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3、原因:
(1)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
(2)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3)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4)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分组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影响)学生自由交流派代表发言。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资源
学生:预习教材、课外拓展阅读。
教师:自制课件、利用网络(历史课程网:/Index.html、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
③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封建自然经济。
启示:1.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
2.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课堂小结】
明清(鸦片战争前),随着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产生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萌芽显露出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曙光,体现了中国近代前夜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迂回曲折地缓慢发展,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落。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教学重点难点
3.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并强调(严格限制≠绝对禁止)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以史为鉴,与现实结合进行讨论交流。
3.评价
局限性(主要影响):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直接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④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
明朝: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朝: 1.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2.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பைடு நூலகம்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讨论法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新课讲授】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含义: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奴隶集体耕作土地国有制。
提供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二:田里不鬻。——《礼记·王制》
教法与学法
谈话法、讨论法、图视法、讲述法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从我们身边的现实出发,跟学生谈一谈房价问题。现场调查到有一些家庭是以按揭的方式买房的,按揭意味着一个家庭十年或者二十年要持续向银行还贷。是否有“房奴”的味道?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三令五声打压高房价,我们是否已经感觉到房价在下跌?可见一个政府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那么古代的历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
课题
人教版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
学
准
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材料分析井田制的特点。
(2)瓦解
课堂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为何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
结论: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土地制度向封建社会土地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形成: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分类:
①国有土地:如均田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③小农土地私有制: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3)措施: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①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②明朝实行“鱼鳞图册”
(4)趋势: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政策
1、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表现:
(1)秦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
(3)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弊: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
(过渡)历代统治者对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有推行什么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1.背景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