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答案】C【解析】设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MgCO3 +2HCl ==CaCl2+ CO2↑ + H2O84 73 4484g x y84/84g=73/x x=73g84/84g=44/y y=44gNaHCO3+HCl====NaCl+H20+CO2↑84 73 4484g m n84/84g=73/m m=73g84/84g=44/n n=44g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选C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 错误;B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B 正确;C 、图中所示,溶液的pH 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 正确;D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D 正确。

故选A 。

【点睛】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3.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答案】D【解析】【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 y 0.2g↑56x =20.2g ,98y =20.2gx=5.6g ,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 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 100%=19.6%100g⨯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故选D 。

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详解】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Cu+2AgNO=2Ag+Cu(NO);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 ,故该说法正确;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

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 3)3、Cu(NO 3)2、 HNO 3),故该说法正确;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

5.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5.3%B .5.6%C .12.7%D .13.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 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95x 40=8g解得x=19g ;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 100%12.7%150g⨯≈。

故选:C 。

【点睛】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6.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故选D。

7.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 x C的化学式是Fe2C【答案】B【解析】【详解】A 、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 、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D 、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 x C 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0.22g 100%=0.06g 12+162⨯⨯⨯,设还原铁粉中铁的质量为x 2442Fe +H SO =FeSO +H 5620.48gx ↑56=20.48gx x =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 x C 的质量为:14.06g-13.44g=0.62g ,故Fe x C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62g-0.06g=0.56g ,故56x :12=0.56g :0.06g ,x =2,故Fe x C 的化学式为:Fe 2C ,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