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经与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内经与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内经与伤寒论》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3、《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4、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5、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
E、天人合一,五脏一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
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E、阴阳论
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A、春三月
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E、四时
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
B、痎疟 C 飧泄D、痿厥E、洞泄
10、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
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
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
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
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
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
E、劳作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6、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
A、目不明
B、耳聋
C、腠理开、汗大泄
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
E、色白、夭然不泽
17、“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
A、《素问•上古天真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C、《灵枢•邪客》
D、《灵枢•本藏》
E、《灵枢•本神》
18、《灵枢•邪客》认为营气的功能主要有
A、分泌津液
B、刚悍卫表
C、营养四肢
D、宣发汗液
E、抗御外邪
19、根据《灵枢•邪客》“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指的是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中气
E、水谷精微之气
20、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作用的是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
E、五脏2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B.邪热充斥内外C.表热过盛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

请填入:
A.心烦腹满B.昼日烦躁不得眠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E.卧起不安
2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B.湿热较盛C.阴虚较盛D.热与水结较
盛E.邪在阳,表不解
2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B.大青龙汤C.小青龙汤D.苓桂术甘汤E.五苓散
2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B.后下C.用麻沸汤渍之D.与它药同煮E.以上均不是
2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2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B.甘草泻心汤证C.桂枝人参汤证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E.旋复代赭汤证
2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白虎汤E.栀子厚朴汤
2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
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3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B.大承气汤C.四逆汤D.四逆加人参汤E.白虎加人参汤
3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B.温下寒湿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E.温阳祛寒,除湿
3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B.栀子豉汤C.白虎汤D.桂枝汤E.白虎加人参汤
3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B.调胃承气汤C.栀子厚朴汤D.桂枝加芍药汤E.理中汤
34.原文填空:“阳明病,胸胁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________。

”A.可与小承气汤B.可与大陷胸丸C.可与小柴胡汤D.可与大柴胡汤E.可与吴茱萸汤
35.“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其中“胸中有热”是指:
A.胃中有热邪B.膈间有热邪C.胸中有郁热D.腹中有热邪E.以上都不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神明之府:
2.端络经脉:
3.藏象:
4.翕翕发热:
5.潦水: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与黄连汤证有何不同?
2.何谓“治未病”?其实践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