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多面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学号:03111019 李梦姣Rocío
爱情,自人类出现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当然,也是作家们所偏爱的话题。
正是她,启迪了成千上万的作家创作出数不清的名篇佳作。
但是,什么是爱情?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百个人的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尽管我们已经用最为科学和最为精准的语言定义了她,比如说,“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但当我们遇到了自己的另一位,却常常无法准确的表达她。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无法清楚地确认这是否就是真正的爱情,抑或只是披着假面的类似爱情的东西。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迷惑。
甚至于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笑话,一个谎言。
我无法想象,在一个男人肉体上背叛了一个女人之后,他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他一生唯一的挚爱。
我想这很可能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在谈及性的话题时总是遮遮掩掩,觉得一旦说出了这个词就玷污了爱情的纯洁和美好。
近来看到一条新闻,说莫言在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有同学提问到,老师推荐读莫言,可是小说一开头就许多性行为描写呐,还读吗?全场一片哗然。
莫言直接建议,"现在不要读了,等你们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面对文学作品中的性现象还是有一定的排斥。
而在文艺创作者的眼里,爱和性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如果我们不能抛开传统的眼光来阅读一本书,我们也就走进了死胡同,从而不能理性的思考,得到偏差的感悟。
但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自古书生多风流。
这句略带调侃的话大概会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行为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弗洛伦蒂诺在这本书里面是一个书生的存在,即诗人,“没有人会比诗人具有更敏锐的判断力,没有哪个石匠会比诗人更顽固,也没有哪个经理会比诗人更精明、更危险”书本里的这句话很好的描述了一名诗人的性格特征,他们敏感,所以碰到一个“花冠女神”就一眼沦陷。
每个好的诗人背后都会有一段或多段故事,不外乎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却抵不过命运翻云覆雨的手。
所以我们的男主弗洛伦蒂诺也没逃过这个宿命,花园里的那一眼却煽动了一场50年的旷世绝恋。
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代笔人门廊”做写信佬,将自己无处挥洒的深情付诸笔尖,充当月老,倒也成就了几段佳话。
但又恰恰由于诗人的敏感,当他们已经拥有了心底的朱砂痣之后,也往往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新鲜的爱情总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他们需要不断寻找激情来保持心脏的自由呼吸。
而这种需求在爱寻求而不可得的时候,往往会被放大,于是我们看到弗洛伦蒂诺不断在性爱之间寻求安慰,希望能找到某种类似爱情却又没有爱情之烦恼的东西,以求忘了费尔米娜。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弗洛伦蒂诺的寻花问柳,这样我们才有幸看到一场场爱情的上演。
他还将此记录归案,写了一本《恋爱手册》的书札,想流传后世,以供借鉴。
这二十五个本本里总共记载了六百二十二条较长的恋情,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的短暂艳遇。
这里有在船上第一次被夺去童贞的糊涂事儿,也有和拿撒勒的寡妇的第一次初识云雨之情;还有和黑人妇女莱昂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的爱情虽然隐蔽,却
“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弗洛伦蒂诺父亲那石破天惊的宣言:“死亡让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当然还有弗洛伦蒂诺许许多多次的露水情缘以及乌尔比诺医生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所以,才有人这么评价这本书,说它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读这本书往往会有种错觉,一会儿觉得弗洛伦蒂诺是爱着费尔米娜的,一会儿又觉得不是,这种感觉在面对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和费尔米娜的爱情的时候也有。
如果非要说哪段是爱情的话,我会说两者都是,我并不会对两者做出褒贬的评论。
前者是激情的带有幻想性质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带有世俗性质的。
费尔米娜对于弗洛伦蒂诺来说是心底最柔弱的不可释怀的存在,是他一眼沦陷的“花冠女神”。
他在这份幻想中寻寻觅觅,爱情使他变成了勇敢的强者,支撑着他开展自己的事业,并在无尽的思念中坚韧地活下去。
尽管弗洛伦蒂诺也承认他曾多么爱阿美利加,以及其他的那些情人,可和费尔米娜比起来,她们都不得不后退一步。
弗洛伦蒂诺对费尔米娜的这场恋爱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就如一团火,燃烧了他的整个宇宙。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曾一次想着乌尔比诺医生死亡,那时便是他夺取费尔米娜欢心的时候。
而最终这段爱情得到了圆满。
乌尔比诺医生对费尔米娜的爱则属于世俗的爱,在生命的终结之际,他最后的遗言居然是“只有上帝知道我多爱你!”这份爱没有弗洛伦蒂诺的爱来得强烈,来得让人心慌意乱,但我们不可否认这也是爱。
但是这份爱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亲之中,我们不得不忽略了。
或者我们不愿意承认这是爱情,因为“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同于爱情。
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
”确实,乌尔比诺医生当时对她确实是有好感的,但这种好感并没有上升到非她不可的地步。
可他终究给了她幸福稳定婚姻的承诺,两人的婚姻生活虽然磕磕绊绊,但却幸福地相敬如宾直至医生生命的终结。
我并不觉得刚开始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之间的是爱情,充其量只是一次小小的悸动。
弗洛伦蒂诺的满腔热情不过是悲苦的单恋。
两个人对于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一直是通过信件来完成,最终也通过信件来结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接触,这从侧面说明这份爱情是盲目的,而盲目的爱情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一旦被发现,必定是致命的。
所以我们发现突然有一天,费尔米娜挣脱了这份幻影,瞬间就不爱他了,只留下一句“可怜的人儿啊!”就为这段关系画上了句号。
在和乌尔比诺的婚姻生活中,她也并不如弗洛伦蒂诺经常想起她一样想起她。
她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坦然对待这份感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只是一个影子”。
是的,弗洛伦蒂诺只是一个影子,没有肉体,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在面对女孩和女人这个关卡时,他没能给她一个明确的指引,所以最后她放弃了,放弃了这份虚无缥缈的感情,那个福音花园里读诗的忧郁青年,已无法在她心中激起丝毫思念的涟漪。
而乌尔比诺医生死后的弗洛伦蒂诺对于费尔米娜那说才是一个有血有肉可以触摸的存在。
他不断到访,和她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坐就是一下午,这时的信件也已不再是热情洋溢的情诗,取而代之的是关于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这才是真正的心灵碰撞和交流,而不仅仅局限于年轻时激情的抒发。
这种接触和思考显然极大地促进了两人之间关系的发展,这时的他虽然“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但却如此真实:这人一直就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她却从未认出他真实的样子。
”他为她着想,看到她因丈夫和父亲的新闻陷入
低谷,提出一起旅游散心,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
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
一切激越终归会回到平静,如果你不能享受孤独平静的美好,那么一切激越也最终会散去,徒留遗憾。
“霍乱时期的爱情”,并不仅仅是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之间的爱情,而是包括了乌尔比诺医生和费尔米娜等人之间的爱情。
我之前误解了书名的含义,很庆幸自己能理智地重读一遍。
爱情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可言,而是一个多面体。
爱情有风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被爱情迷惑了双眼,做出阿美利加自杀式的宣言,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让时间流逝吧,我们会看到它究竟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