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受那些因素影响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受那些因素影响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受那些因素影响的??
一、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简单的说: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二、价值观分类
——奥尔波特价值观分类
奥尔波特和他的助手对价值观的分类是该领域最早的尝试之一。

他们划分了6种价值观类型:
①、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

②、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

③、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④、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

⑤、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⑥、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

——罗克奇价值观分类这就是王老师昨天说的那些价值观。

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包括两种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型价值观
第一种类型称为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

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

第二种类型称为工具型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罗克奇价值观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工具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勤奋工作、奋发向上)
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心胸开阔(开放)
成就感(持续的贡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欢乐(轻松愉快)
美丽的世界(艺术和自然的美)清洁(卫生、整洁)
平等(兄弟情意、机会均等)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宽容(谅解他人)
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幸福(满足)正直(真挚、诚实)
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国家安全(免遭攻击)智慧(有知识、善思考)
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符合逻辑(理性的)
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自尊(自重)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
社会承认(尊重、赞赏)礼貌(有礼节的、性情好)
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负责(可靠的)
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
二、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三、价值观的特点
(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
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的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

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

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四、价值观与人生观和世界观互相影响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修炼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价值观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

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

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

相关主题