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最后一课读写结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最后一课读写结合

绘动作、立人物
《最后一课》读写结合微课设计
运用动作描写,塑造人物鲜明形象。

一、回顾课文,明确方法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一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一你们走吧。


明确: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就是动作描写。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研习探究,掌握要点
1. 对比感悟,究其技巧
学生习作:
下课铃响起,操场上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呐喊声。

正在讲解法语知识的韩麦尔先生被打断了,他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一位手抱婴儿的母亲身边,接过了孩子。

只见他双眼迸发出愤怒的光芒,目光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扫过,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我们的的城市被攻陷了。

是的,但是还有他们一一他们是法兰西的未来。

法兰西万岁!”
分析:真实是描写的第一生命!真实的动作描写,才能为为我们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换言之,人物的行为,是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外显符号之一,它使主人公的形象在读者眼前复活、再现。

所以,运用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时,要结合人物的境遇,充分揣摩主人公此时的心境和感情,进行恰当的描绘。

要点归纳一:行动真实传情感。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请你欣赏《红楼梦》第四十回中一幅因鸳鸯和凤姐捉弄刘姥姥而引起的群笑图,谈谈自己对其
中人物描写的体会: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暧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
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岀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
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 _______________ 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要点归纳二:举止不俗显个性。

正所谓“笑态种种见真性”,个性化的描写,才能写出特定人物
的特殊性来。

客观现实表明,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动作描写要典型,避免千人一面。

3. 病例诊治,巧妙提升
例:(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球员配合默契,连进三球,他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耳边仿佛又响起
比赛前对方挑衅的笑声。

)定了定神,他一把抢过球,把球投进了篮筐,不由得高兴地跳了起来。

分析:上段文字只客观机械地写人物“做了些什么”,动作之间缺少连贯性,如同“拉洋片”,又像“连环画”,如何将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呢?我们可以增加具体的动作描写,把“怎样做的”的过程写清楚,变成精彩的流动的“录像片”。

升格训练:(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球员配合默契,连进三球,他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耳边仿佛又响起比赛前对方挑衅的笑声。

)他(晃)了(晃)脑袋,定了定神,随即深(吸)了一口气,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对方球员手中把球(夺)过,身子一(扭),往右(跨)
出一步,(运)球前进,(突破)了对方球员的两层防线,(跃)到了三分线内,一个虎(跳)、(扬)手……只见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地(落)进了篮筐。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
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要点归纳三:画面连贯出神韵。

班级大扫除时,老师派了老实憨厚的李东和“调皮鬼”程华负责擦玻璃,请你结合动作描写的三个要点,写一段短文,再现他们劳动的画面。

动作描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习作中,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但能写好的却是寥寥无几。

基于此,我选择这一内容开展了教学,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要点,解除为描写而描写的窘境。

因为选择了学生印象深刻的《最后一课》和他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场面开展教学,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练习的效果不错。

但受时间的限制,感觉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检验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