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答案】C【解析】A.凿(záo);B.偌(ruò);D.忌(jì)。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D【解析】A.宽洪大量——宽宏大量;B.顾明思义——顾名思义;C.粗制烂造——粗制滥造【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A【解析】A.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B.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

形容旅途的艰辛。

C.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D.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的正确运用。

4.【答案】B【解析】应在“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后面加“的活动”。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5.【答案】A【解析】新闻的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它往往可以从新闻的导语部分提炼出来,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纵观几个选项,A项最全面正确。

【考点】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6.【答案】B【解析】“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考点】文学常识的积累。

7.【答案】(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8.【答案】示例:【解析】写通知注意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事由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二、口语交际9.【答案】示例:张峰同学,你的这种报复行为是不对的,更何况那个同学也不是故意踩你脚的,希望你不要去报复他。

否则,你逞一时之快。

校纪校规必定会对你进行处罚。

【解析】劝说别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称谓,针对他的行为要明确对错,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这样做的后果,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达到劝说的目的。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三、古诗文阅读10.【答案】(1)运用典故(或:借用典故抒情言志)。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1)这两句诗在手法上属于引用典故,第一句引用了姜太公碧溪边垂钓遇到周文王的典故;第二句“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朝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的典故。

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愿望。

(2)赏析时先要把诗句的意思理解清楚。

然后分析其引申义,最后再把诗人流露的思想感情回答出来。

【考点】(1)诗歌的表达技巧。

(2)赏析诗歌内容。

11.【答案】(1)违背(2)通“弼”,辅佐【解析】要注意一字多义和通假字。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2.【答案】(1)介词,从(2)代词,他【解析】文言虚词的意义。

【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

13.【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闲(之苦)。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

【考点】文言文的翻译。

14.【答案】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所列举的人物的事迹,分析其对论点的论证作用。

可采用这样的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5.【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首先,要明确论点常常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其次,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

最后,议论文中论点比较常见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

运用以上规则,就不难找出中心论点了。

本文通过舜、傅说等人经受艰苦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正面论证,以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反面论证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考点】提炼中心论点。

四、现代文阅读16.【答案】(1)“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朵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解析】要注意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沉睡”和“苏醒”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次第”“翩然”各体现了所描绘对象的特点。

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17.【答案】“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

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析】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程度、范围、频率等的词语,来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所以这些词语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出现在试题中,它们往往不能去掉,否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时,先说明不能去掉,然后再对词语进行分析解释,说明这一词语去掉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许多”既说明数量之多,又表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18.【答案】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农业)的重要意义。

【解析】指示性代词“这里”,往往是指代前文的内容,答题时可到该词前面去找答案。

找到“这里”在第④段岀现的位置,对它前面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19.【答案】(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手段)的特性。

【解析】判断说明方法关键要看语言标志。

“例如”“比如”等是举例说明的标志;“比”“相对于”“较……”是作比较的标志,根据这些标志,结合语句内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答案】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说明顺序不外乎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住三种说明顺序的特点及语言标志,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第⑥段中“首先”“此外”等典型的语言标志词语可知本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考点】文章结构。

21.【答案】“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或“友也者,友其德也。

”)【解析】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本文标题为“交友之道”,第一段总述作者观点,可从“所以”“也就是说”两处寻找答案。

【考点】提炼中心论点。

22.【答案】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地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做引导和铺垫。

【解析】引用俗语及古籍上的语录属于道理论证,可用这种模式来回答:用名言或俗语引出论题或论点+充当道理论据+需要强调的内容。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3.【答案】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解析】第②段用设问的形式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作答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设问句的作用说清楚,二是把过渡的作用说清楚。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在内容上,用设问句可以进一步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作用。

【考点】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24.【答案】(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点)。

(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面)论证“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交友就要交真友”)的观点。

【解析】首先要准确判断出两个语段的论证方法,然后针对其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如道理论证,其作用答题模式为: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答题模式为: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5.【答案】示例:乐不思蜀(乐在其中),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

【解析】首先要弄清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依据句式特点进行仿写,要在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上与画线句子保持一致。

【考点】仿写句子。

五、写作26.【答案】略【解析】(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走进”。

补全的部分可以是某个人,如李白、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也可以是人生的某个时期,如初中生活、夏令营;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美景。

只要把这一过程写具体,并能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即可。

(二)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可以写成哲理性散文。

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也可以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提示】(一)选材与立意:(1)选材:这一页,记录的是欢乐。

进人初三,新增了一门化学课,第一堂课便是各种各样的实验。

一根玻璃棒不知蘸了什么液体,再放在酒精灯上,忽然燃起的火焰把做实验的同学吓了一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