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实验讲义

水污染实验讲义

实验一 废水SS和浊度的测定 课时安排:2学时 ???实验课(验证性) 实验名称: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悬浮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仪器操作演示。 2. 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 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 媒介:实验教材、板书 具体内容: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悬浮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水质中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μm的滤膜(滤纸),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按重量分析要求,对通过水样前后的滤膜进行称量,算出一定量水样中颗粒物的质量,从而求出悬浮物的含量。

三、 仪器和试剂 1、仪器: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a.全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或玻璃漏斗; b.CN-CA滤膜(孔径μm、直径60mm)或中速定量滤纸; c.吸滤瓶、真空泵; d.电子天平; e. 干燥器。 2、试剂: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四、 操作步骤 1、采样:按采样要求采取具有代表性水样500~1000mL(注意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破坏物质在固、液间的分配平 衡。漂浮和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2、滤膜(滤纸)准备:将微孔滤膜(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1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 温,称其质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

3、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50mL全部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滤纸)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之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滤纸)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103~105℃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质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到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为止。

五、 结果的表示 悬浮物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式中:C——水中悬浮物浓度,mg/L; A——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 B——滤膜+称量瓶重量,g; V——试样体积,mL。 B.浊度的测定 (光电式浊度仪) 一、原理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 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

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 切关系。

二、测定 采用光电式浊度仪测定水样浊度。 六、 注意事项 1、采集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如需防置,应贮存在4℃冷藏箱中,但最长不得超过七天。

2、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一般以5~10mm悬浮物做为量取试样体积的适用范围。

参考书目: 高廷耀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彭党聪.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实验二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课时安排:?4学时 ???实验课(综合性) 实验名称: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教学目的要求: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1. 采用沉淀法测定活性污泥的SV值。 2. 采用重量法测定活性污泥MLSS值。 3. 通过计算得出活性污泥SVI值,评价活性污泥性能。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 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 媒介:实验教材、板书 具体内容:

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3 实验设备与试剂 (1) 水分快速测定仪1台 (2) 真空过滤装置1套。 (3) 秒表l块。 (4) 分析天平1台。 (5) 马弗炉1台。 (6) 坩埚数个。 (7) 定量滤纸数张。 (8) 100mL量筒4个。 (9) 500mL烧杯2个。 (10) 玻璃棒2根。 (11) 烘箱1台。 4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 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6-1)。

(2) 污泥浓度MLSS 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

①测定方法 a.将滤纸放在105℃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1)(见表4-5)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②计算 污泥浓度(g/L)=[(滤纸质量+污泥干重)一滤纸质量]×10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①测定方法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3)(表4-8-1),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故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烧40min,取出故人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d)。

②计算 在一般情况下,MLVSS/MLSS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其比值常在左右。

5 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 式中 W1——滤纸的净重,mg; W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V——水样体积,L。 式中 W3 ——坩埚质量,mg; W4——坩埚与天机物总质量,mg 其余同上式 6 注意事项 (1) 测定坩埚质量时,应将坩埚放在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为止。 (2) 由于实验项目多,实验前难备工作要充分,不要弄乱。 (3) 仪器设备应按说明调整好,使误差减小。

7 思考题 (1) 活性污泥吸附性能指何而言,它对污水底物的去除有何影响 (2) 影响活性污泥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3) 活性污泥吸附性能测定的意义。 参考书目: 高廷耀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彭党聪.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陈泽堂.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实验三 氯化铁的加药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课时安排:4学时 ???实验课(综合性) 实验名称:氯化铁的加药量对污泥脱水实验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2)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 (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泥凝剂投加量。

教学内容: 1. 实验基本原理。 2. 如何运用本次实验结果指导实践,解决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 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 媒介:实验教材、板书 具体内容: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2)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 (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泥凝剂投加量。 二 实验原理 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合剂后)的过滤性能。污泥比阻愈大,过滤性能愈差。

过滤时滤液体积V(mL)与推动力p(过滤时的压强降,g/cm2),过滤面积F(cm2),过滤时间t(s)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 (cm*s2/mL),滤液黏度μ[g/(cm*s)]成正比。

)(mLRpFtV (3-1)

过滤阻力包括滤渣阻力Rz和过滤隔层阻力Rg构成。而阻力只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过滤速度则减少。因此将式(6-1)改写成微分形式。

)(gzRRpFdtdV (3-2)

由于只Rg比Rz相对说较小,为简化计算,姑且忽略不计。

FVCpFpFdtdV''





(3-3)

式中:α’—— 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 δ—— 滤渣厚度;

C’—— 获得单位体积滤液所得的滤渣体积。 如以滤渣干重代替滤渣体积,单位质量污泥的比阻代替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则(3-3)式可改写为

CVpFdtdV2

(3-4)

式中,α为污泥比阻,在CGS制中,其量纲为s2/g,在工程单位制中其旦纲为cm/g。在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