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小小说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小小说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巧妙结尾的小小说
芙蓉区育才二小邬江
教学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这样一个故事(生读)
2、师: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是谁在敲门?(师:你知道吗?)对啊,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谁能往下猜猜吗?)
3、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想,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吗?(生:想)可是~没有了,这个故事就结束了,这句话是开头,也是结尾,不过你们却觉得故事没有结束,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让人产生猜想,有回味)
4、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样一篇小小说却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二、回顾课文,扣住结尾
1、昨天,我们也读了一篇小小说(生:《桥》),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说)
2、看来你上节课学得很不错,读小小说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都做得很好,其实我们读到文中的一句话,就能知道这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是哪一句?(指名说)
3、课件示句生齐读,这样交代人物关系的关键话语为什么不在开篇就指明,而要在最后交代呢?(设置悬念)
4、小结:小小说中开篇设置悬念,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欧.亨利”式结尾。

所以,阅读小小说,我们还要学会关注巧妙的结尾。

(板书:关注巧妙结尾)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来读一读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板书课题)
三、猜想结尾,激发兴趣
1、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篇很有趣的小小说,名字叫《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出课件出示题目)。

2、听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这篇微型小说的内容讲一讲。

(课件示)
3、老师过渡:听到这里聪明的你们有兴趣来猜一猜故事的结局吗?
4、学生猜想结尾。

(1)学生猜想
预设:一是消防队员救出了摩尔根。

二是摩尔根在枯井里死去了。

总结:孩子们,你们都很能干。

听到前面的故事就可以猜想后面的情节或是结局,猜读这可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尤其在阅读结尾出乎意料的小小说时,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

(板书:猜读)
5、老师过渡:想知道作者是怎样结尾的吗?真相马上揭晓(课件出示):(“摩尔根又不是小孩,它是我家的大公鸡。

”比尔爷爷说。

这时,摩尔根扇动翅膀,奋力向上一飞,飞出了井口。

它“喔喔喔”地叫着,那声音就跟小孩的“哇哇哇”声一个样儿。

围观的人们瞪大了眼。

记者的脸色发白了。

只有比尔在一旁微微笑着。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学生齐读作者的结尾。

7、我发现: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笑了,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笑呀?学生自由说。

(1)出乎意料或意想不到
(2)我觉得这个结尾很好笑
(3)白担心一场,被耍了一把……
8、老师过渡:看来这篇小小说的结尾确实是(生:出人意料,师板书)。

9、接下来,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两篇没有结尾的小小说,请你运用猜读的方法,读一读故事,猜一猜结局。

四、默读小说,完成表格
1、出示学习任务:(1)默读资料单上的两篇小小说。

(2)独立完成表格
(3)写完后与你组内的小伙伴一起说说你猜想的结尾。

2、谁愿意将完成的表格和我们分享一下。

(指名说,多说几个孩子,提示孩子大概意思差不多的不重复)
3、小结:同学们不仅很好地运用了猜读的读书方法,而且想象还挺丰富有趣的呢。

五、出示结局,比较体会。

1、真是的结局是这样的呢?谁猜中了呢?有点期待吗?PPT出示两篇文章的结局并指名学生读一读。

2、如果“猜”中了,你真应该给自己赞一个,和作者心有灵犀,而且同样的出人意料,没猜中的也不代表你的结局不出人意料,也许你的结局也是不错的奇思妙想。

3、请大家把文中结局贴在文段后面。

4、这样的结尾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及时总结:引发思考,跌宕起伏,意犹未尽……相机板书)
六、群文共读,比较相似点
1、除了这样一篇一篇地读,当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共同之处。

比较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板书:比较读)。

请你们再次读读这三篇小小说比较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2、静心重读,独立思考。

师:阅读的最高的境界在于读出问题,再进行思考解疑,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提问,解疑的过程中,走向深入。

3、独立思考之后,请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中心问题讨论、人人参与、注意倾听、轻言细语、民主协商,记录员记录好每位同学发言要点。

(课件出示)(看哪一组同学是火眼金睛,发现得又快又准确。

)通过刚才三篇小小说,你们组发现了哪些相似之处?(完成表格2)小组学习时,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刚才参加了两个小组的讨论。

这一小组安排得非常合理,人人都参与讨论;这一小组开始只有一个发现,但经过讨论,发现得更多了,认识更全面了。

汇报前,提醒:全班交流,发言人要注意:“简要明确、声音响亮、避免重复、文明礼貌”。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发言,不要重复别的小组的观点,如果有不同意见要大胆补充。

4、小组展示交流:请发言人汇报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1)三个故事结尾都很幽默,意料之外。

(2)结尾都有些意犹未尽
(3)结尾都引人深思
(4)给人一定启发。

老师引导:你们很会读书,读懂了文字背后蕴含的道理。

哪个小组补充交流(5)故事结尾都有铺垫
这点发现很有意思,其他组有没有记录这一点的。

什么叫有铺垫?就是打伏笔,因为有了前面的内容,读后面内容会觉得虽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板书)
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下面请同学们重读你最喜欢的那个故事找出明显为结尾做铺垫的句子,用“~~”勾画出来。

生交流。

如果学生自己发现不了,师引导如下:
师:像这类结尾意外的小说虽然出人意料,但是回过头来看它又合不合情理呢?(情理之中)为什么呢?(停顿)
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其实它已经在前文为结尾埋下了伏笔。

请同学们重读你最喜欢的那个故事,在文中找一找最能为结尾作铺垫的句子,用“~~”勾画出来。

老师总结: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既发现小小说结尾的共同之处,又发现了结尾的各种侧重的作用。

真正读懂了结尾,也自然对这篇小小说有了更深入的感悟,读懂结尾确实是读懂整篇小小说的好方法。

七、勾连旧知,印证结局
1、师:让我们来回忆回忆,在学过的课文或以前课外阅读中,有没有这样一篇文章--这个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你回味无穷;或者是被震撼、感动了。

2、同桌间讨论,师巡视。

3、学生交流,简要说说这个结尾的好处。

预设:师:还记得他们吗?还记得这篇课文的结尾吗? ppt:《夜莺的歌声》
八、梳理总结,推荐阅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了猜读、比较读的阅读方法同时阅读了三篇文章,从中懂得了深刻的道理,今后,我们在广泛阅读多篇文章时就可以用上这些方法。

大家还想不想再读像这样“意外结局”的小小说呢?老师推荐大家阅读群文阅读读本上的《在柏林》、《雪夜》这几篇小小说。

你们还可以自己找一找这类文章读一读。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你们发现更多小小说的奥秘。

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结尾常常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写作文的时候,期待同学们也能写出如此精彩的结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