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排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城区给水、排水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概况 (4)1.3项目的范围 (6)1.4项目区概况 (6)1.5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1)1.6建设区域现状 (11)1.7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1.8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第二章工程方案论证 (17)2.1设计依据 (17)2.2工程内容 (17)2.3排水现状 (17)2.4用地规划 (18)2.5设计原则 (19)2.6排水体制确定 (19)2.7排水管网系统论证 (20)2.8管材选择 (21)2.9排水构筑物 (23)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 (27)3.1污水管线设计 (27)3.2雨水管线设计 (37)3.3主要工程数量表 (42)第四章环境保护 (43)4.1概述 (43)4.2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45)4.3环境监测 (47)4.4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 (47)4.5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8)第五章安全生产 (49)5.1安全生产制度 (49)5.2安全生产措施 (49)5.3安全卫生 (50)第六章节能 (51)6.1编制依据 (51)6.2节能措施 (51)第七章管理机构及建设进度安排 (53)7.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53)7.2建设进度安排 (53)第八章招投标 (54)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 (56)9.1编制说明 (56)9.2编制依据 (56)9.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56)第十章经济评价 (59)10.1主要参数: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59)10.2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59)10.3成本预测 (59)10.4流动资金 (61)10.5利润与利润分配 (61)10.6项目的盈利能力 (62)10.7项目的清偿能力分析 (63)10.8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63)10.9经济评价结论 (64)第十一章环境、社会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66)11.1环境效益评价 (66)11.2社会效益评价 (66)11.3风险分析 (66)附表: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5、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与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8、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1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14、资产负债表1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7、敏感性分析表附图:1、建设区域位置示意图2、**县**新城污水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3、**县**新城雨水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县**新城排水管网建设工程1.1.2承办单位**县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1.3承办单位简介**县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三级企业**市政工程公司,公司地址位于**县站前街281号。

公司现有固定职工230多人,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5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8人,三级资质项目经理10人。

企业资产总额2047万元。

装备有压路机、推土机、铲车、翻斗车、挖掘机、搅拌机等大中型机械设备80台,机械化施工水平达到60%以上。

先后建立了档案室、化验室、微机室,有微机相关设备及理化检验测量仪器7万余元,在长春地区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1995年、1996年、1998年曾三次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单位”称号,施工足迹遍及**各乡镇及长春等地。

几年来,公司先后完成了宝塔街道路排水工程、**县历史以来最宏伟、最宽敞的交通干道宝安路道路排水工程,受到县政府、局领导及各界人士的好评。

1.1.4编制依据1、《**县统筹推进城镇化城市建设规划》(2010-2030);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国建设部2007);4、《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5、《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7)《吉林省单位估价表》(2007年);6、相关专业设计规范;7、排水现状调查资料;8、**新城地形图;9、**新城现状图;10、**新城管网规划图;11、**新城排水工程现状资料。

工艺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修正3、《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答复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7、《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 CJJ/T686-968、《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90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T3082-1999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1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1.1.5编制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及城市排水管线敷设的有关要求,确定以下编制原则:1、以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规划、各专业规划为指导,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工程设施,结合当地经济实力、技术管理能力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步实施,合理划分工程规模;2、在保证排水管线合理、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3、充分考虑与现有排水管网及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厂之间的衔接。

1.1.6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城市化建设问题上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了全省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为突出重点,引导全省城市化健康有序的发展,制定了“吉林省统筹推进全省城镇化发展建设计划”,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据城镇特点,为城镇建设、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省内推进全省城市化发展建设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县在地区经济及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合理**县城市发展布局,建设适宜居住、工业发达、环境优秀的新**,**县不失时机制订了“**县统筹推进城镇化城市建设规划”以建设**新城为依托,合理城市化用地和发展布局,在以发展经济为主题的同时,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效益。

“**新城”位于**县城**,经过近年建设已有初步规模,区内现有部分道路,总体发展情况良好。

但区内现有大部分地区排水管线还处于空白,只有部分建成道路下铺设了雨污合流制管线,污水和雨水收集后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二道河;其他地区污水、雨水经明渠收集排放入二道河,严重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区内排水设施落后的现状,保证区域内排水顺畅,居民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完善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更好的进行城市化发展,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县**新城排水管网建设工程进行建设。

并委托我公司编制本工程可行研究报告。

2010年07月我公司对**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城市现有排水系统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全面调查工作。

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城市布局、城市发展规划、地域使用性质及其发展前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并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于2010年08月完成了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2 项目概况1.2.1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城现有排水体制为合流制,采用合流制管线对污水、雨水统一收集,并未经过任何处理排放入附近河流。

本工程拟对“**新城”排水管网进行建设,将现有少部分合流制排水管线改造为雨水管线,并从新建设雨水、污水管线。

新建污水管网30.353km,雨水管线27.842km。

1.2.2资金筹措本工程总投资3986.57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50%,其余50%为自筹资金。

1.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投资资构成表单位:万元财务评价成果表1.3 项目的范围结合《**县统筹推进城镇化城市建设规划》,论证城区排水管网的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排水系统设施现状分析;2、城市排水规划及管网建设工程规模论证;3、排水管网建设方案论证及设计;4、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

1.4 项目区概况1.4.1地理位置**县位于吉林省中部,隶属于长春市,县城距长春市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124º32'—125º45'、北纬43º54'—44º56'之间。

东接德惠市,西邻长岭县,南与长春市郊区接壤,北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东北与扶余县隔江相望。

县境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98公里,总面积5400平方公里。

1.4.2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长春市辖区,现状总面积5400平方公里,占长春市总面积的27.99%,现辖22个乡镇(11个镇、11个乡,357个行政村,2418个自然屯),包括城关镇**镇;建制镇包括华家镇、合隆镇、烧锅镇、开安镇、哈拉海镇、高家店镇、伏龙泉镇、三盛玉镇、巴吉垒镇、靠山镇;集镇包括龙王乡、三岗乡、青山乡、黄鱼圈乡、新农乡、万金塔乡、小城子乡、万顺乡、杨树林乡、永安乡、前岗乡。

2008年末,**县总人口115732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8万,城镇化率20.57%。

1.4.3社会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综合发展,使**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9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35.9:26.62:37.47,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增长较快。

全口径财政收入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00元。

全县有医院39所,医院床位1384张,卫生技术人员2792人。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尤其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倾斜,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1.4.4对外交通长(春)白(城)铁路、图(们)乌(兰浩特)公路(G302国道)由南到北纵贯全县。

县域内共有国家公路8条,乡级公路18条,已构成城乡交通运输网。

1.4.5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县域土地总面积5400平方公里。

2006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290925公顷,占总面积的53.9%。

2、矿产资源目前,**县已发现矿产12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石油、烃类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矿产6种(硅砂、膨润土、陶粒页岩、泥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水气矿产3种(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