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小说的结尾艺术

小小说的结尾艺术

小小说的结尾艺术小小说的结尾好坏,能影响小说的成败。

选择得好,就能化平淡为神奇,使前面看似平常的情节顿时出彩,小说也步入了高潮。

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影响全篇!小小说的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自然结尾。

又可以分为揭示事件结局,抒情结尾,哲理结尾等。

第二种,陡转。

或俗称的: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我们着重分析这第二种。

我们通常称它为“欧。

亨利”式的结尾,来源于他的小说《麦琪的礼物》。

著名的世界级的小小说大师(日本)星新一,把这种写作方式推向了巅峰。

陡转可以有多种的类别:1颠覆。

即结尾揭示的结果,与人们的想象,或与前面情节发展应有的结果完全是相反的。

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1)违反生活常识,或约定俗成的逻辑。

如星新一的《走钢丝》。

写一个年轻的男子假装与一个富婆缠绵,正和她谈得起劲,乘机要掐死她时,警察来敲门了。

青年男子觉得阴谋败露,仓皇从二楼跳了下去,结果摔伤了腿,拐着脚拼命地跑,警察在后面就追!按照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情景,是警察抓住男子,送到了警察局,很久没破的案子终于告破了。

星新一却和我们的想的不同: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警察告诉那男子:我们要抓的是富婆,她常用和男人缠绵的方法,把男人勒死,获得钱财。

你的命运还不错,只摔伤了腿!这篇仅有几百字的小说的结尾,完全超出了读者知识的范围和想象范围,因此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再如汪曾祺的名篇《陈小手》,匪团长竟开枪打死了救他小老婆性命的医生,完全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

但这篇小说出彩之处就在这个超常、超人伦的地方。

使用颠覆一定不能四平八稳,就是要尖锐,要特别,要出格,要打破平庸,才能使人为之一振!(2)违反情节发展的必然,推翻了情节发展的自然结果。

如宽城的《丰碑》写一个40岁的男人叫卜寿德。

他对日本鬼子的工程尽心尽责,因为他有一个80岁的老母和8个孩子要靠他挣的这份工资养活。

中国的劳工对这个汉奸恨之入骨,几次要除掉他,却没能下手。

最后一次,日本的场房轰然倒塌,把日本头子也砸死在吊车下。

原来,是卜寿德早有预谋。

他的80岁的母亲和8个孩子早让日本鬼子杀死了。

所谓的“汉奸“是前面情节有意造成的假相,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再如沈宏的《走出沙漠》。

结尾点出人人期盼水壶里的水竟是沙子!谎言掩盖了真相,虚拟代替了现实,一场善意的欺骗,救了四条生命,真与假的反向形成了特殊的震撼效果!(3)斩断“期待视野”:文学理论所说的“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读到作品的开头时,对事件的结果有一个心理的期盼。

例如,中国人都喜欢和和美美的“大结局”:所以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

而《红楼梦》偏要打破这个传统的结局方式:”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全没有好的结果!.所以鲁迅赞誉《红楼梦》把传统的思想和写作方式都改变了。

如星新一的一篇小说,写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非常发达,因为他们能生产世界上最好吃的食品。

于是,一个国家就派出了一个特一级厨师去打探。

他发现好吃的食品是从一个山洞里源源不断地运出来。

他就化装成清洁夫打入山洞。

终于探清了食品制造的方法。

按照我们的想象,那间谍胜利返回。

立了大功!星新一是怎么写的呢?写他正准备回来时,这个国家的保安对间谍说,你一进入我们国家我们就知道你的身份了!你终身不可能离开我们国家了。

告你个秘密:为什么我们国家做的饭超一流,是因为把你们这些特级厨师扣下来为我们服务的结果!精明的小小说作家,总是有意把读者的思路引向与小说结局完全想反的路上,结尾突然一转,给你意外的惊喜或震颤!例如台湾作家林双不的《枪》写“我”一次坐夜车从一个县里赶往台北,为的是第二天不误上课。

但一上车“我”就后悔了:感觉这是一个劫匪的黑车。

一路上,我拼命防范。

终于在天亮的时候到了台北。

在“我”下车时,没想到那司机连车钱也不要,开起车就狂跑了!“我”正在纳闷呢,猛然发现我的背包里申出了一个长长的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给孩子买的玩具枪!小说前半部全力写“我”上黑车的感觉、非常紧张的心情,有意给读者形成一个思维定势,结尾却陡然一转,如从高峰上突然坠落深谷,那种震撼,是难以言表的。

落差制造得越大,艺术的冲击力就越强!2.引入。

所谓“引入”与前面的方式稍有不同的是:出现了另一个人物,我们称之引入了另一个元素。

新元素的引入,使情节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例如魏金树的《秤砣》。

写“我”第一次卖香蕉,在秤下放了一个吸铁石,二斤香蕉就赚了一个大嫂三两的钱。

正在我高兴之时,那个大嫂突然回来了,我知道自己败露了,准备赔给大嫂钱,并承认错误。

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大嫂说,刚才卖的香蕉,让一个卖鸡蛋的老头复一下秤,二斤半还高高的!小伙子,你做买卖真实在,再来二斤!小说因引进了一个更狡猾的人物,使情节突发逆转。

这就是引入的妙趣。

再如(英国)坎宁《霍拉斯的厄运》写一个老惯偷霍拉斯到一个贵夫人家偷东西,打开房门,正要下手,从楼上下来一位戴着玫瑰花,身穿大红袍的女人。

那女人就要报警。

老头连连央求,女人说不报警也可以,但要帮助打开保险柜,因为钥匙丟了。

临时急着要去开一个宴会。

结果霍拉斯给开了,就被放走了。

不久,警察抓走了霍,房主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指责霍在编故事。

霍被判了刑。

这就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个戴玫瑰花的女人才是真正的非常狡猾的大盗贼!以上两篇小说都是小人物引出真正要揭发的大人物。

大人物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但他(她)改变着小说的结果。

总之,它的结尾,一定要调动最充分的想象,想常人之未想,想常人之不能想。

如王蒙所说的“亏你想得出”!有时,好的结尾也不是一下就想得出的。

这时,就要同时设计几个结局,反复比较,选出最佳的方案。

不满意宁愿不发表,一直到改得比较理想为止!而且,也不能仅凭主观任意编造,写得太离奇不靠谱,就难让人信服。

结果适得其反。

还是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著名作家聂鑫森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小小说。

他的《脸谱》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写作的范例。

其特点有两个:第一,小中见大。

把一个常见的极小的“画脸“的事情,放在一个激烈斗争的大背景下,放在特殊的年代,立刻变得不平凡!顿使小说增大了内涵。

如一条小船,航行在波峰浪谷之间,无限风光,让人尽收眼底!由此重温恩格斯的”应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仍然感到是不过时的至理名言!第二,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马悦然是个普通的画师,地位虽低,但人不卑微。

他既有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对世事深刻的洞察和判断;又有灵活机动的策略:善用巧妙的方法保护了名家的尊严,使“造反派“精心策化的一场闹局化为乌有。

并写两面,使人物具有丰富性。

由于这两个方面,使这篇小小说闪现出别样的光彩。

毕淑敏创作的小小说《紫色人形》,曾获得台湾“金马奖“,而成为经典之作!本期所选的《绵延二十一日的宴》,秉承了她一贯的风格:在表面看似淡淡的平静的叙述后面,是作家汹涌的激情,对事物深刻的理解。

小说写出了两种人性:一是女厨师对自己事业的执着,不惜用她的生命最后完成她的作品。

另一个是白发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世人做出榜样:诠释着“临终关怀”的真正命意。

两种人,表现不同,但都畅响着时代的最强音:大爱无疆。

申平近年以“动物小说”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他的《神鸟张》具有神奇化,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他自己就明确地说,他写小小说“喜欢讲故事,而且愿意把故事讲得有点儿传奇色彩。

“(《小小说的故事性及其他》)小说中的喜鹊简直就是一个黑色精灵!它做了四件事:招揽顾客;揭穿坏女人的阴谋;抓出凶手;陪葬。

事件的选择呈步步上升的格局。

结尾也很奇特:有如”化蝶“般闪烁出美丽的色彩。

写鸟,实际写出了一种人格,一种人性,一种人生境界。

“闪小说”,是近年新兴的一种小说。

因为它的篇幅更短小,因此写作的难度就更大!程思良是其中创作的佼佼者。

他的《两头野牛》,仅几百字,却写得神采飞扬!尺幅千里,缩龙成寸,明显吸收了蒲松龄《狼》的营养。

小说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曲尽其妙。

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1,情节经过6层变化:合力找草——互斗争草——并肩战狼——其一死亡——幸存者窃喜——另一继亡。

古人写作提倡段段转、句句转,笔笔转。

这篇小说可说达到了这样一个很高的境界。

一篇仅几百字的小说,竟有这么多的曲折,真令人叹为观止!2.首尾不是相合,而是背反,出人意料。

其二。

小说不仅仅注重传奇色彩,更有深刻的意义蕴藏其中,让人读了感叹之余,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联想。

因此,包容乃大。

诚如申平所说的“故事有尽而其味无穷“(引文同上)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篇小说,是“闪小说”的上品。

有两篇写爱情的小说。

如今,爱情小说题材的小说,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没有孙悟空跳出如来佛手心的本事,大可不必去碰、去写,因为往往是自讨苦吃。

陈敏的《我放弃了那半个圆圈》是一段常见的大学生的恋爱。

写得有滋有味,如泣如诉,撩人心扉。

不是刻意煽情,却让人情难自禁。

两个大学生,坦诚相恋,既不轰轰烈烈,也不缠缠绵绵,而是真情相待,琴瑟和鸣,十分和谐。

后因地域原因,分开了。

但彼此一直惦念。

最终,有情人未成眷属!其原因,是小说最后点出的一笔:“我”因事故成了残疾人,很可能,为了不影响心爱的人,忍痛分离了——最后这一笔,非同小可:使小说呈现出开放性——正如方家所说的:好的小说话语结束了,但读者的思绪却开启了!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平。

小说在结构上的特色很明显:几经曲折,结尾又陡然一转,点出真相,在情感激越处形成高潮。

另一篇是炸鸡少女阿肆的《内向的浪漫》。

这篇作品的特点是:生动有趣的细节+心理活动的写作方式。

细节的生动、鲜活,犹如五色缤纷的花朵,装扮得小说的花园春意盎然。

“我”为了能与暗恋的男生相处,想尽了种种办法,却处处碰壁,甚至住进了医院。

一出庸人自扰式的喜剧,固然贻笑大方,但也透露着纯情少女的真爱。

小说洋溢着当代年轻人青春的气息。

我想,这篇小说如果能改编成一个“微电影”,一定精彩纷呈!小说的不足是结尾较平,高潮上不去且拖沓了。

善写“黄泥湾”故事的江岸,他的小说有明显的地域风情和乡土气息。

我曾给他的小说写过多篇的评论。

10 期发表的《秧大麦》,事件很新奇。

小说一开篇就揭出主要事件——秧大麦,紧接着一段插叙,介绍这个活动的来历,旨在增加小说的紧张气氛,提起读者阅读的欲望:看看主人公毛妮到底有怎样的结果!小说层层加码:不断地写毛妮的紧张情绪,并逐步推向高潮:心理活动与情节水乳交融,是小说很突出的特色。

第二个特点是,众多的人物,都紧紧围绕主要人物——毛妮,主要事件——秧大麦展开,全篇浑然一体,十分紧凑!江岸的小说,写的是平常事,平常人。

往往没有大起大落和惊心动魄,但也颇有情趣。

写日常生活、平常人的小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夸张与怪诞式的小说,有两篇。

其一是东君的《东瓯异人三题》,由三篇小小说组合而成。

小说的想象非常丰富:情节新奇,人物怪异,意象深沉,内含博大。

奇闻轶事如一座座神秘的谜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