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论描述
1劳逸结合,保持良好身心状态,避免各种诱因,如情绪低落、紧张等。2.改进生活方式,适当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酒。3.监测血压,定期复诊。4.适度运动锻炼。
.基础血压偏低:
1血压偏低,加强体育锻炼,中医科协同治疗。2.营养不良、节食、夏天出汗多,身体消耗大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低。3.经常观察血压,感不适可心内科复诊。
尿糖():阳性表示糖尿病可能,建议复查血糖,确定诊断。
尿胆红素():临床意义不大,无症状无需处理,一周后复查。
尿胆原():临床意义不大,无症状无需处理,一周后复查。
尿潜血:1.多见于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肾结石、肾肿瘤等,建议医院肾病专科进一步检查。2.是否例假期,如否可去医院泌尿科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房性早博:1.偶发的无症状、对血动力学无影响,也未引起不适的无须治疗,定期观察。2.频发的或对极敏感的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心得安或异博定。3.对功能性早博可酌情用安定,安泰乐等,密切观察。4.连发的或频发的、多源性、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慢性肺部病变,亦常是“房颤”的前兆,心内科检查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治疗:急性心绞痛,急性心肌炎引起的及时心内科治疗。2.I—II传导阻滞心率在50次/分无自觉症状可不对心率进行特殊治疗,密切观察。3.心率低于40次/分有明显症状可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治疗(心内科治疗)。药物治疗不佳者考虑人工起搏器治疗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
可能是细胞感染表示体内有轻度炎症表现,多饮水,无症状暂不处理,定期复查。
中性粒细胞偏低:
见茶些药物副作用“再障”等。
淋巴细胞增多:
茶些杆菌,如患疾病或滤过性病毒感染征象,对症治疗,定期复查。
淋巴细胞减少: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红细胞总数偏高:
1.多见于血液浓缩,引起相对增高,无需处理,一周后复查。2.亦见红细胞增多症;
总胆固醇偏低:
无明显临床意义,建议调节饮食结构,适量加强营养。
总胆固醇偏高:低脂清淡饮食,多运动,戒烟限酒,少食油炸食品及动物脂肪,多食海产品及新鲜蔬菜。
总蛋白增高:
1.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所致,多见于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及慢性感染、M蛋白血症。2.血清水分减少及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脱水可使血清蛋白相对增高。
锌偏低: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差,易患口腔溃疡。常以食补为主,多食海鱼类、虾类、瘦肉、坚果等。
腹
部
B
超
肝肿大:1.对非特异性肝大动态观察。2.注意外伤。3.对病因不明确的肝肿大专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脾肿大:1.轻度肿大无原因可查者无需处理。定期复查。2.注意外伤。3.中度以上肿大去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增多症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总数偏高:1.表示体内有炎症表现,查明原因,抗炎治疗。2.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
白细胞总数偏低:1.低值时可能有病毒感染成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明显低值专科复诊,亦可口服利血生、维生素B4等,定期复查。
淋巴细胞比率偏高:
表示有病毒感染征象,多饮水,无症状暂不处理,结合临状对症治疗。
红细胞总数偏低:
1.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2.病理性减少:提示贫血,应平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剂,叶酸等。3.血液科查明贫血原因,对症治疗。
血红蛋白浓度偏低:1.提示贫血,应平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剂,叶酸等。2.女性在月经期及怀孕期量偏低;3.血液科查明贫血原因,对症治疗。
血红蛋白高值时见:
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
白球比偏高:
临床意义不大,无需处理,定期复查。
球蛋白偏高:
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感染。动态观察无症状暂不处理,定期复查。
球蛋白偏高、白球比偏低:
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感染。动态观察无症状暂不处理,定期复查。
甘油三脂偏高:低脂清淡饮食,多运动,戒烟限酒,少食油炸食品及动物脂肪,多食海产品及新鲜蔬菜。
1.亦见器质性心脏病者,如冠心病,心肌绞死,甲亢性心脏病,风心病等,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心脏代偿功能。4.压迫颈动脉窦有时可突然恢复正常,或用洋地黄治疗后可较为窦性心率。
肝功
转氨酶偏高:1.轻度偏高:多见于劳累、烟酒,无症状暂不处理,一月后复查。2.结合临床症状,肝病专科复诊。
总胆红素偏高:
1.轻度偏高:多见于劳累、烟酒、进食胡萝卜、果汁、无症状暂不处理,一月后复查。2.感右上腹不适可医院肝病专科治疗。
甘油三酯偏低:无明显临床意义,建议调节饮食结构,适量加强营养。
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易患冠心病、动脉硬化可适当补充卵磷脂、深海鱼油等。定期复查血脂、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易患冠心病、肾病综合症、肝脏疾病、糖尿病等。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
血糖偏高:建议重新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确定诊断。
血小板计数增多:失血,劲
见于高凝血症,无明显症状,可口服常溶阿司匹林。
血小板计数偏低:预防外伤出血,血液科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尿素偏高:多见于肾炎,亦见于严重消化道出血、脱水、严重大面积烧伤、尿路阻塞等,建议肾病专科进一步检查。
肌酐偏高:多见于肾炎,亦见于脱水、甲亢广泛肌肉损伤等疾病,建议肾病专科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
1.病因治疗,定期复查。2.防受凉感冒,做呼吸操加强功能锻炼
右房肥大:
1.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肺心病2.病因治疗,定期复查。3.防受凉感冒,做呼吸操加强功能锻炼
左室肥大:1.多由于高血压引起,控制好血压即可。亦可见于风心病所致的慢性病变(二尖半狭窄闭合不全等)、高心病、冠心病、先心病、心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2.亦见消瘦形、青少年及体力劳动者。定期复查。
肝囊肿×cm:
1.青少年多属先天性非属大囊肿一般不手术,定期B超复查。2.青年期出现的多为退缩性改变亦不手术,定期B超复查。3.囊肿大于5cm者要考虑手术切除,囊肿感染引起发烧或肝疼痛及时肝胆外科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1.供内科临床参考,可见于正常人,定期复查。2.若心率<55次/分,心血管内科诊治。
心肌供血不足:
1.多见于冠心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多运动,少生气,勿劳累,保持良好心态,可服丹参片,心血康。或医院心内科专科治疗。2.偶见精神因素引起:定期复查。
异常Q波1.常见于陈旧性心梗,定期观察。2.亦见心肌病,心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3.无心前区疼痛史或陈旧性心梗,暂不处理,动态观察,定期复查心电图。
S T段抬高:
见于急性心绞痛,室壁瘤形成,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急性心包炎过早复极综合症等,心内科检查治疗。
S T段下移:
见于心绞痛发作时,无Q波心梗,心肌和心内膜炎等疾病,神经张力不均衡(植物神经紊乱,餐后过度换气、体位变化等)心动过速发作时等。心内科检查治疗。
T波增高:见于高血钾,急性心梗的超急损伤期等,心内科治疗
尿酮体():多见于糖尿病、饥饿、发烧、呕吐。
尿亚硝酸盐():多见于泌尿道感染,若有尿急、尿频、尿痛,则需抗炎治疗。若无以上症状,则无需处理,定期复查。
尿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多饮水,少食辛辣食品,结合临床症状,抗炎治疗,一周后复查。
钙偏低:易骨质疏松、腰腿酸软无力,手足麻木,肌肉痉挛。常以食补为主,多食牛肉、坚果、豆制品、虾类,多喝牛奶等。
肢导低电压:
1.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粘液性水肿等。2.可见正常人,定期观察。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1.可见各种心脏病,神经张力及内分泌不均衡,血电解质紊乱T波改变等很多情况。2.明确诊断后定期复查,未明确诊断,心内科进一步检查。
窦房传导阻滞:
1.较少见。多见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颈的动脉过敏的健康人,密切观察。2.过量使用洋地黄,奎尼丁,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3.长期反复发作多见冠心病,心肌病,“病窦”病人,心内科检查治疗。
心房颤动:
1.无复律指征,心室率不快且无心衰者可不予治疗,密切观察。2.有恢复窦性心律指征时先复律。3.快速型房颤应先控制心率,常用药有地戈辛率,或加用B-受体阻滞剂在医生监护下使用。4.避免各种诱因:如劳累,饮酒,感染等。
阵发性室上速:
1.因心电图很难区分房性或结性心动过速,故意称“室上速”。2.多见于青壮年及心脏正常人。
予激综合症:
1.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对不伴随其他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2.合并快速心率失常时可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
窦性心动过速:1.多见于正常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无须处理,定期复查。2.在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烧,贫血,心肌炎或用阿托品药后,心内科治疗,动态观察。
窦性心动过缓:1.多见于长期高强度训练者及长期体力劳动者。多活动,无症状暂不处理,感心前区不适可去医院心内科复诊。2.亦见于病窦综合症、心肌炎、心肌病等。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多见于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无症状暂不处理。2.亦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或先心病风心病等,定期复查。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人,病因治疗,心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2.亦可见于正常人<约1%左右>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无症状无需处理,定期复查。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室肥大:
1.见于慢性瓣膜疾患,如风心病、先心病如:房室缺损。心内科复查。2.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及肺心病、如:哮喘、肺气肿、肺结核。呼吸科复查。
室性早博:1.偶发的无症状、对血动力学无影响,也未引起的无须治疗,定期观察。2.频发的或对敏感的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心得安,或是异博定。3.对功能早博可酌情用安定,安泰乐等,密切观察。4.连发的或频发多源性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慢性肺部病变,亦常是“房颤”的前兆,心内科检查治疗。
1.常见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心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失调后等,心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2.正常人群可在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是见到。定期复查。
左前半束支阻滞:1.较常见,可见健康人。(电轴左偏45度—90度)2.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高血钾,某些先心病,心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