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盖梁施工技术交底(新版)资料

最新盖梁施工技术交底(新版)资料

二、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施工方法
盖梁采用抱箍法施工,模板为定型钢模板。

钢筋骨架在加工场制作成型,现场整体吊装。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用吊车吊灰斗入模。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时防震挡块与盖梁需一体浇筑。

1、盖梁放样
盖梁是控制跨径和桥面标高的重要项目,因此盖梁测设时一定要保证精度。

准确测量盖梁中心线位置,在墩柱或桥台肋板的醒目位置标出盖梁底标高位置。

待模板就位后具体测设时可根据桥墩控制点坐标计算盖梁边框上4个点的设计坐标,然后从控制点直接测设盖梁顶4个角点位置。

再用钢尺检查4个点的相对距离,并丈量跨径,以确保梁的位置。

盖梁抱箍法支架示意图
正立面图
10*15方木
/
盖梁底模
I40 m
+ *
- 4
立柱
3、钢筋加工及绑扎
盖梁钢筋骨架采用胎架加工,现场整体吊装。

盖梁骨架钢筋严格按图纸及设计要求下料, 加工应在钢筋加工场的胎 架上进行,施焊顺序应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 先焊骨架下部后 焊骨架上部,相邻焊缝应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钢筋 骨架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 5d+2cm 箍筋转角处与主筋的交
25cm
25cm
25cm
高强螺栓连接
140
10*15方木
横梁
立柱
盖梁底模
5、混凝土浇筑
盖梁采用C40混凝土,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同时对混凝土搅拌,防止离析。

盖梁使用吊车进行浇筑,料斗底距混凝土浇筑面高差不大于2m 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为避免形成接缝,浇
筑上层时插入式振捣器伸入到下层10cm插入式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棒的作用直径。

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防止侧模受振动器影响而发生变形或碰撞模板、钢筋、预埋件等。

振捣时采取快插慢拔的方式,插入和拔出时保持振捣棒的垂直。

振捣要充分,振捣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且不再有明显气泡,不得漏振、过振。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

混凝土强度达到50%时进行凿毛,不得拉毛。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结构支架、模板情况,防止漏浆、涨模。

6、混凝土养生
拆模后,采用滴灌养生方式进行养护。

在与混凝土接触面缠裹土工布,用水将土工布全部润湿,在顶部放置较大型的塑料水桶(水桶底有漏水孔)滴灌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期间派专人不定时巡查包裹情况、桶内水量及土工布是否充分湿润。

养护期间需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当日最低气温低于5C时,要及精品停止滴灌养生,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洒水,防止出现混凝土冻伤。

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2.5MP时先行拆除侧模与端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80%以上时,方可拆除盖梁底模。

防止因过早拆模造成缺棱掉角。

模板拆除日期,应根据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的强度来确定。

四、质量控制要点
针对去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通病,现将其归总,并作为重点提出,各施工队必须引起重视,在后续的施工中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1、模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拼,选用边缘平顺、接缝严密的模板使用,避免模板接缝处错台过大。

2、在安装模板时需使用双面胶和泡沫胶将模板缝隙封堵,避免因模板漏浆造成留砂露骨等问题。

3、检验合格的模板,需仔细打磨充分除锈,并刷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代替,以免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颜色发黑,影响外观质量。

4、模板安装要牢固不变形,抱箍使用高强螺栓上紧,确保其在施工中不出现松动,分配梁采用硬质方木架设,并保证间距满足要求。

底模安装牢固,线型直顺,侧模紧靠底模,并使用拉杆拉紧,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出现跑模。

5、钢筋加工和绑扎时,严格控制钢筋骨架尺寸,绑扎位置设在精品筋交叉点侧面,不使绑扎丝侵入保护层,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台帽、盖梁实测项目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接底人: 交底人:
复核人: 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