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篇)【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篇)【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篇保险监管篇第十八章保险监管理论概述18.1 复习笔记一、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都有一些理论试图说明监管存在的必要。

规范经济学强调“公共利益”,认为监管是为了服务于公共利益而存在,监管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实证经济学则强调“私人利益”,认为监管者的动机在于促进私人的利益。

1.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应当是寻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该理论认为监管存在的原因如下:通常政策制定者将此目标解释为在保持生产者剩余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

政府监管者通过将保险费率保持在“竞争性”的水平,尽可能扩大消费者剩余。

在没有其他压倒一切的社会目标的情况下,如果某项监管政策减少了社会福利,那么它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某项监管政策增加了社会福利,那么它就是可取的。

当然,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处于“帕累托改进”状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者应当关注社会福利的变化,一旦市场失灵鼓励了生产者的行为,使社会福利遭到损害,他们就有理由采取矫正市场失灵的监管措施。

2.私人利益论(1)私人利益论“私人利益论”认为监管者为了获得来自行业的资金以及其他支持,可能会表现出倾向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行业(保险人)的偏见;相反,为了获得消费者(选民)的支持,则可能会表现出倾同于消费者的偏见(如压制价格),即使长期效果是有害的。

(2)俘获理论“私人利益论”中最著名的监管理论是“俘获理论”,该理论认为监管者被其所监管的行业俘获而为该行业的利益服务。

组织严密、资金充足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左右立法者和监管者,从而使他们为其所用。

保险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人、再保险人、保险代理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为保险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公司。

3.经济管制论经济管制论亦称“政治”监管理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将在现有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内,通过不同私人利益集团的讨价还价而确立。

监管者选择政策的目的是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

按照经济管制论的观点,即使监管有利于被监管的行业,监管政策也不会设定在使产业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二、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于保险实践中存在各种市场失灵现象。

也和其他市场一样,保险市场失灵也可以概括为市场支配力、外部性、免费搭车和不完全信息。

1.市场支配力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影响能力。

如果某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影响价格,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失效了。

市场支配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或价格歧视等。

(1)市场准入壁垒问题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如果市场存在准人壁垒,而且销售者数量较少,就会出现市场支配力。

绝大多数市场支配力都是由政府创造或支持而形成的,这种市场支配力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得到缓解。

(2)规模经济问题如果一个厂商的产出增长率高于投入的增长率,就出现了规模经济,会造成强大的市场支配力。

保险市场中来自规模经济的准入壁垒并不突出,一般认为保险市场是竞争性的,可以支持各种规模的保险人。

因此,规模经济引起保险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很小。

“范围经济”也可能造成市场失灵。

范围经济是指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协作生产所带来的效率。

在保险市场中,某些险种的协作生产会出现范围经济。

(3)产品差异和价格歧视问题如果购买者由于产品质量、服务、厂商的位置、声誉等原因,更加偏好某一个公司的产品,就出现了“产品差异”。

数量很多的厂商生产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就出现了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也是造成市场支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相同的产品向不同顾客群体索要不同的价格。

保险人有时也会采取“价格歧视”。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厂商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直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保险中也存在负面外部性和正面外部性。

最明显的保险负面外部性就是有人为了获取保险赔偿或给付,故意损害财产和谋害人命。

这些破坏活动表现为社会的净福利损失,它也可以被看做经营保险业的一种“成本”。

(1)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困境造成其他经济领域的混乱。

系统性风险可以分为两类,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即“台阶式破产”和“挤提”。

台阶式破产是指一个金融机构破产直接引起其他金融机构的破产,台阶式破产风险有可能通过风险集中和再保险渠道在保险市场中传递。

挤提是指许多存款人或其他债权人同时要求提取现金。

保险业曾经发生过“挤提”的情况,但还没有发生过因挤提风潮导致财务状况良好的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

总的来讲,与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情形不同,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

(2)偿债危机保护消费者,还应考虑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人无力偿债而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一旦保险人陷入偿债危机,政府将通过安排兼并、收购、业内拯救计划等措施,使消费者免受损失。

许多国家建立了保证基金等机制以确保被保险人不会因保险人无力偿债而遭受经济损失,不过保证基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规则的作用。

3.“免费搭车”某些集体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例如警察、消防队、国防、法院系统等。

如果有人以极低的或零成本获得了这些产品,称之为“免费搭车”。

当某个保险贸易协会进行院外活动要求更有利的立法时,包括非成员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因此受益。

如果某些人知道或相信有人会补偿他们遭受的任何损失,保险市场的“免费搭车”问题就有可能出现。

如果某些个人或企业相信政府会在灾难发生时提供资助,他们购买此类商业保险的愿望将会有所减弱。

同样,如果某人知道他将获得免费的急救医疗,就不会再购买相应的商业健康保险。

保险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无数的个人和企业从中获益,但他们无须为此付费,或花费很少。

4.不完全信息与保险监管不完全信息是造成保险市场失灵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通常指不对称的信息和不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存在的信息。

(1)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而另一方缺少的相关信息。

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

①隐蔽信息“旧车问题”和逆向选择是比较典型的隐蔽信息。

如果买者对所购产品的知识少于卖者,就可能出现“旧车问题”。

如果买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多于卖者,就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投保人可能隐瞒了相关的重要信息,他们可能利用保险人的信息欠缺,导致保险人的实际损失高于其根据不完全信息或错误信息作出的判断。

保险市场上卖者信息多于买者信息的“旧车问题”比较突出。

②隐蔽行为隐蔽行为包括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保险公司经理层(代理人)的目标可能与公司股东获得利润的目标不相符,销售人员(代理人)的私人利益与保险人(委托人)的利益可能不完全相符。

这种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偏离的情况会造成无效经济。

隐蔽行为还体现在道德风险上,由于保险的存在,被保险人可能会因此而忽视风险防范,甚至进行更加危险的行为。

保险提供的是一种未来交付的金融产品,它关系到公共利益,所以政府应当对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予以关注,通过有效监管确保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维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2)不存在的信息在保险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有些信息原本是不存在的,不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

保险合同承诺的是未来的支付,它的价格是在生产成本未知的情况下厘定的。

如果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某人无法了解当前和未来所作选择的结果,他就面临着不确定性,使得他采取一些改进行为,以减轻风险。

这类对冲行为消耗了额外的资源,从而减少了社会的整体福利。

人们通过分散化经营和建立无力偿债保障基金等方式来应对类似的情况。

不存在的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问题会导致消费者无法了解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

社会保险计划的基础之一就是个人不愿或不能全面地安排自身的财务安全,因此政府必须“越俎代庖”。

5.保险市场中的监管失灵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管,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实践也证明通过保险监管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市场失灵。

与此同时,正如市场失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监管失灵也同样在所难免。

造成监管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同样存在信息不灵的问题政府政策制定者难以具体实施其理想的目标。

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也并非易事。

(2)政府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彻底、公正地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直接动机政府工作人员中也可能存在“代理人失控”问题,加之有些国家的政府公务员报酬偏低,有可能出现懈怠甚至滥用职权等现象。

(3)监管本身可能引发与市场规则相矛盾的行为被监管者往往通过对监管活动施加影响,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即所谓“寻租行为”。

这类行为本身是非生产性的,即它们造成社会净福利损失,从而降低社会效率。

寻租行为还可能通过减少社会福利而造成市场扭曲。

相反,监管者也可能对消费者的降价压力给予过多的不合理重视。

从而在长期来看,有可能扰乱整个市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4)“占据”问题也与寻租行为有关一般来讲,被监管者通常信息灵通,其整体利益与监管的性质和质量紧密相连。

消费者往往信息不灵、组织松懈、利益分散。

这有可能使得监管者出于自身利益,更重视生产者,而忽视消费者。

三、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分析1.一般经济监管的收益与成本对公共利益论者而言,经济管制的效果是指全社会福利实现的程度,换言之,市场竞争的增进程度。

对私人利益论者而言,经济管制的效果是指特殊集团利益实现的程度。

2.保险监管的收益与成本(1)保险监管的收益保险监管的收益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所获得的利益,是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增强所带来的利益,可做如下度量:如果保险监管当局不实施金融监管,则保险体系不稳定所造成的损失,等于避免了不稳定的利益。

保险监管的收益等于无监管导致的损失的期望值。

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直接受益者为保险机构和投保人,间接受益者则为全社会。

将保险监管的总收益记为r(x),x为监管水平,dr(x)/dx>0,d2r(x)/d2x<0。

(2)保险监管的成本保险监管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直接成本指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过程中支出的成本;间接成本则指因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监管的直接成本中监管机构支出部分,一般由政府负担,即由全社会负担,由保险机构支出部分则由各保险机构负担。

保险监管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记为c(x),dc(x)/dx>0,d2c(x)/d2x <0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3)监管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理想监管均衡①监管的边际收益(MR(x)),是指监管机构将监管水平(x)提高一单位(如严格监管标准)所带来的监管收益的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