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生个性化作业》》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个性化作业》》阶段性小结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阶段小结
-----第一小学课题组
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尝试了一学期了,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一步研究计划
4、学评比推进研究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整体推动,消灭无效作业的目的,学校先后组织三次了“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评比活动。通过评比促进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也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小学生个性化作业》》阶段性小结
———————————————————————————————— 作者:
———————————————————————————————— 日期:
ﻩ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阶段小结
-----第一小学课题组
长期以来,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作业的目的与内容只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和模仿,而忽视了在作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往往导致了高分低能。传统的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作业改革势在必行。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本课题于2012年6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3年12月结题,历时两年时间。现将半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3、教师示范引领
分层作业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年级组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被调研的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以提高,作业效果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从而提高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研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作业的出现。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是河东区“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1年1-4月为启动阶段。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的总体目标,我们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细化为: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类型的研究,着重研究的类型为:(1)调查性作业(2)游戏性作业(3)层次性的作业(4)实验性作业(5)探究性作业;2、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与原则的研究;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评价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作业形式单调,要求雷同。
2、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生作业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作业设计中不能体现学生差异性。②对作业教学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设计只是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对学生研究不够。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一句话,不能“以学定教”。④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运用分层作业,会打击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越学越差。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走老路”,学生思维得不到活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3.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从各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对教师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满意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