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实验课——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初中生物实验课——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动目的
1.明确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还能想出
这样的诗句吗?这些诗句中提到的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在前面我们做过的探究实验里,我们用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重要方法,其
中__________是我们在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
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作出假设
鸟类适于飞行是由于它的身体具有的特点。

3.制定计划
(1)实验思路:
各小组自备(麻雀、家鸽或其它善于飞行的鸟类)一只,在实验开始后,各小组认真观察它的,翅膀和羽毛(特别注意观察羽毛的排列),的发达程度,的特点,观察后,给学生留下时间讨论分析这些结构特点与飞行之间的关系,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从而得出结论。

(2)材料用具:
每小组自备一只,教师提供骨骼和内脏标本一瓶,五类脊椎动物的心脏比较挂图,鸟类呼吸器官挂图。

(3)方法步骤,
①鸟类的观察:分别对自备鸟类的体型、骨骼、肌肉进行观察比较。

然后依据下表进行操作。

②文献材料
材料一:鸟与人心脏大小及心博次数
上述资料说明,在关于鸟类与其它动物的心脏的方面,你还找到那些资料,请你分析一下这些资料与鸟类的飞行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鸟类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一些气囊,它们从肺壁凸出形成薄膜气囊。

主要的气囊有9个,它们一直伸展到内脏间、肌肉间和骨的空腔中。

当鸟类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

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

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排出体外。

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上述材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叙述一下。

材料三:家鸽有发达的嗉囊和砂囊,充分消化食物,这是跟家鸽以谷粒为食相适应的。

家鸽口腔中没有牙,不需厚重强大的颚骨来支持,家鸽的消化道比较短,食物不能长时间滞留在里面,大肠特别短,更不能贮存粪便。

上述材料说明。

4.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完成实验,设计表格填写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5.结果和结论
(1)鸟的体型为: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减少空气阻力。

分头,颈,躯干,________,尾五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_,生有大型正羽,能扇动空气飞翔;尾部生有大型正羽,能________方向。

绒羽毛轻,而又有________作用。

(2)鸟的头骨很薄,长骨________,________发达,上面有高耸的________。

鸟类的________发达—为振翅提供强大的动力,适宜完成飞行动作。

(3)家鸽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4)通过观察,你的实验结果是否能验证你的假设?
由此,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讨论
(1)你进行的实验和其它同学设计的实验一样吗?你们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是否有的小组的结论不正确?
(2)探究活动过程中,你们的结论和其他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别的小组的结论是否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结论?
(3)注意养成爱护小动物的习惯,在我们实验完毕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我们捕获的鸟类?
课后延伸
1.当小鸟张嘴放声歌唱或吃食时,你若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鸟竟然没有牙齿。

鸟为什么没有牙齿呢?请你尝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2.寒冷的冬天来了,羽绒服成了大家防寒的重要装备。

小强同学与父母一起去商店买羽绒服,在挑选羽绒服时,他注意到羽绒服的标签上有“含绒量”这一项,而且“含绒量”越高,一般价钱也越贵。

为什么是这样呢?这里的“绒”指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鸟类具有什么样的羽毛?这些羽毛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解答这些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