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发展的原因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了()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有关②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④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是第一位的原因A.①②B.①③C.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很明显,②④两项谈到外因是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错误,故只选①③。
【答案】B2.有一位哲学家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这种观点()A.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否认外因的重要作用C.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否认客观决定主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否认内因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环境决定论错在否认内因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了外因的作用,故B不选;夸大外部环境的作用并不等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不选;是否承认内因的决定作用,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根本分歧,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一定否认客观决定主观,故D不选。
【答案】A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句话体现了()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新事物成长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解析】本题通过分析“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考查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秦的攻打是六国灭亡的外因,而根本原因在六国内部,在于没有治理好国家,内因是根本,秦的灭亡也是相同道理。
故D正确。
本题虽涉及到联系的观点,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A不选。
B、C项在题干中未体现。
【答案】 D无论是克服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困难,还是21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都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
据此回答4~5题。
4.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从经济学角度看,推动经济增长必须扩大内需。
因为()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B.消费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C.消费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消费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解析】此题以“扩大内需”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哲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第4题从哲学上看,扩大内需着眼于一个“内”字上,强调了内因的作用,选项中A、C、D都涉及到内外因两个因素,故不能入选。
第5题从经济学上看,扩大内需强调的是一个“需”字,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但消费不能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故B不选;消费不仅包括生活消费,也包括生产消费,故D不能选;消费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平,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妥,故C不选。
【答案】4.B 5.A2001年5月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
据此回答6~7题。
6.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D.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7.扶贫开发之所以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任何矛盾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6题,在扶贫开发中,政府与社会各界参与是外部矛盾的作用,不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材料也没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也不是矛盾的特殊性问题。
第7题,在扶贫开发中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的是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不能体现出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对立统一,故B、D不能入选;也没体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故A不选。
【答案】6.A 7.C8.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体现的哲理是()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缺一不可D.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内、外因关系的理解能力。
“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强调的是内因的决定作用,但不能据此说事物的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故D不正确;B项强调的是外因,与题肢不符;C项本身正确,但没把内因强调出来,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A9.“严师出高徒”,说明()A.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B.外因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有时起着决定作用【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内外因关系的理解能力,“严师出高徒”,强调了外因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因此说,外因有时起着决定作用,故D项不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没把外因突出出来,不是最佳选项;A项强调的是内因,与题干不符。
【答案】B10.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下列政策中体现最明显的是()A.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B.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我国要发展生产力,主要靠全国人民的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我们要利用国外资金技术来发展自己【解析】该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只强调了外因;B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只强调了内因;C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没体现内、外因的关系;D项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利用外资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D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C.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D.外因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解析】这句话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能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必然联系,也不能说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必然的本质联系才是规律。
种瓜之所以得瓜而不是得豆,根本原因是遗传基因的不同,即内因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发向。
【答案】C12.种瓜得瓜,至于瓜有多大、丰收还是歉收则与外部条件如阳光、水分、肥料、温度等有很大关系。
这说明()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时也起决定作用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必不可少的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内因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解析】此题强调的不是外部条件,也就是说强调的是外因的作用,但不能说外因起决定作用。
【答案】B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训教育我们要()A.重视内因的作用B.重视外因的作用C.重视天的作用D.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答案】D所谓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据此完成14~16题。
14.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强调的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矛盾具有特殊性C.内因是事物变分发展的根据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5.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贬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这表明()A.外因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着重大的作用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6.综合上述两题关于素质教育的认识,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必须充分重视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对所有问题必须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D.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内外因的有机结合【解析】此组题以素质教育为背景材料,其关键信息是“要我学”的转化。
前者强调的是外因,后者重视的是内因。
故第14题应选C,应注意“强调”二字。
第15题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这是外因,故应选B。
第16题应注意“综合上述两题”的设问指向性,也就是说应把内外因两者结论起来,故应选D。
【答案】14.C 15.B 16.D17.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
“拉动内需”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的作用不大D.外因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拉动内需”强调的是内即内因。
故应选B。
【答案】B18.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西部地区能否自力更生,努力奋斗,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同时,还需要国家务项政策和财政支持,需要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这是因为()A.事物发展主要靠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事物的发展主要靠外因,外因是发展的条件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西部的经济发展,即需要西部地区的努力奋斗,这是内因;又需要国家、东部地区的支持,这是外因。
强调的是内、外因相结合、故应选C。
【答案】C19.温家宝指出: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
这段话说明()A.对内因要给予充分的的重视B.要充分重视餐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解析】此题的材料比较明显,以自力更生为主说的是内因的决定作用,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说的是外因的作用,二者是相结合,说明应坚持说的是外因的作用,二者相结合,说明应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答案】C20.“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最根本的是靠改革”,这是因为()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前提D.只要改革就能发展【解析】此题应首先完成一个语言转换、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这是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故可以说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A二、非选择题21.中国西部论坛上,有人列出了这样一个西部大开发的财富公式: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西部市场+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我们共同的财富。
也就是说:只要政府支持、投资者有信心,在西部如此广阔的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双赢。
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财富公式。
【解析】这是一道着眼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开放题,作答时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答案多元,有理即可。
同时,此题又是一道评析题,对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答题时既要看到此财富公式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
【答案】①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