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综述

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综述

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企业文化
示范基地综述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项目综述
企业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整个
80年代、90年代,企业文化都备受理论界的关注,
甚至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在实践层面,企业
文化也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
中国的许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相继开
始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实践工作需要理论的指
导,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
作用十分有限,加之企业的管理者们大多对企业文化
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导致实践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
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文化体系不完整,企业文化
和经营管理相分离等,有些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
一些经营宗旨、企业精神的片段,而且有些企业把企
业文化只是作为形象工程,拿来装装门面,做做宣传,
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
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文化建设这个主题不再只是企业的诉求和关注
点,而是被各种管理部门乃至国家有关部委认识和重
视。标志事件是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
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为企业创造卓越绩效提供
了有力保证。
第三,善于运用文化思维,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要适应环境,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着的,
那么企业文化也要相应变革、更新。因此,企业要根
据自身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丰富
和发展企业文化内容,并赋予新的内涵,使之与时代
发展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例如,潍柴动力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
丰富、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从“二次创业”时期的“约
法三章”、“干就负责、做就到位”,到规模迅速扩张时
期的“以我为主、链合创新”,到并购重组时期的“包
容、沟通、责任”,再到现在提出的以执行、激情、创
新、感恩为内容,以“责任为本”为核心的“动力”
文化体系,潍柴动力从没有停止企业文化创新的步伐,
这些文化创新举措不仅反映了潍柴动力不同发展阶段
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而且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在
企业发展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第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共识,把它作为企
业文化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看作是企业发展内在要求
8

和重要动力。企业在做好自身的前提下,在发展绿色
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员工、节能减排、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并
注重把履行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例如,枣矿集团秉承“黑色变绿色”的环境理念,以
打造节能环保生态绿色文明新矿山作为主攻方向,开
展清洁生产,创建了“无尘化矿井”,塑造了“井下人
文景观好、地面自然形态美”的新型煤炭企业形象,
提升了循环经济规模和档次,形成了“低投入、高产
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产业
集群发展模式,同时增强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独有
的品牌优势。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中国特色为根本
内容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坚持把
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坚持人力
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把“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
关心人,激励人”作为文化管理的全部内容,大力营
造人文环境,实现员工由社会人向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建立与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使员工
认同企业核心文化价值体系,进而体现在企业管理的
各个环节中,有效实现企业文化落地。例如,阳光保
8

险推行了“机构筹建,文化先行”的不二法则,各分
公司开业,除了要通过当地保监局的验收,也要通过
总公司的二次验收:“公司文化要与当地市场、当地发
展战略结合,当地管理思想也要与公司管理思想结合,
这种结合要经过总公司认可,验收通过后分公司才允
许开业”,文化先行为阳光文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供
了有力保障。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
2011年10月21日

附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名单
8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名单
截至2011年10月,共有26家企业获得“全国企业
文化示范基地”,名单如下:
2005年 大庆炼化 辽河油田 山东联通 胜利油

2006年 扬子石化 天津港 潞安集团
2007年 上海移动 燕山石化 长庆油田 汾酒集
团2008年 远东控股 四川航空 华天酒店 金隅
集团
2009年 开滦集团 伊利集团 日照港 泰德集团
2010年 阳光保险 邹县发电厂
枣庄矿业(11月5号)
杭钢集团(10月29号)
联想控股(11月28日)
2011年 陕鼓动力(2月15日)
8

潍柴动力(10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