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1 爱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1 爱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四单元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南漳县实验中学蒋鹏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⑵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⑴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⑵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⑵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⑷使学生逐步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4、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状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

从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是水资源的保护:从节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

这部分内容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培养学生节水、爱水的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水资源和水污染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常识介绍→指出问题→敲响警钟→学生讨论→激发情感→提高意识→总结陈词。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1、展示南漳优美的风景图片,体会水提供了宜人的环境;2、播放“法国依云矿泉水广告”,询问广告反映内容?①水②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③水的用途[引入]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

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

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如果离开了水将不复存在。

生命是从海洋中诞生,走上了陆地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生物圈。

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东亚黄河流域。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文明。

(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水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

那么它有哪些作用呢?(有条件可配合放映有关水知识的录像片或科教片) [过渡]进入本课题后,找们来了解—下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看看我们目前水资源是一个什么现状。

[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地球上水的总量估计有1.39×1018m3,其中有96.5%是海水,2.15%是冰山和冰川,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水总量的0.65%左右。

土壤和地下岩石中也含有水,大气中存在着大量水蒸气和云。

在动植物机体中也饱含着水分,大多数细胞原生质中含水分约80%。

如人的体重有2/3是水分,鱼体含水70%~80%,黄瓜的重量中水分竟占95%。

[讲解]水在地球上以海洋、湖泊、河流等形式存在。

另外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也是水存在的主要形式,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提问]世界上储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湖泊还是河流?[回答]海洋。

[教师]对,海洋。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你能说出哪些主要的海洋?[提问]地球上的海水如此丰富,这些海水能被我们直接利用吗?[回答]不能。

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很高,我们直接利用的应该是淡水。

[追问]淡水资源情况如何呢?[学生看书后回答]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9%。

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与雪盖、高山冰川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总结]可见,地球上尽管储水量很多,但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从资料上查到,淡水总量只占总水量的2.9%,而其中可利用的淡水还不足总水量的1%,现状真是不容乐观。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4—4、4—5][介绍]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下面是一张图表,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请大家看图表并进行分析。

[请学生阅读课本P70资料(水资源紧缺指标),并以此为依据来对上图进行分析,交流][学生讨论后回答]由资料可知,人均水量在1700~3000 m3的国家就属于缺水国家。

由上图可以看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属于缺水国家。

[设问]那么,造成淡水危机的缘由是什么呢?[过渡]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4-4(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讲解]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012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有2300 m3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八十几位),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

请看我国的淡水现状……[视频资料]我国也是一个贫水国家,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 c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缺水危机。

北京人均水量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7。

早在1977年,我国就已发现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许多城市严重缺水。

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报道,我国2/3河流和1000万顷农田被污染。

20世纪90年代,淮河是中国水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流,并且已危及到全流域1.5亿人民的生存和子孙后代的繁衍。

[过渡]种种的表格、数字、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目前的现状也无时无刻不提醒人们:要爱护水资源。

[板书]二、爱护水资源[讲解]我们知道,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方面——节约用水。

[介绍]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提问]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样的差距呢?请大家看下面表格。

[投影]展示表格。

生活用水浪费与节约方式比较[小结]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过渡]为了使整个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好风尚,我国政府于198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了引起每一位公民的重视,还颁发了节水徽记。

节水徽记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取代的物质基础。

水的开发利用状况。

直接关系别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珍惜每一滴水,是任何一位公民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过渡]爱护水资源的另一有力措施是防止水体污染,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介绍]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提问]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呢?[回答]1、水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可引发各种疾病,如:痢疾、腹泻、肝炎等等。

2、水污染可导致人体畸形、癌症、器官病等,如水俣病、痛痛病等。

3、水污染给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危害,江河湖海受到污染,则鱼类及各种水生动物、野生动物无法生存。

[总结]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业、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请看资料。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转折]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危害,造成了如此惨痛的损失,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水污染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1、生活污水不能任意排放。

2、工业上的废水、废物必须经过处理使之合乎标准再排放。

3、农业上的农药、化肥必须合理施用。

……[小结]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

如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为了实现基本控制我国水污染,2030年使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已制定了两种基本对策,请看资料。

[投影]展示资料[发表感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丽,更加和平。

但愿到那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喝到真正纯净不受污染的水,我们不再经受水污染的困扰,但愿这一日的到来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状况,知道地球上尽管总储水量很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富裕,很多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而且由于人们的一些坏习惯和错误现象,使本已短缺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更呈现出了一种严重局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布置作业]习题1、2、3、4课后反思:我谈一下设计课件的思路,首先,考虑到本课时与环境保护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选用了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意识和兴趣,而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可以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也可以作为一个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点,世界各地和中国以及学校所处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面临的严峻形势更是学生的一个看点,学生的参与是本课时成败的关键,但也面临一个问题,材料要怎样组织才能使课堂活跃而不乱,怎样引导学生从热热闹闹的表象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畅所欲言的轻松回到踏踏实实的考点?因此利用好教材就是我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课堂设计的第一步,用一段美丽的水的影片让学生欣赏,提示在影片中出现的冰川水,地表水,提问:还有哪些水的形态,水对人类重要吗?地球上有多少水?多吗?有多少?通过统计彩图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进入第一次翻书,回答关于水的形态的问题,并在书上做出记号,目的是让学生的直观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并落实在纸上。

然后提出问题:人类缺水吗?为什么?看多媒体图表,进一步提出:中国缺水吗?为什么?第二次翻书,回答关于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提出水污染的概念,并问:我们地处开发区,我们附近有水污染吗?对我们有影响吗?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把许多组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的新闻图片边解说边展示,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震撼,再提问: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可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讨论的基础上,第三次翻书,落实考点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三方面措施,特别提示考点节水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