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

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一、氨的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沸点 无色 刺激性气味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体积比1∶700)较低,易液化3.氨水的性质①氨水中含有:H 2O 、NH 3、NH 3·H 2O 、NH +4、OH -、极少量H +。

②NH 3·H 2O 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 4OH 。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 3而非NH 3·H 2O 。

液氨 氨水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NH 3·H 2O 为弱电解质)粒子种类 NH 3分子 NH 3、NH 3·H 2O 、H 2O 、NH +4、OH -、H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NH 4Cl +NaOH=====△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②发生装置:固+固――→△气 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₂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⑥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

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氨气不溶在CCl4,所以通入之后NH3会从CCl4层往上走,进到水层后溶解。

倒吸的原因是NH3 1:700的溶解比,导致导管内的NH3与水直接接触立刻溶解,导管内压强骤减。

现在有CCl4隔着,导管内NH3不会溶解,保持导管内一个较大的压强所以不会倒吸。

7.其他常见制取NH3的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注:①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 分解。

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浓氨水+固体CaONH3·H2O+CaO===NH3+Ca(OH)2 CaO的作用:①吸水;②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③增加溶液中OH -浓度,减少NH3的溶解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通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酚酞试剂(变红)、浓盐酸或浓硝酸(产生白烟)检验。

二、硫酸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1)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

(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也可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的结晶水,故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留下黑色的炭。

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强氧化性:与金属的反应:除Au、Pt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试管中铜丝表面逐渐变黑色。

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1)通过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2)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SO 2,以防止污染环境。

(3)常温下,冷的浓硫酸能使Fe 、Al 发生钝化,故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 2SO 4。

(4)与非金属反应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H 2SO 4(浓)+H 2O-H 2O (△)H 2SO 4(稀) 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加热时氧化性更强。

它的氧化作用是由于H 2SO 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产生的,其还原产物为SO 2而不是H 2。

(1)Fe 、Al 的钝化常温下,当Fe 、Al 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①反应要加热,否则不反应;②还原产物一般是SO 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

③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

三、硝酸1.挥发性:硝酸越浓越易挥发。

2.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 、Pt 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

②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Fe 、Al 钝化。

③与铜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浓硝酸: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稀硝酸: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2)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木炭加热时可反应,其中+5价的氮得电子,被还原;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CO 2+2H 2O +4NO 2。

(3)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铂等溶解。

3.不稳定性(1)化学方程式:4HNO 3=====△或光照2H 2O +4NO 2+O 2 (2)实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 2又溶于硝酸所致。

4.反应规律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这是因为浓硝酸将铁、铝容器表面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若在加热条件下,可破坏氧化膜,从而使反应继续进行。

(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2)硝酸越浓,温度越高,越易挥发,越不稳定,其氧化性也越强。

(3) 硝酸与金属反应①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生成H 2,金属被氧化为高价硝酸盐,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 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 。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时,若Cu 过量,反应开始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将为NO ,最终应得到NO 2与NO 的混合气体。

③铁与稀硝酸反应,铁不足生成Fe 3+,铁过量生成Fe 2+。

(4)浓HNO 3与非金属(C 、P 、S 等)反应,还原产物一般是NO 2,而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或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

(5)注意NO -3在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中的特殊性。

在中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NO -3无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大量H +存在时,NO -3就表现出强氧化性,如在有H +、NO -3存在的溶液中就不能大量存在Fe 2+、S 2-、I -、SO 2-3、Br -等还原性离子。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练习题1.请设计简单的实验鉴别NH4Cl和NaCl两瓶溶液。

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答案:分别取两试剂适量于两个试管中,均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是NH4Cl。

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与强碱反应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

2.标准状况下把V体积氨气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氨的饱和溶液,试完成下列填空。

(1)NH3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H3+H2O⇌NH3·H2O⇌NH+4+OH-(2)H2O、NH3、NH3·H2O(3)NH+4、OH-、H+解析NH3通入水中大部分与水生成NH3·H2O,少部分以NH3分子的形式存在,NH3·H2O中的少部分电离生成NH+4和OH-,另外水电离产生极少量的H+,故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H2O、NH3、NH3·H2O,离子有NH+4、OH-、H+。

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A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③错误;在浓氨水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使溶液中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

①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

4.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答案 B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少部分电离成NH+4和OH-,因此氨水呈弱碱性。

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也不显碱性。

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色的有()A.加热浓氨水B .加热NH 4HCO 3固体C .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D .加热NH 4Cl 晶体 答案 D解析 A 、B 、C 中均有NH 3生成,D 中NH 4Cl 分解生成的NH 3和HCl 气体在试管口又凝结为NH 4Cl 。

6.下列反应中,说明氨有还原性和碱性的是 ( )A .2NH 3+3CuO===3Cu +N 2+3H 2OB .8NH 3+3Cl 2===6NH 4Cl +N 2C .4NH 3+6NO =====催化剂△5N 2+6H 2OD .NH 3+HCl===NH 4Cl 答案 B解析 物质要体现碱性,则应与酸生成相应的盐;物质要体现还原性,则应与氧化剂作用生成相应的氧化产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