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附加题总分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四川省2015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1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拖累(lěi)惩戒(chng)忸怩不安(n)引吭高歌(hng)B.颓圮(pǐ)纤细(xiān)干名求禄(gān)挥斥方遒(qi)C.角色(jiǎo)应验(yng)繁芜丛杂(w)刚直不阿(ē)D.椽笔(chun)框架(kung)疾风劲草(jng)浅尝辄止(zh)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艾青这首诗,没有箭拔弩张之势,旨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中,流淌着自然的感情。
B.长房长孙的特殊身份,使觉新受到较多约束,养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C.动物游戏时,它们亲密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绝不会引起伤害。
D.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倍出,风格各异,无论小令、长调,都有不少佳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事实证明,医务人员的坚守对遏制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柜子里的砚台虽然普普通通,确实恩师惠赠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珍惜。
C.清理传统文化遗产,还包括提出糟粕这个艰巨任务,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
D.王熙凤善于治家,协理宁国府时不孚众望,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二.(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货币B.比诸侯之列比:并,列C.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荆轲和而歌蟹六跪而二螯B.燕王拜送于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以故荆轲逐秦王申之以孝悌之义D.乃欲以生劫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各项填写清楚。
(2)本卷各题的答案,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三.(20分)6.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7.第I卷文言文中“易水诀别”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概括作答。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6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颔联“乍见”二句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孤灯”二句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琴书以消忧。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四.(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8分)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
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
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
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
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
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
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
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箪城!”(节选自沈从文《边城》)10.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1.“这撑渡船的就俨然生气似的”一句中,“俨然”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2.画线部分三次写“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14分)文学与人生朱光潜①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
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
比如说,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圆的,自然需要止于此。
但是人不以此为满足,制壶不但要能盛茶,还要能娱目赏心,于是在质料、式样、颜色上费尽机巧以求美观。
就浅狭的功利主义看,这种功夫是多余的,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动。
人不厌其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才显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
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成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