚育技术
森林正常演替进展过程中,在幼龄林前半期实行透光伐,调整幼林组成,使目的树种及早获得有利生存空间,并保证其数量在林分中达到一定程度。

在幼龄林后半期实行除伐,保证幼林能正常成长。

当林分进入速生期时则进行疏伐,及时调整主要树种之间的矛盾,达到促进保留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目的。

更新成熟前则需进行生长伐,主要是加速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并促进林木大量结实,为天然更新创造有利条件。

森林培育是长期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发生火灾、病虫害、人为破坏等众多不可预见情况,需要随时根据林地卫生状况、林木健康水平,进行卫生伐等类似作业,及时促进森林健康水平提高,保证天然林正向演替发展。

5、细化生产流程,强化环节管理,保证科学抚育作业
作业实施中,要严格按生产流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注重伐前技术培训,加强伐前复核,及时伐中指导,严肃伐后回测和验收,必须按批复方案和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严禁超面积、超蓄积采伐,保证抚育项目任务顺利、科学完成。

6、加强森林保护,全面森林监测,研究、分析和推广天然林系统经营技术
抚育间伐作业完成后,整个森林经营期还较长。

因此,在搞好森林管护、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应密切监测经营
效果,关注林木个体生长进展,检查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程度,检查保留木或幼树在抵抗大风、雪压、雷击、雨凇危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综合分析林分生长状况、抗灾能力、天然更新、生物多样性构成等多种指标,研究、分析营建最佳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经营路线,并进一步推广、示范科学营林,促进林业事业发展、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明传播。

四、结束语
对天然林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是培育森林长成的主要措施,也是还原天然林自然生长状态,促进林木生长,获得更优良木材,提高木材总利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与认识抚育间伐的重大意义,在我国提倡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利用抚育间伐技术对天然林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开发与保护,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