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雁楠中学:梁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问题。
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2)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状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
从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是水资源的保护:从节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
这部分内容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培养学生节水、爱水的意识俄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了解本地水资源情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
并配合收集的资料、图片,加深印象;2、在爱护水资源的内容中,以学生调查为主,收集有关水污染的资料、图片、漫画以及污水样品,然后经讨论、分析得出有关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治;3、综合上述两点,让学生形成节水意识,并在家庭用水调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4、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可多样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可组织学生出墙报、写论文、演讲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增强节水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2.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2)制作水体污染来源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3)从网上下载节水标记和水污染漫画等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板书设计:课题4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水资源概况:全球——世界各国——中国——江苏——本地;2、结论:水资源的储量是丰富的,但淡水资源是紧缺的。
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节水标记。
2、防治水污染:污染的原因:①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雁楠中学:梁霞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
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
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1、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肥皂水、浑浊水、井水和纯净水。
2、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水有哪些物理性质?观察一下讲台上的两瓶水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能把浑浊的污水变成澄清透明的水啊?引入新课: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那么如何把水库和河流中的水净化为我们家里的自来水?[投影讲解]自来水厂净化过程,重点讲解明矾的净水原理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投影]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齐答水的物理性质。
回答:一瓶浑浊,一瓶澄清透明。
听讲、思考。
观看投影,并记录。
复习旧课,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加深学生对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知识,引入水的过滤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如何把浑浊的水变得澄清透明。
观察,先讨培养学生八、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2、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
3、硬水:4、软水:5、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6、硬水的危害:7、常用的硬水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雁楠中学:梁霞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本课题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水的组成学习,使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第二课时在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提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本课时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
首先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研究水的组成研究的开端,然后通过水的电解探究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好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和元素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断化学变化、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技能,这些都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展开。
三、基于以上学情特点,我结合教材实际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氢气的性质,能说出检验氢气及验纯的方法;②认识水的组成,能明确说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结合资料,从探究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②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2.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四、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新课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因此,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法分析: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在上述教法的执教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学法的掌握。
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导新(大约5分钟)【提出问题】同学们,先和我做一个猜谜游戏谜题1 :“风华正茂十六春,无色无味气犹存,动物缺它生命止,燃烧离它火难生”谜题2:“自然界中它最轻,平时分身藏水中,能使气球飞上天,可作燃料供热能”谜题3:不洗倒干净,洗了不干净。
不洗有人吃,洗了没人吃。
【追问】大家知道怎么区别氧气和氢气吗?水是有什么组成的?(稍作停顿)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本节内容。
导入新课(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物质的区分是建立在性质差异之上的,要想区别氧气和氢气,就必须知道他们在性质上有何差异,前面我们已经对氧气的性质的进行了学习,氢气有何性质呢?<一>氢气的性质:本环节我采用:带问题阅读—演示巩固—多媒体强化的模式,让学生知道氢气的化学性质和检验方法(大约15分钟)带着下列问题让学生阅读P79课文第三段,小组讨论归纳(1)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氢气的重要化学性质是什么?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不纯的氢气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3)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先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点火,听爆鸣声。
在上述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演示下列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1】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检验氢气的纯度(做两组,一次是不纯的氢气,一次是纯净的氢气)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增加用一小的AD钙奶的塑料瓶收集不纯的氢气点燃,发生爆炸的实验.然后再收集氢气点燃,如果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演示实验2】改用金属导管点燃纯净的氢气,并检验生成物:(1)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氢气燃烧有什么现象(问题)氢气如何检验呢?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水雾生成(巩固)用多媒体动画强化记忆、巩固提高。
<二>探究水的组成我通过:问题提出------收集资料------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得出水的组成。
(大约20分钟)1、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提供资料: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
如:,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和氧气分别有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氧化汞由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探究实验学生自己做电解水的实验,4、讨论归纳:讨论⒈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几种新物质?⒉根据实验结论,结合提供资料,你能得出水的组成吗?结论:1、电解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2、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动画强调电解水实验过程及现象,并用多媒体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